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胃镜室感染的控制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电子胃镜室感染的控制管理

宿玉瑾

云南省昭通市水富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摘要】目的:降低电子胃镜使用中产生交叉感染,探讨预防感染的管理措施。方法:分析电子胃镜在操作管理中存在的感染隐患,制定电子胃镜清洗消毒操作预防感染的具体措施。结果:正确的电子胃镜清洗消毒方法,能够避免胃镜清洗消毒不彻底,减少交叉感染机会。结论:严格执行胃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程序及防护措施,预防胃镜使用过程中的院内感染。

【关键词】电子胃镜;感染控制;管理;清洗消毒

内镜检查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但是随着内镜的广泛应用,内镜所引起的医院内感染也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问题,在电子胃镜诊疗过程中是医患之间发生交叉感染的环节之一【1】。进行胃镜检查、治疗的过程中,胃镜的管道会接触到患者的唾液、气道及食道胃肠的分泌液、黏膜等。因此应当高度重视胃镜的感染控制,必须按规范做好清洗、消毒工作。预防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非常要。具体做法如下。

1.胃镜使用时易发生感染的原因

1.1室内空气的污染、房屋的布局未按严格划分诊疗区、清洁消毒区,胃镜的诊疗室与清洗消毒室未进行分室,使用的诊室面积不足,患者多,通风不足,室内用品的物体表面会存在较多的致病微生物。

1.2医务人员未严格手卫生规范

医务人员与患者接触,手易被唾液等分泌物污染,在操作过程中又接触了胃镜等其他设备,增加了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2】。

1.3胃镜器械的污染

电子胃镜的管腔细长,形状复杂,接头较多,各种辅助治疗器械,使用时直接接触了患者的唾液、消化道的分泌液等,很难完全擦拭干净,尤其活检胃组织时,因活检钳细长,又有瓣膜、关节,常会有分泌物和组织遗留物,消毒灭菌的感控质量难以保证。

1.4胃镜的清洗未使用酶剂浸泡

胃镜的清洗,如果只用流动水彻底刷洗,清洁合格率仅占59%,所以、仅用流动水刷洗胃镜,清洗消毒不彻底,胃镜,器械仍然残留有部分致病的微生物;所以使用酶剂浸泡对胃镜的感控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1.5消毒液的污染

盛装消毒液的浸泡槽每周清洗消毒不彻底;每天对使用中的消毒液未监测有效浓度;消毒液未每周更换;配制消毒液时未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胃镜及管道消毒浸泡的时间没有达到规定时间;胃镜器械及管道清洗消毒未按操作程序进行,胃镜清洗后未充分干燥,胃镜管道上残留的水渍稀释了消毒液等;都可能造成消毒液的污染,影响消毒液的杀菌和灭菌效果。

2控制胃镜使用中感染的措施

2.1加强医护人员的知识培训

对相关人员进行院内感染知识与消毒知识培训是内镜消毒灭菌达到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保证【3】。认真学习《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及各项内镜室消毒隔离工作制度。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认真执行手卫生规范。

2.2增加硬件设施

改善电子胃镜室的工作条件对胃镜室进行改造,扩大面积,严格划分诊疗区、清洁消毒区。专用高压水枪、专用清洗刷,吹干机、无菌内镜挂镜柜等先进设备。增加内镜数量,并配置组合内镜流动冲洗槽,冲洗池。内镜全管道灌洗装置。

2.3对电子胃镜进行正确的消毒与灭菌

电子胃镜的清洗消毒方法:①擦去表面污物,放入清洗槽内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约3分钟用一次性使用的纱布反复擦洗镜子,同时将操作部擦洗干净。②将擦干后的内镜放入酶洗槽中,放入1:270多酶液中。再用清水冲洗干净纱布擦干。③将内窥镜浸没于盛有2%碱性戊二醛消毒液的消毒槽内浸泡30分钟,结核杆菌、其它分支杆菌等特殊感染者使用后的内镜浸泡时间不少于45分钟。④消毒好的内窥镜再次用流动水冲洗干净,用纱布擦干外表面并用75%酒精擦拭。⑤采用2%碱性戊二醛灭菌的内镜及附件,灭菌需浸泡10小时以上。

2.4消毒液的管理

戊二醛消毒液要加盖保存,每天检测有效浓度,两周更换1次并做好登记。做好内窥镜的消毒登记等。HBSAG阳性病人和其它特殊感染病人使用过的电子胃镜应先消毒,再清洗、消毒。

2.5其它物件的消毒

弯盘等物品用高压灭菌,吸引器管和瓶清洗干净后用500毫克/升的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刷洗干净,干燥备用。

2.6辅助器材的消毒管理

每日工作结束后,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进行消毒。消毒液用有效氯含量为500毫克/升的84消毒液。

2.7内镜室的环境消毒

地面湿式清扫每天两次地面消毒。桌面、推车等物体表面每天两次擦拭消毒。消毒液均500毫克/升有效氯含量的84消毒液。每天工作结束后进行终末消毒,空气消毒为紫外线照射1小时。

2.8合理保管电子胃镜

存放时将镜体挂于专用洁净柜室内备用。柜室应表面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消毒,储柜每周消毒一次。

2.9加强医护人员自我防护

内窥镜操作都是侵入性操作,与患者的黏膜和组织接触易被污染,医护人员长期接触被污染的内窥镜容易造成院内感染。医护人员清洗消毒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手套、防渗透围裙、配防护镜和面罩等。严格执行手卫生操作规范。注意每次操作前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筛查,有利于院内感染控制工作。

2.10加强对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

①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用紫外线强度指示卡监测每月1次,否则应更换灯管。②使用中的消毒剂的监测。用戊二醛指示卡每二日定时监测戊二醛浓度以确保消毒效果。生物监测;消毒剂每月监测一次。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③消毒灭菌物品的效果监测,内镜的消毒效果监测采用。④致病菌检测。⑤环境卫生监测

2.11加强各种医疗废物使用后的管理,杜绝医疗废物感染引起的二次感染。

我科通过对电子胃镜室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规避了医疗风险,保护了医务人员,增加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赵秀珍.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4)

【2】林臻,王萍,耿芳芳.内镜消毒效果检测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08,14(1):29-33.

【3】徐伟莲,尹金岚,陈娟,加强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防止医院交叉感染[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