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术后造瘘口护理

/ 1

直肠癌术后造瘘口护理

秦琴石梅杜凤英

秦琴石梅杜凤英(江苏省泗洪县人民医院江苏泗洪223900)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5-0214-02

直肠癌是外科较为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手术治疗是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法,其中50%-60%需要做永久性结肠造口手术。结肠造口改变了患者原有正常的排便方式,需终身使用人工肛门,这给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不便,生活质量也受到很大影响,因而,结肠造口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1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共收治12例直肠癌造瘘患者,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31-75岁,无手术死亡病例。手术后24小时内造瘘口水肿3例,肠管血运差1例,早期即有坏死,用水胶体敷料湿敷,坏死的粘膜自行脱落,生长出肉芽组织及上皮组织。

2护理方法

2.1心理护理

术后恢复期患者常有抑郁、自卑、依赖等心理问题[1],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给予心理安慰和鼓励,使患者逐渐面对现实,接受外观的变化树立起勇敢生活的信心。在外科领域中,手术前后的护理和高超的手术技术同样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心理护理是现代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2]。耐心向患者讲解造口对患者的重要性和相关解剖生理知识,努力减轻造口对患者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压力、悲观和绝望心理。注意术后情绪养护,患者术后1周内,尤其是发生粪便外溢的现象时,患者自我形象紊乱,常会产生一种生不如死的痛苦感,所以这一时期尽量减少亲戚朋友的探视,避免刺激患者。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共同配合促进患者康复。

2.2造瘘口护理

运用湿伤口护理理论对造瘘口进行护理。正确使用人工肛门袋,维持造瘘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且完整。手术后短期内(24h)清洗造瘘口,外敷生理盐水纱布。密切观察造口情况:造口出血常发生在术后72h,多数是肠造口粘膜与皮肤连接处的毛细血管与小静脉出血;肠造口水肿常在术后2-5d发生,肠造口缺血坏死,一般发生在术后24-48h。轻度:造口粘膜边缘暗红色或微黑色,但范围不超过造口粘膜外1/3,尚未有分泌物增多和异味臭味,造口皮肤未改变。中度:造口粘膜外中2/3呈紫黑色,有分泌物和异味臭味,但造口中央仍呈红色或淡红色,用力摩擦可见粘膜出血。重度:粘膜全部呈黑色,有多量异常臭味的分泌物,摩擦粘膜未见出血点。要严密观察及时报告医生。当使用造瘘袋后,应观察袋内液体的颜色、性质和量。造瘘袋内气体及排泄物,说明肠蠕动恢复,可开始进流质饮食。另外,还应注意保护造口周围皮肤,减少肠液刺激引起湿疹的出现,每次便后用温水彻底清拭造瘘口及周围皮肤,保持造瘘口周围皮肤清洁,涂溃疡粉保护皮肤。

2.3健康教育

患者应注意饮食卫生,防止食物中毒等原因引起腹泻,避免食过多的粗纤维食物,忌洋葱、大蒜、豆类、山芋等刺激性气味或胀气的食物,以免造成肠管和造瘘口的梗阻。此外,还应教会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如造瘘袋的使用,局部皮肤的护理等,训练排便习惯,可定时反复刺激,以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还应掌握适当的活动强度,避免过度增加腹压,导致造瘘口结肠粘膜脱出。

3体会

结肠造瘘术是外科常见的术式,主要用于直肠癌的手术及结肠癌晚期远端梗阻又难以被手术切除的治疗。术后常出现各式各样的并发症,如术后早期出现造瘘口处出血、坏死,术后中远端出现的造瘘口肠管脱垂、造瘘疝、造瘘口狭窄、造瘘口肠管回缩、造瘘处皮肤粘膜分离等。主要原因为手术操作不当及护理方法不科学。术前肿瘤占位至肠梗阻,肠管水肿膨胀;术中肠管过度牵拉,肿瘤侵犯;术后全身处于蛋白消耗期,低蛋白血症。在诸多因素影响下,正确使用造口袋,运用湿性护理理论对造口肠管及皮肤进行护理十分重要。因此,护理人员仔细观察造瘘口的血运,当发现肠管粘膜暗红或有恶臭的分泌物,则提示肠管血运障碍,应及时应用水胶体敷料进行处理。本组1例即在早期正确处理下,使肉芽组织及上皮组织愈合。

参考文献

[1]董兵,潘孟昭,沈宁等.两种心理干预方法对胆囊切除患者术前焦虑及术后恢复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2);889.

[2]周春英.外科手术前患者的心理护理[J].吉林医学,1999,6(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