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加5-FU创面处理治疗耳廓瘢痕疙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手术加5-FU创面处理治疗耳廓瘢痕疙瘩

潘剑国

潘剑国(云南省巍山县人民医院五官科672400)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切除加5-Fu创面湿敷处理治疗耳廓瘢痕疙瘩的方法、疗效及预后等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采用手术切除加5-FU创面湿敷处理治疗的42例耳廓瘢痕疙瘩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耳廓瘢痕疙瘩患者采用手术切除加5-FU创面湿敷处理的方法均一次性治愈,随访一年半无复发。结论手术切除加5-FU创面湿敷处理治疗耳廓瘢痕疙瘩操作简单、疗效肯定,是一种适合基层开展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耳廓瘢痕疙瘩手术5-Fu

【中图分类号】R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0-0225-02

瘢痕疙瘩是一种皮肤结缔组织增生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多发生于前胸、肩背部、耳垂以及耻骨联合部。耳部的瘢痕疙瘩大部分是由于女性为佩戴耳环等饰物在耳廓上穿孔所致,常不断增生扩大,持续数年,甚至侵入外耳周围以及颜面部,严重影响外观[1]。我科于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采用手术切除加5-FU(5-氟尿嘧啶)创面湿敷处理的方法治疗耳廓瘢痕疙瘩患者4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科治疗的耳廓瘢痕疙瘩患者42例44耳,女性40例,男性2例;年龄16岁~40岁,平均26岁;瘢痕疙瘩直径0.6~2.0cm,其中位于耳垂36例,耳轮4例,同时累及耳轮耳垂2例;42例均为穿耳洞引起,其中3例为术后复发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局部痛痒、感觉过敏等。检查可见耳廓穿耳洞处瘢痕呈半球状增生隆起,高出皮肤平面,增生瘢痕表面呈暗红色,中央皮肤菲薄,可见毛细血管扩张。

1.2治疗方法

术前常规完善相关辅助检查,行胸片、心电图、血尿分析、凝血四项、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检查,以排除心脑血管疾病、急性传染病、出血倾向等手术禁忌症。手术时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患耳朝上,外耳道填塞干净棉球以防术中血液流入。常规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于包块四周及基底行局部浸润麻醉。麻醉生效后,沿瘢痕疙瘩长轴作梭形切口,在瘢痕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分界处锐性分离,从四周向中央分离至瘢痕疙瘩基底部,完整切除瘢痕疙瘩,创面彻底止血,用5-Fu药液浸湿的棉片贴附于创面,湿敷5min,用生理盐水冲洗净残留于创面的5-Fu药液,6-0丝线间断缝合切口后加压包扎。术后常规预防感染治疗,切除瘢痕组织送病理检查。术后48小时换药,清除切口处渗血,若切口渗血较多,再加压包扎48小时;若切口无渗血,则暴露切口,术后7日拆除切口缝线。双耳同时患病者一耳拆线后再行另一耳手术。

2结果

42例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病理检查均确诊为瘢痕疙瘩,失访2例,其余40例患者随访一年半瘢痕疙瘩未复发。

3讨论

瘢痕是皮肤组织创伤修复的必然产物,若在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及胶原过度合成,常可导致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和胶原降解减少而形成瘢痕疙瘩。瘢痕疙瘩呈浸润性生长,无自限性,局部痛痒感明显。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呈扁平长梭形,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棘细胞)明显增生,细胞层次明显增加,中央部及边缘部细胞均排列紊乱,极性消失,普遍存在细胞交错重叠现象。推测耳垂瘢痕疙瘩的生成主要与扎孔器械对周围组织损伤的大小、异物刺激有关[2]。耳廓瘢痕疙瘩发病因素较多或有家族史,患者多具有瘢痕体质,因病变局限于真皮组织内,可看作是一种良性肿瘤[1]。耳廓瘢痕疙瘩治疗方法较多,包括手术切除、压力治疗、糖皮质激素注射、放射治疗、激光治疗、冷冻治疗等。单纯手术切除及冷冻治疗复发率高;压力治疗常需加压半年以上,疗程长,部份患者难以坚持治疗;糖皮质激素注射及放射治疗有带来全身不良反应的风险;且放射、激光治疗须依赖于昂贵设备,难以普及至基层医院。

5-Fu属于抗嘧啶类抗代谢药,在细胞内转变为5-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抑制脱氧胸苷酸合成酶,从而影响DNA的合成,抑制细胞的分裂和增殖[3]。5-Fu是一种传统抗肿瘤药物,现逐渐应用于瘢痕的治疗,有报导将其用于皮肤瘢痕、食管瘢痕、晶状体瘢痕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4]。在手术切除瘢痕疙瘩的同时使用5-Fu,可使5-Fu及时作用于创面,抑制瘢痕的过度增生,起到预防复发的作用。该方法简便、易行,疗效肯定,特别适用于无激光、放疗设备的基层医院。

在治疗时需注意以下几点:①设计切口时应切除所有呈暗红色的病变皮肤,同时也应预留足够的正常皮肤以利创面的修复;②术中应完全切除所有的瘢痕组织,以减少复发机率;③手术创面出血采用压迫止血,若压迫不能止血则采用微波凝固止血,一般不采用结扎止血,尽量不留结扎线在术腔中,以免异物刺激瘢痕增生;④5-Fu湿敷时间不宜过长,湿敷后应以生理盐水冲洗净残留药液,以免引起术后切口愈合不良;⑤若瘢痕疙瘩较大,预计手术切除后皮肤缺损较大而难以缝合创面,或缝合后可致耳廓明显畸形,应采用放疗、激光等其它方法治疗。我科在治疗时遵循上述原则,42例患者均一次性治愈,无并发症发生,无复发病例。

参考文献

[1]白忠,吕操,牛霞,等.YAG激光综合治疗耳廓瘢痕疙瘩[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24(22):1047-1048.

[2]王金渊.手术切除综合治疗耳垂瘢痕疙瘩[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26(8):374-375.

[3]魏晶晶,胡运梅,程庆.5-氧脲嘧啶局部注射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疗效观察[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22(7):327-327.

[4]杨希之,敖华飞,程雪峰,等.5-Fu乙醇脂质体制备及局部植入治疗家兔喉气管狭窄的效果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26(20):939-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