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与皮肤病

/ 2

糖尿病与皮肤病

马琼

马琼(湖北随州曾都医院皮肤科湖北随州441300)

【中图分类号】R58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5-0119-02

目前糖尿病的发病率比较高,仅次于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人们都知道它的主要症状是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轻,然而在有些轻型或隐性糖尿病的早、中期,大多数患者并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出现,但在皮肤上却能显示出糖尿病的征兆。据有关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罹患皮肤病的比例约占25%~30%。在临床上,以皮肤病为首发症状或主诉前来就诊的糖尿病患者,约占皮肤科门诊患者总数的2%~3%,如能及时察觉到这些皮肤病变,对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很有帮助的。

糖尿病性皮肤病的病因和分类

糖尿病的皮肤异常原因大多和高血糖、胰岛素的缺乏或过多有关,我们将糖尿病患者发生的皮肤病统称为“糖尿病性皮肤病”。

第一类是由于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的异常中间代谢产物引起的皮肤病,如皮肤感染、皮肤瘙痒、皮肤黄瘤等。这些疾病的发生和糖尿病产生的高糖血症以及高脂血症有直接关系,当糖尿病得到控制后这些病变随之缓解。

第二类与糖尿病的慢性退行性变有关,如糖尿病性皮病、红斑与坏死、糖尿病性皮肤大疱、硬化性水肿、糖尿病性神经疾病等,这类疾病的发病机制为糖尿病引起微小血管病变,造成皮肤血供减少,伴随血管疾病的真皮结缔组织受损和其他附属器受损。这类疾病的发生过程很缓慢,治疗起来也很困难。

第三类是并发于糖尿病但与代谢障碍或退行性病无关的皮肤病,如糖尿病性类脂渐进性坏死、环状肉芽肿、白癜风等,这些疾病在患有糖尿病的人中更加常见,它们与糖尿病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至今仍然不完全清楚。

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皮肤病和预防

1、皮肤真菌感染

为糖尿病患者最容易并发的皮肤病,感染者高达40%。此病不易治愈,且易复发。真菌感染包括各种皮肤癣菌病和皮肤粘膜念珠菌病,如体癣、股癣、念珠菌外阴炎、念珠菌龟头炎和甲沟炎等。治疗上除了外用抗真菌药物之外,可酌情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氟康唑等。

2、皮肤化脓性感染

血糖的增高使皮肤含糖量增多,给细菌生长繁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糖尿病中并发皮肤化脓性感染者约占20%,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临床多见疖、痈、毛囊炎、汗腺炎等。治疗皮肤化脓性感染时应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合理使用,避免二重感染。

3、糖尿病性皮肤病

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皮肤病变,约占糖尿病患者的50%,男性多于女性,一般无临床症状。本病的特征为下肢远端伸侧皮肤多发性色素沉着,起初病损为圆形或卵圆形暗红色丘疹,继之成为黑褐色下蹈的萎缩斑。常伴有糖尿病性微血管病,本病为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在治疗上主要是积极治疗糖尿病,注意保护皮肤,抬高下肢,避免长时间站立,配合局部按摩,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4、皮肤病痒症

糖尿病病人中约有5%出现皮肤瘙痒症。分为泛发型瘙痒症及限局性瘙痒症。前者多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可能与糖尿病的神经病变引起皮肤干燥有关;后者多见于女性糖尿病患者,常与局部念珠茵感染有关。在统计的504例糖尿病患者中,皮肤瘙痒症发生率仅次于皮肤真菌感染,一般情况下糖尿病得到良好控制后皮肤瘙痒症状会随之缓解。经常使用护肤品以保持皮肤滋润,同时可外用具有止痒作用的乳膏以减轻症状,必要时可以在临睡前服用抗组胺药物减轻瘙痒、促进睡眠。患有皮肤瘙痒症切记不可过分烫洗,以免皮肤干燥加重瘙痒,甚至损伤皮肤引起继发感染。

5、糖尿病硬化性水肿

据国外统计约5%的糖尿病患者发生本病,多见于成年人及肥胖病人,女性多于男性。以皮肤硬化、非凹陷性肿胀为特征,病变范围广泛,持续时间长,几乎无自愈倾向。本病为胶原纤维增生和酸性粘多糖类物质沉着的一种粘蛋白沉着症。并发本病的多为遗传性强的成年型糖尿病,或血糖难以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多易合并微血管病变、小血管病变及高脂血症。在积极控制糖尿病的同时,长期口服维生素E有效。

6、糖尿病性大疱

是以糖尿病伴发灼伤样水疱或大疱为特征的一种特异性皮肤病变。患者以中老年为主,一般有较长的糖尿病史,主要与表皮营养损害、神经营养障碍及徽血管病变使表皮基底细胞变性等因素有关。也有在轻度的外部刺激下突然发生。一般无自觉症状,常发生于四肢远端。水疱小则几毫米,大则10厘米以上,壁薄,内含透明液体,也可为血疱。水疱一般可于2~5周内自行愈合,不留痕迹,但有些病人可反复发作。大疱者可将局部皮肤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液体,并以无菌纱布覆盖。水疱干枯后可自行脱落,切勿用手将表皮剥脱。可选择抗生素治疗,禁用类固醇激素。

7、糖尿病性颜面潮红

因皮肤微血管病变所致,主要是皮肤乳头下静脉丛和乳头部毛细血管扩张。在两颊、下腭出现持久性潮红,糖尿病控制后可改善,但在轻度或隐性糖尿病中亦可出现。应忌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品;保持情绪稳定,不要过于激动;同时用热水、凉水交替洗脸,以锻炼皮肤毛细血管的弹性。

8、糖尿病坏疽

该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合并症之一。该病患者常伴有大动脉闭塞和足趾溃疡,这种足趾溃疡为干性坏疽。若患者无动脉闭塞,则其足缘、足底、足背等处好发生溃疡,这种溃疡为湿性坏疽。该病多由于糖尿病患者没有很好地控制血糖所导致。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了知觉神经障碍以及痛觉或温觉麻痹时,应特别注意防止发生烫伤和外伤,以免引发坏疽。争取早预防、早治疗、早控制。

9、糖尿病性类脂质渐进性坏死

该病常见于中青年女性糖尿病患者,多由外伤而诱发,患者一般无明显的自觉症状,但可在其胫骨前出现局限性大片硬皮样斑块,斑块的形态不规则,中央呈黄色,边缘为暗红色浸润。因糖蛋白在小血管壁沉积,逐渐引起血管闭塞,组织缺血,导致胶原变性坏死而发病。该病即使血糖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也不能使这种皮肤病完全改善,只有在其皮疹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时方可取得一定的疗效。特别需要保护皮肤防止发生破溃,一旦形成顽固性溃疡和坏死可以考虑手术切除坏死组织并植皮。

10、糖尿病性黄色瘤

该病好发于患者的面部(特别是眼睑周围),也可见于患者的躯干、四肢、臀部等处。大约有0.1%的糖尿病患者可由于脂质代谢异常而发生此病。该病患者常出现多发性黄色丘疹或斑块,丘疹的直径约为5毫米左右,周围绕有红晕且有瘙痒感。控制糖尿病,或高血脂症消除后,皮损可以消退,遗留色素沉着。糖尿病恶化时可再发生。

11、皮肤出汗异常

主要表现为上下肢局部皮肤不出汗或汗液异常增多,大多数与糖尿病引起皮肤微血管病变致使支配汗腺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12、糖尿病红斑性肢痛病

胶端皮肤发红、充血、皮温升高,同时有搏动性疼痛或灼热性疼痛。休息、冷敷时,症状可减轻或消失。可同时有膝反射异常、音叉振动感觉障碍等感觉神经损害。病因是由于周围血管运动神经机能异常或神经干发生病变所致。

糖尿病患者每天清洁和检查皮肤很重要,尤其要高度警惕和认真对待新近出现的溃疡、红斑和皮肤破损。特别是对那些肥胖和/或血糖水平过高的糖尿病人来说,皮肤出现感染更是常见,因此预防重于治疗,必要时应到医院进行检查。总之,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有效地控制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