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病人在急救护理学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标准化病人在急救护理学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殷显艳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雅安625000

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病人在急救护理学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总结教学经验。方法:选取2015级的76名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以标准化病人技术为基础的情境模拟教学法,对照组给予传统模型教学法,各组38例。结果:护生各项成绩比较,观察组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生对各自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评价,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较高,即观察组为97.37%,对照组为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病人教学法在急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为护生提供了一个相对逼真、安全的教学模拟环境。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急救护理学;实践

急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教学要求,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让学生将理论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实践中。所以,探索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非常有必要。标准化病人简称为:SP,特指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够准确表现病人的实际临床问题的正常人或病人,并且能够同时发挥模拟病人、评估者和指导者等多重功能[1]。实验特意选取76名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传统模型教学法和以标准化病人技术为基础的情境模拟教学法,从教学结果来看,后者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增强了护理教学质量,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级的76名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均获得学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均为女性,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38名给予以标准化病人技术为基础的情境模拟教学法,该组学生的年龄最小为19岁,最大为23岁,平均(21.68±0.34)岁,对照组38名给予传统模型教学法,该组学生的最小年龄为20岁,最大年龄为24岁,平均(22.03±0.29)岁。比较两组护生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传统模拟教学法,即采用传统模型人教学工具为学生进行操作示范和练习。

观察组以标准化病人技术为基础的情境模拟教学法,内容包括:由专业带教老师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情境,运用SP设置情景,即选择性格特征与患者相似,接受能力强,经过特定培训的学生模拟患者,在授课前,先将临床常见问题及难点为学生公布,并将其交给SP及全体学生[2]。之后,在带教老师的演示下,让学生逐步操作,示范结束后,再由其他同学分组讨论并进行相应的练习。注意:为保证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课前需先选取教学内容,具体参考相关文献及急救护理学教学大纲,由带教老师先对学生进行专业培训,内容包括理论学习、病情模拟和综合演示三个阶段。

1.3效果评价

实践操作课程结束后,对所有学生进行综合考核,评分项目包括操作技术、理论成绩、心理素质及沟通能力,同时观察学生对各自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详细记录相关数据并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实验涉及到的数据信息均采用专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用t和X2检验,分别用均数加减和百分比表示,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比较两组综合考核得分情况

汇总考核结果发现,观察组的操作技术、理论成绩、心理素质及沟通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下表1:

3讨论

急救护理学是一门综合应用学科,由护理和科学管理组成。该门学科以护理学为基础,主要研究危急重症病人的抢救,其目的是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尽早康复,减少死亡率,提高生命质量。标准化病人属于一种特殊教学方法,其优点可归纳为:有效克服了传统临床教学中难以找到具有针对性的病例问题;规避医学考试中涉及道德伦理方面的问题;其考试方法更接近于临床等[3]。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即训练“演员病人”要有大量的资金和时间的投入,训练成本比较高。

将标准化病人应用到急救护理学课程实践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模拟情境,在带教老师的带领下,要求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交流,研讨,这样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创新思维,以便在今后临床中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标准化病人教学法的具有实用性的特点,更好地解决了临床病例分析问题,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4]。此外,SP是由具备一定医学知识的护生充当,容易理解病情,易于培训,不但增长了护生的专业知识,提高了临床操作技能,而且可让其换位思考,体会患者的疼苦,有助于提高职业认同感[5]。结合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操作技术、理论成绩、心理素质及沟通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较高为97.37%。说明:SP可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其教学应用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综上,标准化病人教学法在急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为护生提供了一个相对逼真、安全的教学模拟环境。此外,建议更多有关学者参与到标准化病人在急救护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研究当中来,全面改善传统的临床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环境,以最低的教学投入,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使得SP实践教学模式更好的应用到急救护理学课程实践教学中,为推动该学科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珊珊.刍议标准化病人的选择标准——研究生作为标准化病人的利与弊[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2):161-162.

[2]刘美玲,杨丽梅,巩亚琴.标准化病人在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16):135-136.

[3]王丽红.标准化病人在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0):3351-3351.

[4]王惠峰,段红梅,刘红霞,等.标准化病人在急救护理学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9):2763-2764.

[5]刘斌玉.标准化病人培训模式在血液净化专业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应急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6,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