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临床中西药合理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浅析临床中西药合理联用

张玉旗

张玉旗(江苏省沛县中医院江苏沛县221600)

【摘要】中药、中成药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各类疾病在国内医疗界十分普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疗方法。中药和西药虽属于不同体系,但其治病的目的是同样的。一种疾病常非一药可治,随着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开展,中医用西药、西医用中成药,乃至中西药联合应用,已为广大患者所接受。当前,中西药联合用药治疗疾病日趋增多,已逐渐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因此,临床医药人员通过中西药合理联用达到优势互补,增强疗效,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及其不良反应,从而缩短疗程,减少药物的用量,降低医疗成本。

【关键词】中药西药联合应用

【中图分类号】R2-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5-0025-02

随着医药学的不断发展,临床中西医结合也在广泛开展。据本草文献记载,中西药联用大约始于20世纪初,时至今日,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大医学体系在我国的确立,中西药联用已习以为常,各类中西药联合组方的制剂亦日渐增多,因此,临床医药人员更应重视,合理联用中西药提高药物的治疗效能,减少毒不良反应。[1]

1中西药联用的模式以及遵循原则

1.1中西药并重

中西药并重模式适用于:西药已有较为成熟、规范的治疗方法,但总体疗效欠佳或某个阶段疗效不理想、易于复发,而中药治疗有效、疗效确切、但也存在缺陷的一类疾病。

①病毒感染类疾病(感冒、流行性感冒、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肝炎、带状疱疹、SARS、艾滋病);

②某些内科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高脂血症、脑动脉硬化、冠心病、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等。该模式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西药联用的治疗方法。

1.2西药为主、中药参与

这类模式适用于西药疗效确切,但因存在严重的毒副作用、衰减效应和耐药现象、停药减量后易复发等情况,而不得不限制使用者,采用中药参与,可减少西药用量,减毒增效,减缓衰减效应及耐药现象,延长西药使用时间,减少复发,缩短病程。①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肾病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紫癜、痛风、支气管哮喘;②抗生素治疗的肺炎球菌肺炎、菌痢、伤寒与副伤寒、胆道感染、尿路感染等;抗结核药物治疗的肺结核、肠结核、骨结核、淋巴结核、结核性脑炎等;肿瘤放疗化疗治疗的多种恶性肿瘤的中后期。

2中西药合理联用

2.1辨病辨证、相辅相成

中药的应用必须辨证论治,忽视这原则就忽视了中医最基本的东西。日本曾出现单用“小柴胡汤”和“小柴胡汤”与干扰素联用而发生死亡事件,事实上,“小柴胡汤"是利用中医传统“和法”治疗少阳证的方子,药性温和,在中国内地应用从未发生过类似日本的情况。专家指出,日本“小柴胡汤”事件是由于非中医师人士没有按照中医理论辨证论治,胡乱将中药西用,且长期大量应用所造成的。

2.2协同作用,增强疗效

中药与抗生素联用,许多中药与抗生素联用后,能使疗效提高,有时呈现很显著的协同作用。①如黄连、黄柏与四环素、呋南唑酮、磺胺甲恶唑合用治疗痢疾、细菌性腹泻有协同作用,常使疗效成倍提高。②金银花与青霉素合用时,金银花能增强青霉素对耐药金葡球菌的抑制作用,在抑制耐药菌体蛋白质合成上有共同效应,需用抗生素治疗的高龄反复感染者或对抗生素过敏的患者,连用中药可使病情好转加快。[2]

2.3取长补短、降低毒性

中药治疗到目前为止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例如,对一些病原体的作用不够有力,抢救急性“三衰”措施较少,给药途径单调而不利于抢救等,因而在临床的中西医学结合治疗中,要采取一些西医疗法以补中药之不足。

如对某些感染性疾病加用抗生素,对急性脑水肿患者加用脱水剂,对一些经中医保守治疗未能奏效的急腹症采用手术治疗,对急性呼吸道阻塞的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对急性失血,失水患者进行输血输液等。这可以说是以现代医学之长补中药之短。所谓长短,只能是相对而言。在中西医学结合的临床治疗中有一些视为中医之短的,却转化为长。如治疗感染性休克,以前主要依靠化学药抢救,而近年来运用中药制剂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不但同样有较好的升压,扩张血管和强心等作用,若与西药同用,还可延长其升压的作用时间。

2.4减少用药剂量,缩短疗程

珍菊降压片(含珍珠层粉、野菊花、槐花米、可乐定0.03mg/片、氢氯噻嗪)有较好的降压及改善症状的作用,若以常用量一次1片,一日3次计,可乐定的剂量比单用减少60%。地西泮有嗜睡等副作用,若以苓桂术甘汤合用,用量只需常规用量的1/3,嗜睡等副作用也可消除。[3]

3中西药不合理联用

3.1不合理联用产生的后果

3.1.1不合理联用影响药物吸收

大多数中成药中含有部分的重金属及金属离子与一些还原性的西药配伍使用时,易产生有毒化合物或络合形成不溶性的络合物,造成药物吸收的降低。如含皂苷成分的常用中药如人参、三七、远志、桔梗等与含金属盐类的药物如硫酸亚铁、枸橼酸铋钾合用,可形成沉淀,使两种药物的吸收减少。

3.1.2不合理联用影响药物分布

一些中西药合用后的相互作用是使主要药效成分在体内的分布情况发生改变,有时会造成难以预料的毒副作用或疗效降低。如抗癌中药黄药子与西药阿霉素之间存在药动学的相互作用,黄药子影响阿霉素的组织分布,使阿霉素的血浆药物浓度增加,心脏毒性增加。

中药当归的有效成分中含有香豆素,与血浆旦白有很强的结合力,可以使磺胺类药物及保泰松被游离出来,药效增加。

3.1.3不合理联用影响药物代谢

中药对肝药酶的抑制或诱导作用,是影响化学药物代谢的一个主要方面。如中药制剂的药酒剂中含一定浓度的乙醇,它能使肝药酶活性增强,在与苯巴比妥、苯妥英钠、苯乙双胍、胰岛素等合用时,使上述药物在体内代谢加速、半衰期缩短,药效下降。

含鞣质类中药与四环素、利福平、磺胺类西药联用,可影响西药代谢速度,增加在肾脏的重吸收,从而损害肝脏,有可能发生中毒性肝病。

3.1.4不合理联用影响药物排泄

许多中药及其制剂可通过酸化或碱化肾小管内的尿液来影响西药的解离,影响其在肾小管的重吸收而改变排泄的速率。

含有机酸的中药如乌梅、木瓜、山楂、陈皮等可以酸化尿液,当与磺胺药合用时,因有机酸可酸化尿液,使磺胺的溶解度降低,导致尿中析出结晶,引起结晶尿或血尿。

六味地黄丸中含有山茱萸,内含有机酸,与利福平同服,能增加利福平在肾脏的吸收,从而加重对肾功能的损害。

3.2降低药物的疗效

一般来说中西药的合理配伍,可导致协同作用,减轻毒副作用。但中西药的配伍不当,可产生拮抗作用降低疗效,并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某些中药与西药合用会增加药物毒副作用或者形成新的有毒化合物而使机体受到损伤。比如中药雄黄本身可溶性汞盐、砷盐的含量很低,但在其他含有机酸、碱的药物和含金属离子的矿物类药(如A1、Fe、Ca等)经高温煎煮后与雄黄合用,能与雄黄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有毒的游离汞、砷,使可溶性的汞盐、砷盐明显增多,导致中毒反应发生。

甘草制剂如甘草浸膏,不宜与利血平、降压灵、复方降压片等降压药并用。因甘草能引起高血压及发生低血钾,与利血平等降压药相拮抗。

3.3产生或增加毒性和不良反应

六神丸和地高辛片联用导致患者心率减慢导致强心甙中毒。六神丸含蟾酥,蟾酥为强心的固醇混合物,有20余种成份,主要有蟾毒配基与蟾酥毒,经水解后,生成蟾甙配基、辛二酸、精氨酸,结构似强心甙,其强心作用虽不强,但已引起心律紊乱。其中有效成分蟾酥精,药理作用与洋地黄相似,可通过兴奋迷走神经中枢及末梢,并直接作用于心肌。与地高辛等洋地黄类并用,对心脏作用可大大加强,结果导致强心甙中毒。[3]

冰凉花、蟾酥、罗布麻、荚竹桃等中药,含有强心甙或强心物质,具有与洋地黄相似的强心作用,若与洋地黄类强心药合用,则总剂量增加,可引起强心甙中毒,易出现心动过缓,甚至停搏等严重中毒症状。元胡和氯丙嗪有类似的安定和中枢止呕作用,同用会产生震颤麻痹。[4]

总之,临床上中西药联用时,一定要了解所用药的成分,合理配伍和配伍禁忌。我们医药人员要不断学习中西药结合的知识,要加快、加深、扩宽中西药合理的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的研究,利用中西药的各自优势,提高临床用药疗效,合法、合理、合情地联用中西药,更好地推进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温玉芝浅析中西药临床合理联用[J].中国实用中医药,2007,2(11):71-73

[2]中西药联用现状分析与瞻望[CP/DK]./2010-08-16

[3][4]中西药的相互作用[CP/DK]./2010-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