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连续护理干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2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连续护理干预分析

杨珊珊

杨珊珊

新邵县人民医院湖南邵阳422900

【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的连续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5例随机分组,均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同时实施连续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降压效果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均取得一定的疗效;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降压效果更好,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中辅以连续护理干预,可提高药物降压效果,促进康复。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连续护理;干预效果

【Abstract】Objective:Analysisofthecontinuumofcareinterventionforprimaryhypertension.Methods:Randomizationofthe165casesofpatientswithessentialhypertension,weregiventhedrugtreatment,theobservationgroupandcontinuouscareintervention.Theobserveddifferencesintheantihypertensiveeffectofthetwogroupsofpatients.Results:Comparedwithbeforetreatment,bothgroupsachievedacertaineffect;comparedwiththecontrolgroup,thebetterantihypertensiveeffectoftheobservationgroup,a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Conclusion:Supplementedbycontinuousnursinginterventioninthetreatmentofessentialhypertension,canincreasetheeffectofantihypertensivedrugs,andpromoterehabilitation.

【Keyword】Essentialhypertension;Continuityofcare;Intervention

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饮食结构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其发病率直线上升,并有年轻化的趋势,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科学规范的降压药物治疗是临床必需的治疗手段,在此过程中的护理干预也十分重要。笔者分析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连续护理干预的效果,现将护理干预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0年4月~2012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5例为研究对象,端坐位测量血压,非同日连续3次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1]。同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精神病史、合并严重基础性疾病、听力和语言障碍及其他原因不能合作的患者。

将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82例,男性43例、女性39例;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为(59.12±10.72)岁;体重48~85kg,平均体重为(63.74±8.33)kg;病程1~20年,平均病程为(6.36±2.17)年;其中高血压1级24例、2级45例、3级13例;教育程度包括大专以上12例、高中32例、初中及以下38例。观察组83例,男性45例、女性38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为(60.05±10.24)岁;体重50~83kg,平均体重为(64.10±2.25)kg;病程1~18年,平均病程为(6.52±2.32)年;其中高血压1级25例、2级43例、3级15例;教育程度包括大专以上13例、高中34例、初中及以下36例。

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其性别、年龄、体重、病程、高血压分级、教育程度等方面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治疗和干预方法

所有患者入组前均经过为期2周的洗脱期,给予科学规范的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实施连续护理干预。患者在院期间接受原发性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结合自身进行对照,告知患者高钠、低钾饮食、超重和肥胖、酗酒、长期精神紧张、过度疲劳、情绪剧烈波动等的危害性。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参与到高血压的防治工作中。

在出院后实施连续护理干预,由责任护士定期进行电话随访,1次/周。督促患者遵医嘱服药,使患者认识到坚持规范化药物治疗的重要性。每2周进行一次血压动态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合理调整用药剂量和品种。嘱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切不可根据自觉症状自行停药或增减剂量。告知患者用药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好自我观察,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将健康咨询电话号码告知患者,嘱其及时向专业医护人员咨询高血压的相关健康问题[2]。

告知患者心理因素对血压水平的影响,指导患者学会控制情绪,保持愉悦的心理,避免情绪剧烈波动。对疾病本身抱着乐观的态度,尽量缓解或消除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控制能量、钠盐摄入,适当补充钙、钾和蛋白质。每日钠盐摄入量不超过5g,少吃油腻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并戒烟限酒。同时增加运动量,以控制体重,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形式和运动强度,选择太极拳、散步、慢跑等较温和的运动形式,运动时间以不引起患者劳累为度,不可剧烈运动、过度疲劳。运动时最好有家人陪伴,以防发生意外。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尽量不熬夜。外出时注意保暖,防止骤然的寒冷刺激。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引起血压升高[3]。

电话随访时与患者约定复诊时间,并接受健康指导。

1.3判断标准

显效:治疗后舒张压下降20mmHg以上或降至正常;

有效:治疗后舒张压下降10~20mmHg,收缩压下降30mmHg以上;

无效:治疗后未达上述降压标准[4]。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均录入到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当p<0.05表示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均取得一定的疗效;其中对照组达到显效32例、有效4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1.46%;观察组达到显效35例、有效4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80%。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降压效果更好,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干预效果比较[例数(%)]

组别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对照组(n=82)32(39.02)43(52.44)7(8.54)75(91.46)

观察组(n=83)35(42.17)47(56.63)1(1.20)82(98.8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的95%以上,除了可引起头痛、眩晕、易疲劳等高血压本身的症状外,也是引起多种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功能造成不利影响,最终导致靶器官病变。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机制较为复杂,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因此也,没有有效地预防策略。目前认为其与饮食、遗传、精神等因素密切相关,是由一定的遗传背景下多种后天环境因素作用使血压调节机制失代偿所致。一般认为从事脑力劳动和紧张工作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较体力劳动者高。过多摄入钠盐、长期大量饮酒、吸烟、缺钙等均对血压水平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临床常用的降压药物分为六大类,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α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等。在临床用药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降压药物品种,并适当联用。其中合并心力衰竭者宜选择利尿剂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宜选择利尿剂联合钙通道阻滞剂;合并糖尿病、轻度肾功能不全者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尽可能使用长效降压药物,以提高治疗依从性,减轻血压波动。原发性高血压一旦确诊,常需要终生服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相关性疾病,非药物治疗手段在高血压的临床干预中也十分重要[5]。

连续护理是指在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以后连续进行的护理服务模式,在慢性病出院后需要继续治疗的患者中起到良好的护理干预效果。通过连续护理使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逐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更加科学规范地用药。通过电话随访的方式掌握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等,指导患者参与到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提高其自我管理的能力[6]。

本研究发现:在原发性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期间辅以连续护理干预,可提高药物降压效果,促进康复。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6.

[2]聂祥碧,蔡红,欧阳夕冰,等.动态血压、心电图同步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2):1098~1100.

[3]韩芳琦,纪玉强.连续护理联合动态血压监测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干预效果[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2,33(8):105~107.

[4]陈海花,张岚,毕越英,等.心血管疾病患者连续护理认知水平测评量表的构建[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1):76~78.

[5]王永芬,汪成香,吴雪琼,等.运用时间治疗学理论实施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7):5~6.

[6]刘金凤,赵岳.动态血压监测下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08,22(10):2588~2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