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乡村住宅设计更新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江南乡村住宅设计更新探索

李芳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摘要:我国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当今,我国乡村住宅正发生变化,当今乡村住宅建设理性思考远超过传统的照搬照抄个性化居住趋势越来越明显。在乡村住宅外部形态上,设计倾向于追求个性化、满足生产生活需求、体现地域特色和回归传统生活。而在乡村住宅内部功能的更新探索上,更加注重功能的多样化、堂屋空间的实用化和居住空间的个性化。

关键词:乡村住宅;江南地区;设计;更新;探索;

一、乡村住宅外部形态的更新探索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我国当前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题中应有之义。“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未来乡村的景象。作为村民的居住场所,住宅自然也要跟上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脚步,成为美丽乡村标志性的建筑。当今,我国乡村住宅正发生巨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追求个性化

随着老百姓经济水平的显著提高,为整个家庭或个人设计建筑适合个性居住环境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时代在进步,观念也在进步,乡村住宅建设理性思考远超过传统的照搬照抄。以往,经济因素是乡村住宅设计最先考虑的因素,在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上,乡村住宅建设实际上也是一种经济建造。老百姓建房第一考虑的是居住,满足生活需求;其次考虑的是节约最大化原则,投最少的钱建最大面积的房子,这是一种朴素的小农意识。为了最省钱,村民们必然用最廉价的材料,设计最简单的造型,选择最普通的样式,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住宅的质量和居住的品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生活的影响,相较于传统民居,一些有经济条件的村民开始关注于富有个性化的建筑造型。村民们开始讲求居住的舒适度,逐渐将越来越大的个性化元素融入自家住宅设计中,尤其是把“城市”主题元素引入进来,完成了乡村住宅造型新颖和独特的完美转变。

2.满足生产生活需求

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是当代乡村住宅设计的出发点。首先要满足生产性需求:村民们大多靠地吃饭,依靠相关生产性劳动过日子,所以乡村住宅中必然要有一部分空间当此使用。经过实地调查就会发现,乡村住宅建筑周边空间都较大,这其实是村民特意预留的晾晒场地。此外,部分乡村住宅改成了平屋顶,屋顶阳光直晒更是理想的晾晒空间。其次要满足生活需要:在乡村住宅中,很多村民有意扩大挑檐空间,好处有很多,一是可用来当作会客起居空间,二是可以增加室内空间采光度和通风性,三还可以加大开窗比例、改善室内环境。这些乡村住宅不求美观,但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村民的基本需求。这成了乡村住宅设计的基础和原则。当然现在有部分乡村住宅建筑改善了周边的绿化环境,例如建造花坛等,大大提升了建筑屋面造型的品质。

3.体现地域特色

我国地域面积辽阔,体现各个地方地域特色的乡村住宅多种多样。在传统民居中,有机融合了自然环境、气候、地理、人文等因素,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和积累,逐渐形成了有别于北方住宅的风貌,成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民居之一。例如徽派马头墙、四水归堂的天井院落、窗花门洞等设计。江南住宅这种地域性文化特征却在社会的发展中逐渐被村民们所抛弃,当今农村住宅建设一方面是舍弃了传统江南民居白墙黛瓦、朴实自然的建筑韵味,另一方面却又盲目追求建筑色彩的华丽和建筑装饰的复杂。要么是完全抛弃传统农村诸多文化元素,呈现出千村一面景象。要么是缺乏专业的设计,导致装饰五花八门。有些住宅所谓的中西合璧,其实是不伦不类的建筑造型,与江南地区深厚的地域性文化和秀丽的山水显得格格不入。

4.回归传统生活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自古,乡村从不是贫困的代名词,而是诗意的栖居。传统民居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集中者几千年乡土文化的积淀,是文人墨客的精神归宿,是崇尚自然的精神追求。尤其是江南住宅朴实无华的建筑造型和风格,可以说是与自然共生的建筑形态的精神真实写照。然而,随着西方思想的涌入,随着现代化城镇的兴起,原本简单朴素的江南建筑造型逐渐被所谓欧式美式的别墅所取代。村民们选择了绚丽的装饰和繁复的造型,现代化的材料和饰件等取代了传统木结构的家具和装饰,城市化的生活方式成为村民追求的目标。当今城市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回归自然、回归传统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其中乡村成了城市生活者难得的避难所,营造原始生态的自然景观,建筑尽量保持传统住宅木材和砖瓦的结构,用传统的方式和工艺修缮,夯土墙、石板铺底。这些设计让人仿佛置身与传统的古村落中,回归传统的生活方式成了逃避城市生活的一种途径。

二、乡村住宅内部功能的更新探索

在当代乡村住宅建设中,随着村民生产生活水平和建筑技术等因素的传承和转变,住宅的内部功能空间也随之改变,下面就从几个主要空间探讨一下其空间更新探索策略。

1.功能多样化

当代乡村住宅功能趋向多样化。相较于传统民居,间、廊、厅、井等通过一定形式的有机组合,鬼斧神工般的构造成了一进两院、多进院落、前院后院等几种平面格局。不仅是当时经济社会的缩影,更体现了古人集体的智慧,堪称传统住宅功能组合的典范。我国人均土地面积极小,诸如传统民居横向组合和扩张的布局,已不能在当今社会存在,土地明确限制了乡村住宅只能纵向扩展。因此,乡村住宅的层数增加了,水平空间变小了。虽略显单调,但是必然趋势。独立式、并联式、联排式和院落式等当代乡村住宅同时存在,但独立式是其中最为常见的形式。独立式有以下特点:一是私密性好,与周围建筑保持了一定距离;二是造价高,无论是占用的土地面积还是建造的费用都需要具备一定经济基础;三是封闭,与其他建筑和家庭交流有阻隔。再如并联式住宅,这种建筑造型是过去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而产生并被普遍推广的,它不仅节省了大笔费用,还满足了老百姓基本的生活需求。当然其缺陷也非常明显,空间小功能单一,采光效果差,通风不理想,后期改造难度大等。。

2.堂屋空间实用化

前面有分析到,在乡村住宅中,堂屋及厅堂空间一直是灵魂,是整个建筑的核心。江南的老百姓们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礼仪交往等都是围绕着堂屋展开的。堂屋集会客、祭祀、酒宴、饮食、生产、劳动等功能于一体,地位非同一般。堂屋除了是物质生活载体外,还是精神生活的集结地,堂屋具有浓厚的文化气韵和精神气派。不可否认,封建思想和迷信观念在乡村住宅堂屋的功能定位中起到了一定作用,成为只有当地老百姓不可改变的精神寄托场地。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教氛围和迷信思想开始逐渐淡化,在当代乡村住宅中,堂屋的精神特性重视程度慢慢减弱。另一方面,堂屋的功能也在发生悄然改变。在日常生活中,会客起居等会选择在餐厅、卧室区域完成,只有大型的宴请才会起用堂屋。在大部分没有生产和酒宴的情况下,堂屋空间一般闲置成了储藏空间,这造成了浪费,同时也是设计的不合理。堂屋功能慢慢得到解放,朝着客厅方向转变。甚至在最新的民宅设计中,客厅已完全取代了堂屋。

3.居住空间个性化

当今乡村住宅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思维定式,居住空间越显个性化。这在传统民居中是不可想象的。在过去,耳房一般用作卧室,其开窗小,采光通风效果都不好,显阴暗潮湿。而在当代的乡村住宅建设中,卧室空间一般都被布置到了第二层及以上,获得好的采光和通风是最基本的要求。在传统住宅中,卧室不仅仅是休息的空间,还一定程度上承担了起居和会客的用途。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客厅作为一个独立的空间出现,成为会客和接待的最重要场所。卧室逐渐朝居住的舒适度、空间的私密性方向发展,独立的卫生间开始配备,书房和衣帽间开始独立设计,这些个性化的空间,大大提升了居住的品质,既避免了空间的浪费,又获得了生活的享受。

参考文献:

[1]基于现代乡村生活模式的传统民居更新改造研究[D].谈抒婕.北京建筑大学.2015

[2]基于乡土记忆的乡村公共空间营建策略研究与实践[D].严嘉伟.浙江大学.2015

作者简介:

李芳,女,湖南省长沙市,汉族,硕士研究生,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讲师,室内照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