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从源头控制电力营销风险实践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析如何从源头控制电力营销风险实践思考

解恒刚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巨野县供电公司山东菏泽274900

摘要:风险在各行各业中都存在,对供电企业而言,在注重:安全生产风险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对营销风险的管理,及时发现潜在的营销风险,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风险控制对于现阶段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将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对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中的风险控制进行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供电企业;电力营销;营销风险;管控

1供电企业电力营销风险概念及其分类

营销风险是指营销活动的不确定性对营销目标的影响。也就是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一些无法预知的因素,影响企业的效益,通过与预期目标对比,发现有可能盈利或是损失。对于电力企业来说,主要包括电量风险、电费风险、政策风险和服务风险。

1.1电量风险

电量风险主要就是指电量不平衡。近年来,由于部分地区规划的不合理和项目建设的盲目性,出现了一方面西部地区大力建设的风能发电站建而不用,造成设备闲置和资源浪费,而另一方面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电力供应不足的尴尬局面,这也是电量产能分布不均、供需配置不合理、规划缺陷导致的电量风险。

1.2电费风险

电费风险是与供电企业有着直接利益关系的风险,简单来说就是电费能否及时足额回收、用户是否存在超容用电、窃电及其他违约用电行为等直接影响电力企业切身利益的行为。产生电费风险的原因很多,如用户恶意欠费造成电费无法正常回收;电量采集设备故障、核算环节出现问题,使得用户抄见电量出现偏差,从而导致电费错误,甚至引发服务风险;用户档案中关于计量的参数与实际不符合,如互感器变比错误,一旦没有及时发现,就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电费差错。

1.3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由电这种特殊商品的自然垄断属性所决定的。由于电能本身是关乎国计民生的二次能源,也是国家的重要资源,供电企业作为大型国有企业,也会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尤其是电价制定政策,是由政府部门主导,供电企业执行。当国家政策法规发生变化时,电力系统必然会受到影响,比如现在国家正在推行的电力体制改革,就是摆在供电企业面前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这也很可能会对供电企业的生产、营销模式带来颠覆式的改变。

1.4服务风险

服务风险当中又可以分为安全风险、规范风险和质量风险三个小类。安全风险是指供电服务过程中的安全措施是否到位,以确保客户能够安全可靠的用电,这是对供电企业的基本要求;规范风险是指业务人员为客户提供的服务是否按照相关的规定正确执行,有无业务人员违反服务要求的行为;质量风险就是供电企业为客户提供的服务是否满足了客户的需求,比如客户的故障报修是否及时予以了处理,客户的投诉是否及时得到了回复,客户的业扩申请是否在规定时限内按质按量的完成等。

2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控

2.1正确认识电力营销中存在的风险

供电企业对于电力营销中存在的风险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日常监督管理中要经常进行内部审计,及时发现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健全岗位责任制,保证每个岗位的工作质量,关注电力营销的每个环节,无论多么细小的细节都应该进行审查,确保不会隐藏风险,避免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影响整个电力营销过程的风险防范。对于供电企业来说,风险的防范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和数据,这些资料和数据大部分来自于电力使用单位,而一般的电力使用单位的数量较多,分布较为分散,通过人工的方式对其进行检索较为麻烦,且效率低下。因此供电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营销稽查制度,完善相关的规定和制度。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要加强宣传,提高全体员工对风险的防范意识,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向全体员工介绍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及防范风险的主要方式,确保在发生危险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手足无措,耽误风险控制的最佳时机。

2.2成立电力营销风险防控小组

供电企业成立以公司主要领导班子、营销分管领导为主的电力营销风险防控小组,定期召开周例会或月度会议,分析各种类型的电力营销风险,探讨潜在电力风险,提出预防措施,根据风险级别,指定相应的应急预案。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也促进了电力营销现代化的进程,制定电力营销风险防控体系可结合现代化科技,建立营销标准化体系,实现电力营销的规范化。建设电力营销管理系统、优质服务系统、远程自动化抄表、客户自助缴费系统和等营销技术支持系统,通过技术手段可减少电力风险。

2.3强化用户需求导向原则

在电力体制改革背景下,供电企业面临着售电市场逐渐放开所带来的冲击,自然垄断属性所带来的营销模式也将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售电业务放开的实践正在部分省市进行,从推进的情况来看,供电企业越来越向着电力服务商的角度专变,由此,供电企业的营销策略,也将要向着供用户所需、应用户所求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更加精准的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对不同需求类型的用户进行区分,有针对性的为用户提供满足其需求的服务。

2.4完善事后管控措施

第一,尝试推行电费信贷模式。尝试以增值服务的方式开展电费信贷模式,对于资金周转出现困难的用户,通过综合考评其信用等级、电量风险、行业发展情况等,并依托辅助决策系统对用户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对于符合要求的用户,在经过综合考量与审批过后,为其提供电费信贷业务,帮助其进行资金周转。这一模式可在电费风险相对较小的地区进行尝试,并逐渐完善考量和审批过程,在协助用户可持续性发展的同时,也为供电企业寻求最大利益。第二,转变传统欠费停电策略。由于电力关乎国计民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承担的社会责任较重,而供电企业的利益往往成为了无足轻重的部分,故而欠费超过30天才会采取停电措施。这一策略也使得供电企业面对较大的电费风险,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建议根据用户的综合风险评定,对于信用等级较低、电量风险较大、行业发展形势不佳的用户,制定政策缩短用户欠费停电时限,对于完全没有能力支付电费的用户,要及时终止供电,从而最大限度减少供电企业的损失。

3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用电量的增加,对供电企业进行改造升级成为一个必然趋势。供电企业自身也要具备风险意识,在进行电力营销时加强防范和控制,可以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方面做好风险的控制工作,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电力营销的效率,为供电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稳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小燕.县级供电企业电力营销风险防控管理[D].华北电力大学,2015.

[2]彭辉.某企业的电力营销风险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3]刘飞轮.供电企业营销稽查对电力营销风险的作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No.27633:155-156.

[4]李准.对供电企业电力营销风险管理的几点探讨[J].科技展望,2016,v.26;No.3641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