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和建立代谢综合征中医浊病学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3

研究和建立代谢综合征中医浊病学说

李振中1郭蕾2董振华3南征4董志1

李振中1郭蕾2董振华3南征4董志1

(1九台市中医院中医内科130500;2山西中医学院研究生处030024)

(3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100730;4吉林省中医院内分泌科130021)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7-0024-03

【摘要】首先对浊阴、浊气,浊邪、浊病的概念做出界定。继而讨论浊邪、浊病与“五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粘、高尿酸、高血压)、浊痰瘀三者胶着混杂形成的有形实邪与代谢综合征脂质、蛋白质……异位沉积之间在病理上的联系。最后通过临床经验方的药物组成规律进行总结分析,反证浊病与代谢综合征之间存在着特异性联系。建议深入挖掘、系统整理中医学关于“浊”的认识和经验,使其概念明确,体系完善,疗效确切,以提高中医学“治未病”的水平;借助现代系统科学理念和实验技术手段,从系统生物学直至分子生物学水平,分层次、分阶段研究阐释浊邪、浊病在代谢综合征中的病理机制、病变特点以及诊疗策略。

【关键词】浊邪浊病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Metab01icSyndrome,MS)是上世纪90年代国际医坛最热门的研究前沿之一[1],随着人们对胰岛素抵抗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入,代谢综合征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推动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发现肥胖、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以及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存在一个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胰岛素抵抗,是近10年的事情。

那么,现代中医学是否对代谢综合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何?中医学理论和临床对该综合征的认识如何?诊治效果如何?带着强烈地兴趣和疑问,我们以“代谢综合征”、“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粘”、“高尿酸”(五高)和相关疾病名称为题名和关键词,对近二十年维普资讯中的中医文献进行检索、筛选、整理和归纳。结果发现:目前中医学领域还没有关于代谢综合征的系统理论学说以及临床诊治规范;甚至还没有文献论述及上述“五高”以及“各种疾病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临床表现各异,这一典型的‘异病同证’现象”[2.3]。现有文献以个案、验方和上述各病相对独立的小样本临床疗效观察为主,缺乏横向系统总结和纵向深入探索。

通过对筛选的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上述病变的中医辨证结果和治疗方法存在着向三个字集中地趋势——浊、痰、瘀。

痰和瘀在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都有明确的界定;而浊在各版、各科的教材中却没有相应的定义。在研究文献中有一些关于浊的界定,但基本上处于“各家学说”的状态,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从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角度而言,既然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浊与痰、瘀具有同等重要的病机学、诊断学、治疗学意义,那么,浊与代谢综合征之间也一定存在着某种特异性的联系。

1“浊病”的概念及其意义

对浊病进行界定,首先必须明确“浊”的概念。中医学的浊涉及生理物质、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各个方面,庞杂而零散,这里将讨论的范畴限定于饮食物质代谢方面。

1.1浊阴、浊气——浊的生理学概念

作为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的生理物质之一———浊,在《黄帝内经》中有两种含义,一是指饮食精微中质地较为稠厚的部分,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素问·经脉别论》中:“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此两处的浊阴、浊气都是指饮食精微中质地稠厚、营养成分较高的部分”[4]。二是指饮食代谢过程中及代谢后的残秽之物,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的“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嗔胀”,“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这里的浊气、浊阴则指饮食被消化后产生的废气和废物。

撇开浊阴、浊气作为代谢后的残秽之物不论,“浊阴、浊气的内涵实指饮食精微中质地稠厚、营养成分较高的部分,是构成和维持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它来源于饮食,是包括机体吸收消化的一切营养物质的统称”[4]。

1.2浊邪、浊病——浊的病理学概念

浊,作为与疾病相关的概念在《黄帝内经》中的论述为:“血气俱盛……其血黑以浊,故不能射”(《灵枢·血络论》),“此肥人也……广肩腋,项肉薄,厚皮而黑色,唇临临然,其血黑以浊,其气涩以迟”(《灵枢·逆肥顺瘦》)。分析两段经文可以判断,导致“血黑以浊”的原因在于“血气俱盛”和“肥人”;“故不能射”、“其气涩以迟”标识着气和血的运行失于流畅,“由此可以进一步推断“血浊”是血的质地过于稠厚的一种状态”[4]。

根据上述浊的生理学含义,即可对浊的病理学机制做出解释:血的质地之所以会过于稠厚,是由于脉道中的饮食精微——浊阴、浊气蓄积过量所致。导致浊阴、浊气蓄积过量的原因,简单地说可以分为三大类:产生过多、输布障碍、消耗不足。随着时间的推移,浊阴、浊气从无形之气逐渐积聚成为介于有形无形之间的状态,似雾露氤氲弥漫于脉道之中。“此时这些饮食精微由适量转变为过量,由机体必需营养物质转变为对机体造成损害的多余物质。相对或绝对过盛的浊阴、浊气是导致疾病发生地因素,因此可以称之为浊邪;由于浊邪作崇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就可以称之为浊病”[4]。

2浊邪、浊病与代谢综合征在病理上的特异性联系

代谢综合征最主要的病因在于肥胖,肥胖既是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又为本综合征发病的重要致病因素[5]。那么,浊邪、浊病与肥胖、“五高”和各种脂质、蛋白质……的异位沉积之间在病理上是否存在着特异性联系。

2.1浊邪、浊病与“五高”之间的联系

对于肥胖的体质特点,在《黄帝内经》中有简明扼要的描述:“膏者,多气而皮纵缓,故能纵腹垂腴……膏者多气,多气者热,热者耐寒。”(《灵枢·卫气失常》)。膏者之所以“纵腹垂腴”,原因就在于“多气”,膏者比常人多出来的“气”实际上就是体内蓄积着大量的、富含高营养物质的饮食精微(浊阴、浊气);“多气者热”,是由于其体内大量蓄积的浊阴、浊气日久郁而化热,同时对生命活动产生干扰作用,“当干扰强度超过机体自稳调节能力时,生理性的浊阴、浊气就转变为致病因素浊邪”[4]。

随着浊邪在脉道中蓄积的程度逐渐加重,浊病的病理表现开始呈现出来:血中多种成分(糖、脂、蛋白质、各种微量元素[2,3,4])含量逐渐上升,而形成“糖浊、脂浊、蛋白浊、微量元素浊”[2.3.4],此时临床上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通过现代实验手段检测,可定量表达为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浊邪氤氲,逐渐积聚而有形,则血的质地开始稠厚起来,运行不畅,代谢渐为迟缓,对脉管的压力开始增大,此即表现为高血粘、高血压等。中医病机演化的规律基本上是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属病在气分阶段,而高血粘、高血压虽已经涉及到血分,但程度较为轻浅。脂浊在脉道中滞留蓄积过量而为高脂血症,糖浊在脉道中蓄积滞留过量而形成糖尿病,马尿酸浊在脉道蓄积过量而为高尿酸血症,上三均是浊邪作崇导致的浊病(血浊病)。

2.2浊邪、浊病与脂质、蛋白质等异位沉积之间的关系

“如果浊邪氤氲弥漫于脉道的状况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改善,则病情会进一步恶化,浊病逐渐从功能性失调转变为器质性损害”[4]。从中医病机角度分析,造成这些器质性损害的根源的就是文献中大量涌现的另外两种病理产物——痰、瘀。浊邪蓄积,导致津液输布障碍、血液运行迟滞,则痰湿、瘀血随之产生,逐渐聚集成浊邪与痰湿、瘀血胶着粘缠形成浊痰瘀混杂复合物,演绎着脂质、蛋白质……等异位沉积的各种病理结局。

血为载体,浊痰瘀混杂复合物可以随血液运行到达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发生异位沉积:沉积于肺泡中导致肺泡蛋白沉着症(蛋白质沉积于肺泡中)[2,3,4];沉积于脑导致脑动脉硬化(脂质沉积于脑血管动脉壁上);沉积于心脏导致冠心病(脂质沉积于冠状动脉壁上)[2,3];沉积于肝脏形成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质沉积于肝细胞)[2,3,4];铜浊与痰瘀混杂复合物沉积于肝、脑、肾导致肝豆状核变性(铜沉积于肝、脑、肾细胞)等脏腑组织器官浊病[2.3.4]。

从上述讨论可以看出,浊邪是代谢综合征的主要中医学病机。浊邪蓄积,进一步引发痰和瘀的形成,三者交相混合,相互影响,随血液运行环流周身,戕害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和结构,最终表现为全身多系统多器官受损的一系列病症[4]。

3浊邪、浊病与代谢综合征在治疗上的特异性联系

针对上述关于浊邪、浊病与代谢综合征在病理上的联系是否是特异性的,笔者从2008年公开发表的运用中药方剂治疗高脂血症、高血糖、高尿酸、高血粘、高血压及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的临床报导中随机抽取若干验方,通过组方用药规律的分析对上述病理联系进行验证。

3.1浊邪、浊病在“五高”阶段的治疗学意义

“在‘五高’阶段,病情相对较为轻浅,浊邪仅有蕴积化热但尚未形成”[4]。如此的病机特点决定了当以调畅气机、清热散浊为基本的治疗大法。临床实践中是不是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辨证施治的呢?随机用3首临床验方进行分析。

益脑心胶囊[6]:黄芪、丹参、葛根、沙棘、泽泻、车前子、决明子、莱菔子、菊花。研究表明:该胶囊具有降低血压,调节脂代谢、改善血液粘稠度的作用。八味茶[7]金银花15g、菊花10g、红花5g、淡竹叶5g、枸杞子5g、山楂5g、决明子5g。对各种高脂血症有确切的降脂作用。化痰降浊汤[8]:柴胡、苍术、黄芪、生地、生龙骨、生牡蛎、玄参、黄连、鬼箭羽。该方可有效治疗糖调节受损,控制血糖水平,减轻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高血糖素。

上述3首验方组方针对的重点虽各不相同,但对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粘等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说明中药方剂具有多靶点整体综合调节的优势。其取效的共同机制在于,以质清味薄、升散通达、清透气机的寒凉性药物为主,籍以改善浊邪蕴积不散、郁而化热的病机关键;各方中均配以少量温性药、化痰活血药物,旨在改善血中浊邪氤氲聚积而渐趋稠厚、运行迟缓的病理状态。总之,均以推动浊阴、浊气转输畅通,促进浊邪、浊病消散缓解为基本治疗大法,与前述浊邪、浊病的病机十分契合。

3.2浊邪、浊病在代谢产物沉积阶段的治疗学意义

“在代谢产物沉积阶段,病情较为深重,浊邪与痰、瘀三者胶着粘缠,形成有形实邪阻滞于脏腑组织器官”[4]。如此的病机特点决定了当以祛除浊痰瘀混杂复合物为基本治疗大法。随机录用3首临床验方分析。

升黄益智颗粒[9]:黄芪、人参、白芍、黄柏、葛根、升麻、蔓荆子、炙甘草、远志、菖蒲、龟板、龙骨、丹参、川芎、瓜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验方。理肝化浊汤[10]:柴胡15g、郁金12g、茵陈10g、莱菔子15g、泽泻15g、草决明10g、丹参15g、生山楂30g、太子参15g、半夏12g、鸡内金15g、白术15g、当归10g、黄芩l0g。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验方。化脂泻浊胶囊[11]:制何首乌20g、丹参15g、虎杖10g、泽泻10g、陈皮10g、夏枯草10g、大黄5g、炒桃仁5g、炒鳖虫5g、炙甘草5g。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验方。

上述各验方分别用于治疗代谢综合征中脂质、蛋白异位沉积所致的代表性疾病。虽然因疾病和病位不同,各方所选药物有所差别,但总体上还是有共性规律:药物质重味厚,化浊祛痰药与活血化瘀药所占比例几近相等;攻补兼施药性偏于寒凉。与治疗“五高”验方相比较,此类验方明显加大了化浊祛痰和活血化瘀力度,药物以血分药为主、气分药为辅,攻逐浊痰瘀有形实邪宗旨十分明了。

综上,浊邪、浊病与代谢综合征的确存在特异性联系,浊邪蕴积是代谢综合征启动的前奏,也是导致代谢综合征由功能性失调向器质性损害转变的始作俑者。临床文献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药对于代谢综合征的防治作用,在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无症状仅有实验室监测指标异常、功能失调等时期,效果比较理想;如果病情发展到糖、脂质、蛋白质……等代谢产物异位沉积的程度,其作用则主要表现在改善症状、减慢发展速度方面,对于已经发生异位沉积的病理产物少有逆转。后者恰恰也是现代医学面临的巨大难题。这一现状为我们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两点启示:一是如何提高中医学既有的“治未病”理论和实践水平,这就需要深入挖掘、系统整理中医学关于浊的认识和经验,使其概念明确,体系完善,疗效确切;二是如何加快中医学现代化的程度和步伐。这需要借助现代系统科学理念和实验技术手段,从系统生物学直至分子生物学水平,分层次、分阶段研究阐释、浊病在代谢综合征中的病理机制、病变特点以及诊疗策略等,建立起代谢综合征的中医浊病学说,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秀钧主编.代谢综合征(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

[2]李振中,郭蕾,董振华,等.浊病病机探析.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1):19-20.

[3]董志,王述文.试论浊病病机.光明中医.2011.26(3):420-421.

[4]季春林,郭蕾,终志,等.气虚浊留与浊病.中国医药指南.2009.7(18):38-39

[5]李秀钧主编.代谢综合征(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

[6]王洋,赵建平,牛天福,等.化瘀祛痰法干预心脑血管时间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光明中医,2008,23(6):21-23.

[7]胡广芹,陆小左,孟玲.八味茶治疗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临床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5):22—23.

[8]陈彬,刘建,向楠.化痰降浊汤对糖调节受损的临床研究.湖北中医杂志,2008,30(9):11—12.

[9]张沁园,魏久贞.升黄益智颗粒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观察.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4):303一305.

[10]朱正新,唐涛,杨波.理肝化浊汤加减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观察.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6):69-70.

[11]杨瑞华,孟凡霞,王素萍.化脂泻浊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症临床研究.山东中医杂志,2008,27(10)667—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