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略论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胡绍润

(万源市旧院镇中心校万源636350)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思维。所谓创新能力,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运用已知的条件和信息,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经过反复研究和实践,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及智力成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源泉与动力。创新的希望在青少年。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必须让学生懂得,人人都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可以开发的。

研究表明:人人都有创新能力。任何一个心智健全的人与一个科学家之间,并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他们之间的区别是用脑程度与方式的不同。一旦消除了这种差别,两者之间的鸿沟不但可以填平,甚至可以超越。然而可悲是,许多人认为,科学家有创新能力,而我们一般的人没有创新能力。当然也包括我们的教师和学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必须认识人人都有创新能力这个事实,然后教育学生也承认这个事实。无数事实证明,人人都有创造能力,成功者和平庸者的区别是:成功者相信自己,承认自己,坚韧不拔,充满自信,浑身洋溢着无穷的活力。,而平庸者则内心灰暗,否定自己,情感脆弱,自卑感十足。自卑感是一种消极地认识世界和评价自己的意识。换话说,自卑感就是把自己的能力偏低估计的自我感知。这种人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丧失信心,悲观失望。对于这种人来说,即使他自己有闪光的地方,也不会看到。只有重视创新能力开发的人,才是有希望的人,只有重视创新能力开发的教师才是有希望的教师,只有重视创新能力开发的学生才是有希望的学生。

二、为学生夯实创新能力奠定有效基础。

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基本。当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时间又极为有限,老师讲得再多再细,也不可能穷尽知识,更何况知识又在不停地快速发展。在学校,仅仅是打好最基本的基础,更多的知识还需要在工作岗位上学习。学生只有具备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在发展智力方面,我们要教给学生巧妙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学生听不懂,不会做,而教师却认为脑子笨,这实在是不公平。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学生学不好,教师是要负主要责任的。教师没有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教给他们。如一位老师问学生明亮的“明”怎么写,学生回答了这个字的笔画顺序,回答的对是对,却很死板。一切科学文化成就,都是竞争的结果,不重视智力开发是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教师一方面要教育学生树立为祖国奉献的精神。另一方面,要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为学生发展创新能力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教育的主要任务。学生学得好不好,主要看他是处在“要我学”的状态,还是处在“我要学”的状态。如果处在“我要学”的状态,学生就获得了学习的主动权,他们的学习能力就会得到逐步提高。反之,提高能力就是空话。能力开发得越早,越容易获得大的成功,就会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有些教师只重视“教”的方面的改革,这是远远不够的。尽管教师教得尽善尽美,但是如果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要取得良好的效果也是不可能的。

三、为学生插上创新能力的翅膀。

创新能力的翅膀就是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能力。这是创新能力的关键。学习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特点就是必须通过思考,学生只有经过思考才能把老师教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听懂”,更重要的是学生“想懂”。“听懂”是被动的,收获较少。“想懂”是主动的,收获较多。一个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思维力决定着他的学习是否会取得成功,并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常见的创新思维方式有如下几种:1,发散型思维。发散型思维就是在思维过程中,通过所得到的若干概念的重新组合,大胆地向四周辐射,扩散出两个或更多可能的答案,设想或解决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既无固定的方向,也无定的范围,可以任意地异想天开,标新立异。用发散型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思路活跃,点子多,办法巧,考虑问题周到全面,能提出很多方案和办法。2.聚合型思维。聚合型思维就是以某个思考对象为轴,从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角度将思维指向这个中心点以供选择。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聚合型思维具有概括性、及时性和正确性。聚合型思维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一个人的分析、综合、抽象和判断推理能力的强弱。3.灵感思维。灵感思维是经过长期的思考和探索之后,受某种现象的启发在头脑中闪现的独创性的意念和设想。有时候,灵感的产生是在经过长期的思考和研究之后,处于暂时的松弛状态,诸如临睡前,或在散步、坐车时;或穿衣、刮脸中突然闪现。4.想象思维。想象思维是一种抽象的形象思维活动。想可以是非理性的凭空想,也可以是在已有确定性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组合或部分更新性质的想象。在让学生了解了创新思维方式之后,我们就要培养们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本人是这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1.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常常开始于对某一门课的兴趣。只有产生兴趣,才能对课程进行、积极地思考。教师的职责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注意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一次,对一个习题准备了两种答案,在启发学生反复思考以后,学生又提出了八种答案。因此,让学生多想一想,就会改变教学的面貌。2.培养思维能力适应青少年的特点。对于青少年来说,形象思维总是多于逻辑思维的。因此,我在教新的概念时,总是用具体的事实和例子说明。比如,我在教一个成语时,总要讲一个生动的故事,这样,适合青少年的特点3.要善于给学生设疑。要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还必须善于给学生提出思考的问题。多发疑问。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问题是谈不成思维的。更谈不成创新思维的。所以要善于挖掘学生学习过程中思想上的矛盾问题。也就等于找到一把解决创新能力的钥匙。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渐进系统工程,只要我们所有的教师积极重视,就能培养出一大批有创新能力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