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进出口商品归类》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 1

高职《进出口商品归类》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唐伟莉

唐伟莉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265500

摘要:《进出口商品归类》是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也是报关员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由于这门课程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强,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相对比较枯燥,对于刚接触商品归类的学生来说要想真正地掌握商品归类的基本方法并灵活地进行商品归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笔者结合目前报关行业的实际需求、高职院校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个人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出来的经验,总结出了一套比较科学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商品归类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进出口商品归类》是进出口商品海关归类的课程,是高职院校报关专业的重要技能课程。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自主性,需要以工学结合为基础,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更新课程设计及教学理念

1.教学内容项目化。按照职业资格考试的重点以及区域经济的特点,可将进出口商品划分为动植物类、化工类、纺织类、机电类、皮革木材纸张类、交通运输工具类等几大类商品,实行项目化教学,并根据项目内容的重要程度合理分配学时。

2.教学设计任务化。每个教学项目按照“提出任务→分析任务→任务实施→任务评价→反馈”的流程展开教学,体现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力训练职业化。本课程实践教学方面,采用能力训练项目,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利用生活学习法和能力训练报告,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当地主要进出口商品的归类。

4.学习实训生活化。为了更好地描述商品特征,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商品归类,每次讲授新课之前,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新课的主要内容,指出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搜索、到图书馆查阅书籍、到超市等商品集散地观看实物等途径获取相关的商品知识,布置新课的学习任务,要求进行课前预习并记录疑难问题。

5.教学答疑与反馈网络化。教师、学生通过QQ群、电子邮件等网络或电信通讯设备开展教学答疑和进行教学反馈,教学双方可以从中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升教学质量。

二、结合区域经济和职业资格考试选取教学内容

由于本课程的专业性较强,我们在选取教学内容时,进行了大量的岗位调研,结合岗位能力要求组织课程所需的教学材料。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一方面依据报关员、报检员的岗位要求,另一方面立足烟台地区的经济,选取与本地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几个行业进行重点详细的讲解,让学生熟悉并掌握本地区重要行业的商品归类原则,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能力训练,以便工作后能够学以致用。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1.项目教学法。按照能力培养的要求,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学习项目,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项目教学。理论教学过程中,通过提供大量的案例分析资料、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训方面,通过能力训练项目加强对学生归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还要组织学生到外贸类企业参观,增强学生对进出口商品的感性认识,为课堂讲授奠定基础。

2.案例教学法。引用进出口单位与海关发生争议的案例以及不同海关归类方法不同的案例,让学生在进行案例分析讨论的过程中掌握进出口商品的归类原则。

3.以实物、图片、多媒体的展示,静态、动态地做商品介绍。在授课过程中,我们通常通过实物、图片或者多媒体视频、动画等方式向学生展示商品特征,让学生对所描述的商品有全面的认识,便于进行商品归类。

4.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或对抗训练。选取部分有代表性或者归类时容易出现错误的商品,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和对抗训练,各小组经过讨论后派代表陈述己方的归类结果及归类依据,讨论结束后教师就讨论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引导和点评,并说明正确的归类结果及归类依据。

5.组织学生完成课程实训报告。要求学生到市场、商场等商品集散地收集与该类有关的商品,选取的商品应具有代表性且有一定的归类深度,并完成归类实训报告。归类实训报告主要包括实训商品名称、商品规格型号、归类所必需的商品描述、商品照片或图片、获取途径、确定的商品编码、归类依据及归类思路。

四、结语

《进出口商品归类》是一门专业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只有具备了对各种进出口商品进行正确归类的能力才能在报关水平测试中取得好成绩,进而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商品的归类。要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除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外,还需要任课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报关员资格考试的应试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有很大帮助,学生对本课程的教学模式也表示认可。

参考文献

[1]刘秋民高职海关商品归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长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37-39。

[2]林青《进出口商品归类》[J].当代职业教育,2012,(2),29-31。

[3]温朝柱海关进出口商品归类基础与训练[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