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李娜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祥瑞园小学(255000)

摘要:增强小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大事。体育锻炼、体育运动、体育精神,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对学生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故教育部发出了“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安排,提倡“阳光体育运动”,但根据有关体质健康监测表明,小学生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城市超重和肥胖小学生的比例明显增加,也就是虽然学生的营养改善了,课时增加了,学生的体质反而下降了。笔者就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体质健康下降对策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如果没有身心健康这个基础,就是学习再好,将来也难以肩负起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的责任。体质下降问题引起了教育、体育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生活水平提高了,课时也增加了,学生的体质反而下降了,这听起来让人不可理解,但却不是危言耸听。据有关资料表明:近二十年来学生体质持续下降,肥胖率和近视比例从小学、初中到大学不断增长,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持续增长,而肺活量、速度耐力等体能素质持续降低。那么长此下去,必将影响到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分析:

1、学校原因:注重知识学习,缺乏体育锻炼意识

①学校只重视教学成绩

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衡量学生的主要标准还是分数,而分数背后是读书,是大量的作业和训练记忆的东西。而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想通过学校把孩子教育成为一个好学生,那到底才算一个好学生呢?又是分数!分数还是一个学校办得成功与否的标准,学校与学校进行比较,哪间学校平均分高,优秀率高,哪间学校办学就是成功,为了考到好成绩,学校压老师,老师压学生,一层压一层,非得把学生困在“学习”上不可。加上体育是非考试学科,学不学无所谓,学校关心的是这个班考得好不好,家长关注的重点是学生考几分,在班里排第几名,很少认真考虑学生的体质如何。学生在学校、家长的“特殊关心”下,根本无暇顾及“身外之物”的体育锻炼,其体质的明显下降终是必然,归根结底还是由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引发出来的。

②学校的课外活动不能落到实处

“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已经全面启动,但有些学校根本没落实每天1小时的体育课外活动,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根本是有名无实,全部都被用来上课辅导等等,或者说学校课程表上标有体育课,但被主科老师拿来上课或培优扶差,上级领导来检查验收时也是象征性地开展一两个星期,等检查组离开后又恢复旧貌,这样的“走过场”怎么能起到锻炼学生身体的作用呢?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是“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阳光体育运动”的阳光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照到学生的身上?每天1小时的体育课外活动才能落到实处?

③学生的业余时间被作业和辅导占据

现在教育的口号都是说提倡素质教育,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但实际呢?课后辅导,回家除了做作业,家长还给学生开“小灶”,唯恐自己的小孩在校学得不够,学得比别人少。学生晚上的时间几乎都是在做作业,做完作业也就睡觉了,还不算家长给学生开“小灶”的,有些同学做得慢的可能要到十点,学生睡得迟起得早,在校又没有什么时间进行活动,老师几乎都是搞题海战术,长期以往,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体质健康。

2、家长原因:不注重学生的体育锻炼

家庭是青少年学生身体健康的第一保障,纵观现在的家庭,有许多父母不在孩子的身边,孩子的早餐习惯在外面吃,有的学生来不及吃或吃垃圾食品或干脆不吃,家长们有忙不完的应酬,和自己孩子吃饭的时间就更没有了,更不用说与孩子同时进行体育活动了,青少年学生饮食不科学,又缺乏家长们的身体力行以及对体育活动督促与教育的不足,导致了学生们错过了体质健康的第一道屏障。

3、学生原因:体育锻炼和健康意识的淡薄

有的学生受“学习好则一切都好”观念的影响,只注重文化成绩,忽视体育锻炼,把课余甚至体育课的时间大多花在文化课的学习上;有的学生怕苦怕累,不愿从事耐力性或剧烈的体育运动;另外,学生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学生的营养增加了,但反而促成学生的“惰性”,如家庭劳动父母代劳,出门坐车,种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学生的体质也产生不良的影响。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的不断发展,以前的旧院子逐渐消失,道路上到处都奔驰着汽车,使得户外处处存在着危险,室内成为最安全的地方,限制了学生的活动范围,远离了运动,使学生没有养成从小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好不容易盼到周末,还要参加这个、那个补习班。电视节目虽然可能看体育有关内容,但看电视时间过长可能影响孩子休息、睡眠,使他们运动的时间越来越少,运动负荷越来越小,长此以往,学生们变得弱不禁风。

二、应对学生体质下降,共同采取有力对策

1、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人只要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学生成才首先要成人,离开良好的道德品质,离开健康的体魄,学业成绩再好又有什么用?基础教育的责任,说白了就是要打好学生做人成才的基础。而这个基础的基础,就是要“健康第一”,要尽到这一责任,学校及教育者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关心下一代的成长,要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

2、学校要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

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杨贵仁在分析造成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时表示,课业负担过重、学习时间过长成为主要因素,因此,各级学校,不得挤占体育课时和压缩体育锻炼时间,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体育教育的监控力度有待增强,要制定教育监控制度,实事求是地进入到体育课堂,进入学校课余体育活动中去,防止形式主义的发生,确确实实在学校落实体育工作。

3、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和爱好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悦之者”。兴趣和爱好本来就是个性化的东西,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对于小学生来说,喜欢上体育课最重要的就是可以玩,不用把思维局限在学习文化知识,做作业等方面,体育老师能否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把体育课和“玩”很好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要玩的过程形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同时也让学生真正爱上运动。用不同形式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各运动项目的兴趣培训活动小组,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不仅锻炼了强健体魄又增进了友谊,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增强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更重要的是从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入手,使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形成运动的积极情感,体验成功的乐趣,这样才能真正养成自觉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4、以身作则,共同锻炼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调查表明,如果家长喜欢运动、锻炼的,他们的孩子90%都是喜欢运动的,在不影响孩子学习的基础上,周末家长不妨和你的孩子一起踏青、登山、打打羽毛球、篮球等,寒暑假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份合适的锻炼计划,让孩子真正地参与到运动中来,鼓励和监督他锻炼身体。这样不仅能使你的孩子身强力壮,而且还可以锻炼他的意志和自控能力。其实这也没有什么难的,孩子一般都认“死理”,他喜欢的事情,不用家长催促,他自己就会做得特别好;而他不喜欢的事情,即使在家长拳头的权威下,他也会怀着应付的心态去做。所以,家长不妨选择他喜欢的运动项目,或者想办法调起他的“胃口”,引导他去锻炼身体。世界上没有懒惰的男孩,只有不会引导男孩的父母。只要父母积极地开动脑筋,用心地去思考,即使有点懒的男孩,也会心甘情愿地参加运动。

综上所述,增强学生体质,养成锻炼习惯是一个引导与持之以恒的过程,学校、社会、学校、学生都有责任。学校对素质教育要常抓不懈,上好体育课,坚持做好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提高每天一小时锻炼活动的质量,逐步改善学校体育设施现状,为学生锻炼创造条件;全社会要营造一个关心学生体质健康,崇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良好风气;家长要支持孩子参加各类体育活动,给孩子玩的权力,提供适度的时间和空间供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学生也要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深刻理解健康是一切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007(1)

2、王子朴-学校体育难以承受之重[J]-体育教学,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