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2-12
/ 2

浅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张媛媛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电子信息工程是门应用计算视等现代纯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其主干学科包括信息科学、电子科学及计算机科学。因此,其专业培养强标定为:其有坚实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能熟练掌握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与信息系统工程设计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通过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了解学群的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信息系统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科研创新能力。上述目标体现了该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计算机技术对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针对电子信息产业对人才的要求。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研究。总结现代计算机技术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内容的融合特点。提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教育应重视的环节。

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对计算机能力的要求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使得计算机技术成为各学科专业不可缺的工具和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与计算机技术联系最为紧密。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对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利用软件和硬件技术开发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其本科教育中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操作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开发应用计算机的软件设计能力。因此,学生应具备较强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除了会使用已开发的软件包外。还应对已有的软件包进行二次开发或直接利用某种高级语言进行设计开发,也能从事控制电路、接口电路等方面的设计与调试工作。因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基础尤为重要。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关系到能否达到培养目标、能否适应电子信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二、现代计算机技术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内容的融合特点

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力的推动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计算机技术也融合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在现代电子系统中.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十分紧密,并逐步走向融合。同时。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紧密结合,使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得到飞速发展,也使得嵌入式系统芯片获得广泛的应用,具有代表性的高性能的单片机和专用微处理器芯片的智能化控制中成为主角。

2,计算机软件技术为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奠定基础

现代信息技术处理需要软件技术的支持。随着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Windows操作系统的普及应用.出现了许多新的软件技术。如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可视化缠程、控件技术等。大量的用高级语言编制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不断推出新版本。不仅能满足各行各业对计算机应用功能的要求.而且使用起来越来越容易。这些新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使软件的功能得到极大的加强.同时也提高了信息技术处理的功能。

3,计算机技术在电子信息技术算法实现上具有优势

电子信息技术中需要很多的变换和数据处理,算法是实现系统功能的重要环节,计算机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电子信息领域中的数据运算、数据变换和数据处理都可融入计算机的程序中。

4,计算机技术覆盖了电子设计的全过程

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电子线路与通信系统的设计、分析和仿真试验更加便捷、高效,出现了许多针对不同应用层次的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覆盖了电子设计的全过程。例如,电子设计的ⅦDL,线路图绘制的设计生成,现场可编程门阵列PGA)和复杂逻辑可编程器件,它已是电子电路教学中融合有关概念的重要部分。

5,计算机技术更新了信息系统的功能

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微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结合更加紧密.促进了电子设备、信息系统和通信系统的更新换代。以通信系统为例,传统通信系统的终端、传输和交换3个子系统的界线不那么清楚了;通信系统的业务类型已经由通话为主发展到了传送语音、数据、传真、图象,直到多媒体综合业务;计算机技术直接决定着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通信协议及系统性能。使得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紧密依存,互相支撑,协调发展。

6,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提供平台

随着校园网、电信网、有线电视网、无线网络、因特网的发展。计算机和网络服务越来越成为其应用的主流。在这些应用中。多媒体信息技术是一个重要的技术平台。网上的信息已不单纯是文本。而是具有强感染力的音、像、视频、文本结合的多媒体信息。未来的计算机世界是联网的世界。是以多媒体信息交互方式存在的。

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的设置

在本科教育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教育的基本趋势应是培养学生操作使用计算应变能力、利用计算机软件翻硬件技术研究设计的能力及综合开发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能力。学生除了会使用已开发的软件,还应会对现有的软件开发或直接利用某种高级语言进行设计开发,也能从事控制电路和接口电路等方面的设计与调试工作。因此,计算机教课程在设置上不仅要有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熊,还要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前沿的技术,给学生充分的空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结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方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注意以下的方面。

1,学习能力培养。

只有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使学生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为此,我们要大力提倡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不仅仅局限在原来的讲授型教学上,大量增加讨论式,自学式教学。讨论和自学式教学需选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老师担任,原则上不进行课堂讲授,但要对课程提出学习要求,列出教材和参考书目,布置和批改课程作业,进行辅导、答疑、组织学生讨论等工作。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能力。

2,加强文献阅读(包括外文资料查询)能力。

采取学生自拟与教师发布课题相结合的方式,查询本门课程所涉及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加大专题研讨班课时。

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机会实施自己感兴趣的创新项目的研究开发。结合此类项目,使学生在自学、阅读文献、动手实验、学术交流、论文撰写、专利申报等方面受到综合训练。

3,教师应加强培训力度。

国内电子信息技术的领头羊一般为几所专业的重点大学或者相关的企业,为适应电子信息类专业知识更新速度快得特点,每年可定期派送青年教师到相应大学或企业进行新技术和理论的培训。要做到学以致用,首先要做到教以致用。让我们的教师充分把握和学习市场上实用的和理论上前沿的电子信息类的专业知识,才能提高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做到学以致用。

电子信息专业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专业,其知识更新快,实用性强,应用方面广。针对此专业在高校的教与学的方法,值得相关专业人员认真去探讨,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质量和兴趣。本文在电子信息专业的课程体系的建立和教与学的方法,给出了几点建议,作为该专业课程改革的一些参考,当然还有很多相关课题需要我们更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曹全喜,吴秀霞.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宽口径特色.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

[2]连桂仁.EWB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