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护理信息技术规范输血流程的可行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移动护理信息技术规范输血流程的可行性研究

叶红梅

永州市中心血站425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规范输血流程应用移动护理信息技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我血站52名护理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移动护理信息技术可行性研究,其中2015年11月~2016年11月为未实施移动护理信息技术之前,定义为参照组,2016年11月~2017年11月为实施移动护理信息技术之后,定义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医护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比较分析,研究组医护满意度为(98.08%),高于参照组医护满意度(86.54%),同时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77%)参,低于参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移动护理信息技术对规范输血流程有着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移动护理信息技术;输血流程;规范化;可行性;应用价值

输血过程较为复杂,且参与的医护工作人员较多,受到的不安全因素也较高,容易潜藏巨大的安全风险,加重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机率,此时对输血过程实施有效的管理手段就显得十分重要了。通过对现阶段的输血质量管理研究课题分析发现,移动护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少输血人员的参与量,可以弱化认为管理给输血过程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助于规范化输血流程[1]。在这种研究背景下,我血站于2015年11月~2017年11月,积极对移动信息护理技术在我血站输血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做出以下几点分析,研究报告现如下进行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我血站52名护理工作人员,男性医护人员为28例,女性医护人员为24例,年龄31~57周岁,平均年龄(42.06±1.94),其中大专以下文化水平共有22名,本科以上文化水平共有30名。

1.2方法

对参照组采用常规管理。

对研究组实施移动护理信息技术。移动护理信息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移动护理信息系统,通过临床医师建设患者的输血申请医嘱,然后由护理工作人员利用移动护理信息技术,对患者腕部所佩戴的检验条形码、腕带等识别标识进行扫描,对患者的身份信息以及标本信息进行采集。采集信息后并取血时,护理工作人员除了要对患者的血试验结果进行扫描匹配,还需要对血制品的血液种类、有效期限以及血袋号、血液量等进行扫描核对,同时还需要对患者的个人信息(性别、姓名、病历、ID号以及床号)、血型以及血液量等进行扫描核对,在核对无误后,将血制品带回患者病房,并再次通过扫描相关识别标识,对所有输血信息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方可对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下几点:(1)输血评估:护理工作人员必须要要根据输血相关管理规定,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同时要在输血前后的15min内以及结束时、输血结束后的15min内,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记录。(2)输血信息核对:护理工作人员必须要通过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对患者的输血信息进行扫描核对,包括腕带内、条形码以及配血标签等信息进行扫描,在确认无误后才可以对患者进行采血,并送至输血科;在接到取血通知后,护理工作人员需要通过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对血袋上的信息进行扫描,并与患者的配血信息进行核对[2]。

1.3观察指标

统计比较两组医护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3.1医护满意度观察指标:我血站选择自制了百分制的医护满意度调查问卷,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法,邀请参与研究的医护工作人员,对此次研究过程中的护理质量、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服务态度等内容进行客观、综合性的评价,评价等级共划分为三个:非常满意(100分~80分)、一般满意(79分~60分)以及不满意(59分以下)。医护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

1.3.2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观察指标:对研究期间发生输血质量问题、血制品管理问题以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处理问题等出现不良事件的医护工作人员进行观察统计。

1.4数据分析

统计学通过SPSS20.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医护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用%表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医护满意度比较

统计分析研究数据,研究组医护满意度为(98.08%),高于参照组医护满意度(86.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输血是临床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治疗内容,能够挽救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同时,输血因其具有的辅助过程中,使其具有异地的高危性,容易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3]。传统的人为管理模式,容易增加输血安全风险,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因此,积极采用有效、且先进的输血管理手段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此次实验研究结果明示,采用移动护理信息技术后,医院输血质量提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减少(5.77%),要低于应用移动护理信息技术之前(19.23%),同时医院医护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提高(98.08%),也要优于应用移动护理信息技术之前(8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网络技术的应用成为当前医院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移动护理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护理工作站的改革,拓展了传统护理站的工作范围,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4]。将移动护理信息技术应用在输血流程管理中,能够提升输血安全性,有利于降低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可以满足医院日常工作开展的实际需求[5]。

综上所述,对医院输血护理过程中,积极采用移动护理信息技术,能够进一步提升护理工作质量,能够将护士站工作向病房内护理工作方向延伸,有助于输血流程更加规范性以及标准化,大大保障了输血质量以及输血安全性,具有十分优异的应用价值,于临床中进行推广的意义较为显著。

参考文献:

[1]宋晓征,司马海娟,李海婷,等.智慧护理信息输血模块在病人输血安全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7,15(20):2519-2520.

[2]魏明月,奚益群,杨俊,等.基于移动技术的临床输血闭环管理设计与应用[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6(03):41-44.

[3]唐夏.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我院实施应用案例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8):186.

[4]王艳春,张力.临床输血护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2014,27(04):671-672+675.

[5]刘锐,杨立丽,郑豫珍,等.移动护理工作站在输血闭环管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中国数字医学,2014,9(06):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