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中的危重病患者抢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院前急救中的危重病患者抢救

李园园

李园园(郑州市中医院)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探讨和分析院前急救中危重患者抢救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6年我院进行的100例危重病重接受院前急救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实施相应的抢救措施,对患者的抢救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患者接受急救抢救之后有效人数为46例,占患者总人数的46%。患者抢救前后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对危重患者进行抢救时,医务人员要能够形成急救意识、保证具有相应的设备、掌握各种抢救技巧等,并综合患者的各种因素,处理实际存在的问题。结论:针对危重病重患者要能够选择及时有效的院前抢救,从这种抢救角度来分析,危重患者的重要性要超过普通患者,尽可能排除各种负面因素,选择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来操作,从根本上提升患者抢救的有效率。

【关键词】院前急救;危重患者;抢救效果【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6)4-0263-01

危重患者的抢救效果受到抢救技术、抢救时间、抢救经验以及抢救设施的影像,因此,有关工作人员在对危重患者进行现场抢救时需要做好就地治疗、车上救治以及院前急救和院内抢救等相关工作。[1]为了进一步分析院前急救中危重患者抢救方法以及效果,现选择2014年1月到2016年我院进行的100例危重病重接受院前急救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选择2014年1月到2016年我院进行的100例危重病重接受院前急救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和女性分别有72例和28例,年龄分布在21到74岁之间,诱发原因包括车祸、高空坠落、突然发病以及跌倒等。根据患者症状的不同对其实施不同的院前抢救措施。

1.2方法首先,医护人员无论时进行院前抢救还是院内抢救都要能够达到快速的要求,要能够强化患者的急救意识,在日常抢救过程中常常会发现患者因为得不到有效的救治而耽误最佳治疗时间。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形成及时拨打电话的意识,尤其是儿童以及未成年人更是缺乏相关意识,没有作出相应的反应。[2]所以,区域医院要能够做好相关知识的宣传,让所有现场目击者都能够在短时间内作出正确的选择。还要能够提升应急状态,提升反应速度。要能够对医护人员进行针对性体能训练、类似于军事化的管理方法,让他们尽可能缩短抢救时间;在实际抢救期间可能因为抢救工作不到位诱发患者出现死亡现象,因此,医护人员要能够选择救人和抢救充分结合的方法,当伤者肢体或者身体受到压迫、无法正常搬运时,就导致抢救工作无法顺利实施。这种情况一般在坍塌、车祸、意外事故以及爆炸等事故中出现的较多。要能够在救护车上面安置液压钳等破障工具,让担架队员和司机都能够接受系统有效的训练,并且要能够和消防、公安、交管等部门强化演练以及联系,通过社会联动将抢救和抢险有效结合在一起,尽可能为伤员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

其次,还要能够选择相应的设备要素,当前院前急救过程中因为设备问题诱发的抢救不及时现象较为常见,例如监护救护车数量较少,因为车辆医疗设备达到相关的配置标准、长期被他用,车辆装备配套齐全,但是,医疗舱空间达不到抢救操作的要求。[3]所以,要能够符合标准配置数量要求的监护型救护车,逐渐提升设备的使用率。

最后,医护人员在实际抢救过程中还要能够保证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并且在实际抢救期间注意观察伤员的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选择针对性的抢救措施。

1.3统计学方法本文患者相关资料和数据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方法来表示,并进行t检验和X2检验,当统计学相关数据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患者接受急救抢救之后有效人数为46例,占患者总人数的46%。患者抢救前后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对危重患者进行抢救时,医务人员要能够形成急救意识、保证具有相应的设备、掌握各种抢救技巧等,并综合患者的各种因素,处理实际存在的问题。

3、讨论危重患者院前急救作为系统的工作,医护人员要能够综合分析各种影响因素,选择针对性的抢救措施,保证提升抢救的有效性和科学性。[4]医学作为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对于提升院前急救工作水平有着积极地影响。除了常规性的磨练总结、日积月累之外,还要能够通过继续教育的方式来提升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行业准入来提升他们的岗前培训水平,还要重视对其实施模拟演练、模拟操作,通过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的方式来保证护理人员医生化、医生护士化发展。[5]针对危重病患开展的院前急救工作作为系统的工程,医务人员要能够兼顾各种影响因素,从患者发病状况、到准备相关的抢救药物、器械,然后到开展院前抢救工作。医务人员必须要形成正确的抢救意识,在短时间内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病因,并且排除各种不稳定因素,先进行抢救,抢救成功之后再对基础性疾病加以治疗。

[6]总之,针对危重病重患者要能够选择及时有效的院前抢救,从这种抢救角度来分析,危重患者的重要性要超过普通患者,尽可能排除各种负面因素,选择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来操作,从根本上提升患者抢救的有效率。

参考文献:[1]阮海林,杨春旭,丁爱国,黄福文.6646例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的疾病谱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5,20:1689-1691.[2]陆峰,李明华,吴德根,张悦.国外院前急救分类救护系统现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展望[J].中国卫生资源,2013,01:74-76.[3]伦庆义.重型颅脑外伤院前急救研究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0:2746-2747+2742.[4]薛占英.评价院前急救干预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17:109+111.[5]田凌云,李映兰,张莹,李丽.危重病病情评价系统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2,10:956-960.[6]向英,陆洲,鲍向红,张献志,陈活良.院前急救知识及技能培训现况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4,06:94-96.作者简介:李园园,1983.12.16,开封市通许县,研究生,郑州市中医院,急诊科,中医内科学(心血管病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