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效课堂应处理好几种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语文高效课堂应处理好几种关系

安琪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安琪

论文摘要: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把目光从过去的教师讲会了多少知识转向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因此,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自主合作学习、展示讲解是完成高效课堂的主要方式。那么,怎样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会更多的知识就成了课堂高效的关键。笔者仅就语文课堂谈一谈自己粗浅的认识,我认为,要想提高课堂的效率,应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关键词:

语文、高效课堂、关系

高效课堂是指班级授课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从课程改革的角度讲,是指在班级授课中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落实的最优化。在课堂上,要克服学生的各种惰性现象,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师生教与学的效率,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教学效益的最好。

一、要处理好备和学的关系

在教学中,我们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精心设计的导学案在学生学习或展示中有时会遇到问题,或进行遇阻,或学生在非主要问题上争执不下,造成时间浪费,效率降低。这种问题虽然在所难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备课尽量减少。教师要对学生有更充分的了解,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他们的认知特点,做到心中有数。设计导学案时对学生独立处理有难度的问题要搭台阶、给方法,如语言表达中扩展、压缩语段的学习,可以给出例子再让学生完成习题;对可能出现无谓争执的地方要给出限制角度;对需要发散思维的地方要给出提示语,如“想一想,还有别的理解吗?”等。这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而是帮助他们避免浪费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二、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教学中要以知识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目的。学习好的学生,他的能力可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但知识和能力两者不一定是正比关系,能力不会随着知识的增加而自然形成,能力的形成是有条伯的,关键是教学指导思想是什么。课堂上让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觉配合、努力实践,才能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这里我们需要强调活动性教学、开放性教学,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与社会联系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拓展型延伸性的学科活动,只有在活动中学生的能力才能真正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处理好理论与常识之间的关系

根据课程标准编写要求,针对学生的道德标准教学。教学内容所包含的一些生活情况,观点、原则、阅读、活动等,它是一个教师备课的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

新课程强调语文教学内容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常识之间的关系。要尊重教材制定的理论观点,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能力的接受。要处理的关系必须做到:一是生活常识,常识教学回归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理解的理论知识转移的理解,对生活的体验,通过生活经验的认识,加深了理论知识的理解。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生活的情况下,也可以从生活的城市学生和农村的学生,再创造和替换一些教科书生活的情况下,使其更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设定的场景是可以增加或减少探索的问题,以确保探索的问题或活动,可以在不同的阶层和不同的学生采取的一些探索性的问题。

四、要处理好说和写的关系。

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展示,容易走到另一个极端:课堂热烈但效果不佳,即假繁荣。他的具体表现是,学生讨论热烈、展示积极,但是动笔答题却不够准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对问题的理解浅层化,不会深入概括;内心浮躁,只想展示得分,不能深入思考;口语不能很好的转化为书面语。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首先要设计好导学案的问题,不在浅层上徘徊,要引导学生做深入的思考;其次要合理的调控课堂,既要让学生说,也要让他们静下心来动笔写,在导学案中可以留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当堂独立的写;再次要注重学生书面答题的规范性训练,如答题格式、书写等。总之要让学生说和写都得到训练,提高学习效率。

五、要处理好量和质的关系。

高效课堂要求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就是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会更多的知识和方法、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思想认识得到更大的升华。随之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一节课让学生完成多大量的学习任务才能既不浪费时间又保证学生能接受消化,达到高效率。这就需要教师设计导学案和上课时处理好知识量和质的关系。设计习题既重基础又重提高,要给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课展示既不能变成对答案,只重数量;也不能变成个别的难题攻关。要大胆舍弃一些简单题的展示,重点突出一部分知识的展示研究,重点是使学生能形成知识链条、提高能力。如对字音字形的学习就可以灵活处理,可以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课上只对答案;也可以安排小组课下自测、课上汇报结果。避免在大多数学生都会的问题上浪费时间。

六、处理好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其他们的注意力、学习兴趣、学习情绪等非智力因素相关。因此老师在重视学生智力培养的同时,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重视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轻松舒适;重视师生的感情交流,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要倾注慈母般的爱,使他们振奋精神,愉快学习。老师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情景教学不失为影响学生兴趣、情感、注意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效率的好方法。

综上所述,要实施语文有效教学,勤于学习,转变观念是根本,墨守成规,思想僵化、观念滞后是奢谈有效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热情是前提,否则有效教学就是一相情愿;了解学情,以学定教是保证,不然,漆黑一团,一锅粥,就是“睁眼瞎”的教学,徒劳无功;课堂教学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主要场所,也是实现育人价值追求的主渠道,不关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独霸课堂或不闻不问的放羊式课堂,有效教学也不可能实现;不注重课内外结合,学生营养就欠缺,底气就不足;不掌握方法,只会读死书,死读书,当然,只有把这几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尽快走出语文教学的怪圈,真正地实施有效教学。

教师要在处理教与学各种关系的认识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树立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把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发挥,在教学中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使教和学能愉快顺利的进行。

【参考文献】

[1]甘洪强.浅谈语文教学模式与教学个性的关系[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20(05):78-79.

[2]陈国锋.做一个自我的语文老师――反思我的语文教学[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6(S2):45-46.

[3]罗凯宾.语文教学模式与语文教学个性关系[J].中国校外教育,2011,14(07):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