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最佳给药时间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 2

选最佳给药时间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慕会杰宋梅

慕会杰宋梅(新疆哈巴河县人民医院836700)

【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6-0125-0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医药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医药随之蓬勃发展,药物的临床应用是为解决患者药物治疗的临床需求,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准确、合理选用药物更为重要,掌握用药的最佳时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在生物节律的不同的时间给药后,药物吸收、分布、排泄、生物利用度、血药浓度的周期变化,其产生的治疗效果不一样。人体健康受生物钟的支配,疾病更是与生物钟密切相关,选择最佳用药时间,可达到最佳疗效、最小剂量、最小毒性,从而可避免某些药物因持续高浓度而产生耐受性及不良反应,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疾病的昼夜节律波动现象,有如肺结核、风湿热等慢性疾病往往上午体温正常,下午低热,医学上称之为“午后低热”。就像潮汐涨落那样有节律。慢性支气管炎往往夜间咳嗽频繁,心源性哮喘也多在午夜发作,根据专家们研究后提出“时辰药理学”新理论,利用这一新理论选择最佳用药时间,可达到最佳疗效。下面简单介绍我所掌握的几种正确选择最佳给药时间,供参考:

1.心血管用药:资料表面,心梗、心律失常、脑梗塞、高血压、心绞痛等疾病死亡都有明显的昼夜节律特点。

1.1抗心绞痛药心绞痛发作的昼夜节律高峰为上午6-12时,而治疗心绞痛药物的疗效也存在昼夜节律性。钙拮抗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在上午使用,可明显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所以心绞痛患者最好早晨醒来时马上服用抗心绞痛药。由于络活喜、福辛普利起效平缓,其血药达峰时间分别需6-12h和7h,若在临睡前给药,可使血药峰值出现在清晨。

1.2抗高血压药人的血压在一天24小时中大多数呈“两峰一谷”的状态波动,即9-11时、16-18时最高,从18时起开始缓慢下降,至次日凌晨2-3时最低。故出血性中风多发生于白天,而缺血性中风多发生于夜间。高血压患者以7时和14时2次服药为宜,使药物作用达峰时间正好与血压自然波动的两个高峰期吻合。而轻度高血压患者切忌在晚上入睡前服药,中重度高血压患者也只能服白天量的三分之一,这是因为夜间为生理性低血压服药使血压降低,从而导致脑动脉供血不足,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形成脑血栓。一天服用1次的控释制剂应在7-8时给药。α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多沙唑嗪因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故常在睡前给药。

1.3强心苷类药的用药时间心力衰竭患者对洋地黄、地高辛和毛花甙C等强心苷类药物的敏感性以凌晨4时左右最高,此时用药效果比其他时间给药增强40倍。若按常规剂量使用极易中毒,所以这个时间给予强心苷类药物一定要考虑药物的剂量和毒副反应。地高辛于8~10时服用,血峰浓度稍低,但生物利用度和效应最大,所以上午服用地高辛不但能增加疗效,而且能减低其毒性作用。

1.4利尿剂氢氯噻嗪7时服用效果好,呋塞米10时服用作用强。但注意电解质的问题。

2.降血糖药糖尿病患者进餐后血糖值更高,达到峰值,为了控制餐后高血糖,降糖药需在餐前半小时服用,如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糖尿病患者在空腹时的血糖和尿糖都有昼夜节律性,在早晨有峰值称之为黎明现象。一日服用1次的降糖药,如格列美脲、罗格列酮等,则宜在早餐前半小时服用。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如瑞格列奈,在口服后30-60分钟达到血药峰值,使进餐开始15分钟内胰岛素分泌明显增加,应在主餐进餐时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竞争碳水化合物水解酶,抑制双糖转化为单糖,从而减慢葡萄糖的生成速度并延缓葡萄糖的吸收,需在餐前即刻服用或与第一口主食咀嚼服用。

3.他汀类调血酯药该类药物通过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而阻碍肝内胆固醇的合成,同时还可增强肝细胞膜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使血清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降低。由于胆固醇主要在夜间合成,所以晚上给药比白天给药更有效。如:辛伐他汀、氟伐他汀等,采用晚间顿服药效更好。

4.抗菌药物多数抗菌药物的吸收均受食物的影响,空腹服用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药物通过胃时不被食物稀释,达峰快,疗效好。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抗病毒药阿昔洛韦。肠溶片均需空腹用药,以使药物快速进入肠道崩解吸收。抗结核药利福平、乙胺丁醇、异烟肼等抗结核药物以早晨餐前1次顿服疗效最好。

5.糖皮质激素人体激素分泌呈昼夜节律性变化,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高峰是早8点左右,中午开始下降,午夜零点降至最低,如果把给药时间与人体生理节律同步就可获得最佳疗效,把传统每日分次改为每日晨时7-8点一次给药,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又节省药物,而且对长期用药者突然停药也很少发生停药危象。将1天的剂量于上午7~8时给药或隔日早晨1次给药,可减轻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反馈抑制,减轻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甚至皮质萎缩的严重后果。例如,用地塞米松、泼尼松等控制某些慢性病时,采用每日或隔日给药法,其疗效均较好,不良反应小。

6.消化系统药物人体胃酸分泌从中午开始缓慢上升,至20时左右急剧升高,22时达到高峰。质子泵抑制剂可抑制胃酸分泌,服药后2~5小时达到峰值,常在早晨空腹服药,如需2次的则在20时加服1次。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主张H2受体拮抗剂和抗胃酸药如西咪替丁、奥美拉唑等,全天量睡前顿服的疗法,这种服法与分次服效果相同或更好,既方便了患者,又减少了不良反应。为了更好的发挥药效,消化系统药物大多在餐前服用,如促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莫沙比利;胃肠解痉药阿托品、溴丙胺太林;助消化药多酶片、乳酸菌素;胃粘膜保护剂如硫糖铝、胶体果胶铋、洁维乐,空腹服用可使药物充分作用于胃粘膜,但需注意的是这类药需在酸性条件下才能与胃粘膜表面的粘蛋白络合形成一层保护膜,与制酸药合用时,应间隔1小时服用。

7.平喘药据统计哮喘病人在熟睡眠时发作率是白天的100余倍。(因夜间12点至凌晨2点是哮喘病人引起支气管痉挛的乙酰胆碱及组胺反应最敏感的时期),而茶碱类药动这也有昼夜节律性,白天达血药峰是3.5小时,晚上是6.2小时,说明晚间用药的疗效优于白天给药,。根据哮喘发作和平喘药的药动学昼夜节律用药,可以提高平喘药物的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8.抗组胺药7时给赛庚啶疗效可维持15~17时,而17时给药疗效仅有6~8小时,氯苯那敏、氯雷他定等也是在早晨用药最好。因机体对组织胺反应午夜最强,白天最弱。但需注意抗组胺药有嗜睡的副作用,驾驶员、高空作业人员等还是在睡前服用安全。

9.轻泻剂治疗便秘的温和泻药如比沙可啶、酚酞、液体石蜡等,服药后8~10小时才见效,均需在睡前给药,次日早晨排便,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

10.解热镇痛抗风湿药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多在早晨发病,将每日总量分服的合理方法是,早晨剂量增加,给药间隔可略延长,晚间剂量减少,最好夜间增加一次服药。阿司匹林在早晨服药的生物利用度较晚间服药者大,在6时口服其体内消除速率慢,半衰期长,药效高,而在18时或22时服用,效果较差。.

11.补钙药人体的血钙水平在午夜至清晨最低,因此现主张睡前服用可使钙剂得到充分吸收和利用。

12.其他有许多药物的敏感性、生物利用度和不良反应也有明显的时间节律,如免疫增强剂在上午用药,易出现发热、寒战和头痛等不良反应,晚上用药,副作用少,且疗效不减;还有催眠药起效快的,如水合氯醛,需临睡时服用;起效慢的,如苯二氮卓类,需睡前半小时服用;另餐后服用可使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增加如VitB2,苯妥英纳、氢氯噻嗪、螺内酯等。同时,还应特别提醒大家是饮食、饮酒、吸烟等都对许多药物均有影响,服药期应尽量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