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财务信息化协同体系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智能时代财务信息化协同体系构建

何明莹

(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重庆400067)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财务技术的变革愈发迫切。由于构建高效科学的财务信息化协同体系是智能时代财务信息化的重要保障,所以本文针对智能时代对财务信息化的影响和财务信息化协同中存在的问题,对智能时代财务信息化协同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初步设想。

关键词:财务信息化协同体系构建

当前,人工智能在国内掀起了一股强有力的发展浪潮。在此情形下,李克强总理于2017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不仅要发展新兴产业,还要把传统产业的智能化作为主攻方向。根据《新一代人工智能白皮书》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人工智能投资金额继2016年的短暂低谷后再创新高,达到10.3亿美元。2018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这表明了国家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高度重视。面对智能时代的到来,财务及会计领域要适应人工智能的发展,加快财务技术变革。欲提高财务信息化水平就必须将先进的智能技术与财务管理活动相结合,构建高效科学的财务信息化协同体系,以促进财务与技术部门的协调配合以及各资源的有效整合。

一、智能时代对财务信息化的影响

(一)智能财务信息化架构中非结构化数据的引入

大数据是智能技术的核心与基础,所以智能时代的背后即为大数据时代。传统财务信息化架构中数据收集处理主要针对结构化数据。但是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出现,非机构化数据开始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频繁出现,使企业信息来源更为丰富。因为非结构化数据不仅来源广泛而且蕴含极大价值,结构化数据已无法满足财务信息系统对于数据的需求,所以非结构化数据逐渐受到了关注并成为了财务信息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智能财务信息化构架中,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的融合与处理能够更全面的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确立恰当的企业战略目标。

(二)企业财务信息准确度和风险控制能力的提升

在智能时代下,企业核算规范与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都会作为数据的校验规则录入财务信息系统中,并且机器学习引擎会通过大量不同业务场景的数据训练进行学习,并且形成各场景相适应的优化规则。如此,就能够达成对会计核算和报表质量的实施把控,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度。除此之外,通过精准全面的内部监控和数据分析,企业可以预测风险或者迅速应对风险,为自身提供强有力的风险管理保障。

二、智能时代财务信息化协同存在的问题

(一)部门内系统集成存在障碍

系统集成需要多学科、多种类人员的协调配合,然而现在很多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都只建立在由财务相关的不同职能部门各自负责的基础上,没有形成统一的集中化管理。与此同时,技术部门为了与财务部门对接一致,亦建立了相互独立的系统,由相对独立的项目团队进行开发维护。在此情形下,财务的各个业务部门对每个分离的子系统资源的投入、智能化的认知都不同,而科技的各项目团队之间也缺乏技术交流与共享,故各子系统无法有效集成为一个完整的、可靠的整体,更不可能发挥出整体效益,达到最优整体性能。

(二)部门间信息共享不足

我国大多数企业财务信息没有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各个部门对于财务信息系统都缺乏统一的规划。在某种程度上,财务信息化的实施完善不仅仅是一个部门的职责,它需要各个部门的协同配合。但事实上,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远远不足,甚至存在信息孤岛现象。财务部门不了解技术部门的工作流程、思维方式,对新技术的运用场景不甚明了,更不知道这一技术能解决的业务问题类型。而技术部门不理解会计及财务语言,只是在其技术领域不断进行研发,丝毫不考虑技术的财务应用场景,从而导致了财务部门业务需求与科技部门智能技术的对接缝隙。

(三)集团与业务单元的诉求平衡难以达成

对于集团企业而言,财务信息化最好构建在一个相对标准化的构架上,并且能够按照预先制订好的计划井井有条的进行建设完善。然而,业务单元则截然不同。集团内的业务单元均有其各自的发展诉求,它们希望财务信息化建设可以拥有足够的特异性来满足其对不同业态的个性化需求。此外,针对突发性的业务,信息系统应当能够紧急处理、妥善解决。集团与业务单元对财务信息系统的不同诉求是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难题。

三、智能时代财务信息化协同体系

(一)财务部门设立财务信息化中心

财务部门内部模块分散化在各职能部门之间设置了信息壁垒,这导致信息不能互通、资源无法共享,所以应当考虑在财务部门内部建立财务信息化中心。这一中心可以是一个切实存在的部门,也可以是由几个有信息技术背景的财务人员组成的团队。它们主要负责财务体系内部各职能部门间的沟通信息、统筹协调工作。

(二)技术部门构建科技服务平台

技术部门需打破传统的财务模块对应独立设置团队的模式,形成以兼具财务专业知识和信息化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专属团队,构建科技服务平台。技术团队通过该平台向财务部门提供各种专业、高效的技术服务产品,可简单分析如下:1、需求整理分析。将财务部门视为客户,当客户提出需求时,团队应当将客户的财务语言转化为技术语言,根据其进行构思、设计,并得出各研发方案的可行性分析。2、技术研发。针对各设计方案的分析和各团队成员、成员与客户的沟通交流,确定具体技术实现方案并进行研发。3、场景对接。平台成员应当针对不同的业务场景来进行技术对接,对技术功能进行测试、修改,以达到场景与技术的无缝对接。

(三)集团推行财务信息化产品平台

为了同时满足集团的标准化要求和业务单元的个性化诉求,可以将集团视为财务信息化产品的供应商。集团根据产品需求论证和设计信息化产品。各业务单元只需在财务技术人才的支持下将集团所提供的产品进行少量且可控的适应性开发即可。

参考文献

[1]陆兴凤.基于业财融合的新型财务信息化系统构建思考——以新零售为例[J/OL].财会月刊,2018(09):98-102[2018-05-19].

[2]刘碧莹,陈辉发.云计算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J].财会通讯,2018(10):113-116.

[3]汪迪.“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财务信息化顶层设计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7(46):75-77.

[4]邱伟,张国力.基于信息技术的公立医院行政管理协同体系构建[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03):35-37.

[5]李峻.基于产品平台的品牌服装协同设计研究[D].东华大学,2013.

[6]郭宗文.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的思考[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01):62-66.

[7]董皓.智能时代财务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3-113.

作者简介:何明莹(1995年8月—),女,藏族,青海省西宁市人,重庆市南岸区重庆工商大学MPAcc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