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1

初中化学教学体会

黄登峰

广西崇左市扶绥县柳桥镇第二初级中学黄登峰

〔摘要〕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本质区别是理念的不同。“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正随着新课程在全国范围的不断推进而变为现实。初中化学作为化学学科的启蒙课程,由于它所处的“时间”和“环境”的特殊性,要使这一理念得以实现,“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育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关键词〕体会方法化学教学

1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团队精神、合作能力较差,而当今世界需要的是团队意识强、合作能力强的新型人才。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营造环境,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同时也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实现优势互补。在“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中,边讲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点和步骤,边举例子。但仅凭教师一遍两遍地讲,是很难使所有的同学掌握所有的要点的。所以,在举了两个例子后,便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小组的每一个成员先独立写,然后再交流,最后,每小组将本组的最终成果拿到投影仪上展示,由其他小组同学评判。这样做使中等生和差生会从好生的书写中得到启发,好生和中等生也能从差生中学到点滴知识,哪怕是一个反应条件、一个沉淀符号、一个配平的数字等,每个人都有表现的机会,都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互教互学,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最终得出了科学结论。这样就成功地把书上的演示实验转变成了探究性实验,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由被动接受式向互动探究式的转变。

2结合教材,大胆质疑,诱发创新

教师应改变观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诱导学生大胆陈述自己的想法,甚至不够成熟的想法,对教材提出异议,对实验大胆改进,对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盲从于现在的结论,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思维品质。广博的科学学问、敏锐的观察能力、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创新的实践能力等形成创新能力。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创新能力。

2.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一是要有意识让学生联想。如讲到NH3、CH4实验室制法时,根据所用药品及反应条件,让学生思考选择用以前学过的哪一套实验装置。二是鼓励学生猜想、幻想、异想天开。

2.2创新思维具有求异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灵感等,其主要体现在灵活性。在教学中要进行一题多解的锻炼,学会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如AlCl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和NaOH溶液滴入AlCl3溶液中的现象能否相同,学生往往按常规的思维考虑是一样的,但实际上具有一个过量的问题,产生的现象是完全不一样的。

2.3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观察是一切学问的门户,周密精确的观察是一切科学实验,科学新发觉的基础。实践能力是将创意付之实现的细心设想和勇于实践的能力的分和,是创意和创新的桥梁。培养实验观察能力,要加强和补充课堂演示实验,最好是增加学生实验,要求学生从实验观察、实验操做等不同视角去仔细观察,善于发觉共同现象和不同现象,形成优良的观察习惯。

3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设疑是探索科学原理的向导,是催生学生积极思维的源泉。科学研究、探索活动需要质疑。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高质量的质疑艺术呢?首先要分析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问层次,其次是疑问的隐蔽性和梯度。不能与结论太间接,也不能太难,要让学生在解疑时有一定的切入点,顺藤摸瓜,才能顺理成章地处理疑问。在教学活动中,发现问题是实施教学创新的起点,也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要让学生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克服无疑可问,不敢问,不知怎样问,不想问的现象,教师就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由“教”者变为“导”者,采用平等、开放、诚实的态度,创设出自由、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课外,应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创造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老师面前无紧张感,能像对朋友一样倾吐自己心事问问题。教师应多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展示问题。为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设施、教学实践活动,或利用复习、训练等机会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使他们通过在不断感受问题、探究问题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有了创新意识才会产生创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