广西典型风电场风力发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广西典型风电场风力发电分析

魏玥恒1袁政2陈兴媒3

(1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湖北武汉430079;2大容山风电场广西玉林537000;

3国电广西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07)

摘要:广西风力发电已具有一定规模,本文选择3个典型风电场,从风速和发电量进行比对分析,找出规律,利于借鉴。

关键词:广西;风力发电;比对

1广西风资源

广西大陆海岸线长约1595千米,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风能资源中,风功率密度达到200W/m2以上的技术可开发量为2643万kW,分布在三个带12个区内:I带有三区,分别为:与湖南交界的桂东北山区、桂东的都庞岭与萌渚岭交界一带、柳州北部天平山和架桥岭交界一带;II带有四个区,分别为:桂西北的凤凰山一带、桂中忻城和柳江一带山区、大明山南段、桂西中部的六韶山与西大明山一带山区;III带有五个区,分别为桂东南大容山一带、钦州与玉林之间的罗阳山、六万大山一带、桂西南十万大山一带、北部湾沿岸、涠洲岛。

至2017年末,广西投运风电场19个,装机容量1500.9MW,年发电量248793万kWH,占总电量的1.61%。

2风电资源分析

2.1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以下3个位于广西境内的典型风电场:

风电场Ⅰ:地处广西风资源III带桂东南大容山一带风能资源丰富带,位于玉林市,典型的山地地形,海拔800m至1250m之间。

风电场Ⅱ:地处广西风资源I带与湖南交界的桂东北山区风能资源丰富带,位于恭城县燕子山至圆石山之间,典型的山地地形,海拔1300m至1600m之间。

风电场Ⅲ:地处广西风资源I带桂东北都庞岭山区风能资源丰富带,位于灌阳县、兴安县与全州县交界处山区,风场海拔高度800m至1900m之间。

2.2数据分析

在风电场风资源评估中,风功率密度是风能资源的综合指标,平均风速和风功率密度及其频率分布\方向分布构成其主要参数。广西投运风电场主要对风速进行监测,本文从风速和发电量对风力发电进行比对。

2.2.1风速

•年均风速分析

风电场Ⅰ(见图2.1)运营后,2015年平均风速略大于可研数据,其余年份均小于可研数据,年均风速较可研年均风速偏小5.87%。

2.1风电场Ⅰ年均风速与可研数据对比图

风电场Ⅱ(见图2.2)运营后,年均风速较可研年均风速偏小15.33%。

图2.2风电场Ⅱ年均风速与可研数据对比图

风电场Ⅲ(见图2.3)运营后年均风速较可研数据偏小达4.3%。

3个风电场运营后的年均风速和可研数据对比,风电场Ⅲ在可研阶段对风速的研究较好,偏差在-5%以内。风电场Ⅱ偏差最大,为+15%。

图2.3风电场Ⅲ年均风速与可研数据对比图

•月均风速分析

根据3个风电场运行月均风速变化曲线与可研数据对比图可知:

风电场Ⅰ(见图2.4)运营后,月均风速在1月、2月、4月、9月、10月和12月与可研数据偏差均在±10%以上,分别为-28.94%、+19.58%、-18.64%、-19.77%、+17.71%和-10.03%。3月、5月、6月和7月月平均风速与可研数据较为匹配,偏差在±5%以内。

图2.4风电场Ⅰ月均风速与可研数据对比图

风电场Ⅱ(见图2.5)运营后,月均风速与可研数据相差较大。仅有10月数据偏差在±5%内,3月数据偏差小于±10%,其余月份偏差均大于±10%,其中1月偏差高达-39.84%。

图2.5风电场Ⅱ月均风速与可研数据对比图

风电场Ⅲ(见图2.6)

运营后,月均风速与可研数据比较,8月偏大52.26%,11月和12月偏小30%,4月和5月偏小在10%以内,3月和6月偏差在±5%内。

图2.6风电场Ⅲ月均风速与可研数据对比图

3个风电场运行后月均风速变化与可研数据综合对比分析,发现1月(风电场Ⅲ数据有缺失)和12月的可研数据与实际运行数据有较大偏差,在-10%外,最大值达-39.84%。

2.2.2发电量

•年发电量分析

根据3个风电场年发电量与可研对比图可知:

风电场Ⅰ(见图2.7)除2013年(按实际运行时间进行了折算)之外,其余年份年发电量均大于可研数据,年均发电量较可研数据偏大23.49%。年均发电利用小时数远大于可研数据,偏大达40.28%。

图2.7风电场Ⅰ年发电量与可研数据对比图

风电场Ⅱ(见图2.8)2016年(运行未满一整年)若按照运行时间折算发电量,发电量与可研基本持平。2017年发电量少于可研数据,偏少6.3%。年均发电利用小时数大于可研数据,偏大1.5%。

图2.8风电场Ⅱ年发电量与可研数据对比图

风电场Ⅲ(见图2.9)2016年(运行未满一整年)若按照运行时间折算发电量,则发电量超过可研数据。2017年发电量大于可研数据,偏多15.74%。年平均发电利用小时数大于可研数据,偏大32.13%。

综合3个风电场的年均发电量与可研数据情况,风电场Ⅱ的年均发电量与可研数据最接近,风电场Ⅰ和风电场Ⅲ的年均发电量均大于可研数据,其中风电场Ⅰ偏大达23.49%。

图2.9风电场Ⅲ年发电量与可研数据对比图

•月发电量分析

风电场Ⅰ(见图2.10)投运后的月度发电量因可研数据设计未分月计算,无从对比分析。若采用全年发电量平均分配到各月的方式,对比分析发现:除2015年外,其余年度9月的发电量均低于可研月均发电量,9月为各年小风月。从运营经济性考虑,宜在本月安排设备检修。

图2.10风电场Ⅰ月发电量变化图

风电场Ⅱ(见图2.11)投运后的月度发电量与可研数据对比可知:2017年1月的实际发电量明显低于可研数据,偏低达47.24%。投运后的两年中,7月、8月和10月的月均发电量显著高于可研数据,分别偏高达35.00%,118.26%和31.51%。

图2.11风电场Ⅱ月发电量与可研数据对比图

风电场Ⅲ(见图2.12)投运后,2017年1月、3月和运行后两年的11月月均发电量远高于可研数据,分别偏高80.99%、75.20%和99.80%;4月、8月和9月的实际发电量也高于可研数据30%以上;另外除12月外,其余月份发电量均低于可研数据。投运后每年9月为各年的小风月,从运营经济性考虑,宜在本月安排设备检修。

图2.12风电场Ⅲ月发电量与可研数据对比图

3风电资源综合分析

通过对3个典型风电场的发电关键数据对比分析,综合评价如下:

中国风能太阳能资源年景公报显示,广西2014年为小风年,2015年为风力资源正常偏小年景,2016和2017年均为正常稍偏大年景。本文所涉及的3个风电场基本与之对应。风电场Ⅰ2014年为小风年,2015年为大风年、2016年为大风偏小年景,2017年为正常偏小年景。其运行后年均风速较可研风速偏低5.87%,但年均发电量较可研发电量增加23.49%;风电场II运行后年均风速较可研风速偏低15.33%,年均发电量较可研发电量减少15.80%;风电场III运行后年均风速较可研风速偏低4.30%,但年均发电量较可研发电量增加18.23%。风电场I、II、III设计采用的发电量计算综合折减系数为69.08%、69%、66%,数据较为接近,运行显示风电场I和III取数偏于保守。

本文收集广西3个典型风电场设计及运行数据,对风力发电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可用于预测年度月度宏观风速情况,使风电场发电能力预测更加科学精准,有益于发电效益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国风能资源的储量与分布.东方风力发电网,2016-09-26.

[2]风资源概述-广西.新能源小兵,2016-4-29.

[3]2014年中国风能太阳能资源年景公报.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资源中心,2015.

[4]2015年中国风能太阳能资源年景公报.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资源中心,2016.

[5]2016年中国风能太阳能资源年景公报.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资源中心,2017.

[6]2017年中国风能太阳能资源年景公报.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资源中心,2018.

[7]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2.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