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加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治疗斑秃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2-12
/ 2

微波加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治疗斑秃的疗效观察

陈荣伟

陈荣伟(广东省高要市人民医院皮肤科526040)

【摘要】目的探讨微波加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合格入选的112例斑秃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微波照射,同时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治疗;对照组仅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2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42例,显效11例,进步3例,无效0例,有效率为94.64%;对照组痊愈29例,显效12例,进步13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73.21%。两组在整过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经X2检验,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9.54,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微波加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方案治疗斑秃优于单纯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方案,为临床治疗斑秃提供一种选择。

【关键词】微波复方甘草酸苷斑秃

【中图分类号】R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2-0263-01

斑秃为突然发生的非炎症性的片状脱发,一般无自觉症状,病因尚不完全明了。大量的研究提示与遗传、情绪应激、内分泌失调、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社会生活中由于存在各类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家庭压力、学习压力等导致斑秃病人不断增多,且日趋年轻化,因此对生活、工作失去自信心,从而增加思想负担,加重病程,形成恶性循环。现治疗斑秃的方法很多,内服胱氨酸、谷维素、维生素B1、维生素B6、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E及局部封闭糖皮质激素、梅花针治疗等,取得一定疗效,但治疗时间长,容易复发,往往导致病人失去信心,失去自信心,花费治疗时间,延误工作及加重病情。现将我科采用微波加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治疗斑秃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病例入选标准参照《临床皮肤病学》斑秃的诊断标[1]”。临床确诊为斑秃,且2周内未接受过任何药物治疗。

1.2病例排除标准(1)全秃和普秃患者;(2)梅毒、麻风、头癣、拔毛癖、假性斑秃等所致秃发;(3)有严重心、肝、肾等器官及系统性疾病;(4)患有各种恶性肿瘤和头颈部的良性肿瘤;(5)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3一般资料112例病人均为我科门诊病人(斑秃)。其中男68例,女44例,年龄为13-55岁,平均29岁;病程3天至8个月,平均2个月。皮损1-5处,平均3处,秃发区2-4cm2;活动期55例,静止期57例;均排除其它原因秃发。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秃发区面积、病程等均具有可比性。

1.4治疗方法治疗组:微波(南京三乐机电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照射每处皮损15分钟,隔日一次,输出功率为30-50W,照射探头与皮损的间距为2cm左右,以患者自觉微波发热为准;口服复方甘草酸苷(日本秋山片剂株式公社生产)3片,每日3次,2周为1疗程。对照组:除了不用微波外,其余同治疗组。4个疗程(8周)后判定疗效。

1.5操作前向患者解释微波的治疗原理及操作方法以解除患者的疑虑和恐惧心理,使患者主动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操作。照射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注意调节好适当的照射距离和功率,照射探头要固定好,以免因重力作用导致探头下滑灼伤患者皮肤。

2疗效标准和结果

2.1疗效判定标准参照WEISS等提出的疗效标准[2],痊愈:新发全部长出,分布密度、毛发粗细、色泽同正常头发,轻拉试验阴性。显效:新发生长50%以上,有较多毳毛变为终毛,轻拉试验阴性。有效:新发生长10%以上(包括毳毛),但生长缓慢,轻拉试验阴性或阳性。无效:无新发生长或新发生长低于10%或边生长边脱落。

2.2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见表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4,P﹤0.05)。

表12组斑秃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3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3讨论

斑秃的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有关,Fas在皮损周围浸润的淋巴组织中有较强的表达[3]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降低,导致毛囊血管血栓形成,不能保证毛发足够的营养供给[4]而共同导致斑秃。

微波属于高能电磁波,微波作用于人体组织后使组织细胞内的离子,带电荷的分子发生高频震荡、旋转、互相摩擦产生大量热,热可使辐射区小动脉扩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由于局部血循环加强,炎症区营养物质、白细胞、氧、抗体供给增加并提高白细胞吞噬坏死细胞的功能,从而提高组织修复能力[5]。另外,由于局部组织温度的提高,血流量增加,氧分压提高,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提高机体免疫功能[6]。复方甘草酸苷具有抗炎、抗过敏、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同时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7]。两者结合加强局部血液循环,调节了机体的免疫力,促进毛发生长,恢复了毛囊正常功能。故我们认为微波加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治疗斑秃的疗效显著,方法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47

[2]WEISSVC,WESTDP,FUTS,etal.Alopeciaareatatreatedwithtopicaltopicalminoxidil.ArchDermatol,1984,120(4):457-463.

[3]张谊芝.斑秃皮损中Fas及Fas配体的免疫组化研究[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2,31(1):27-28.

[4]康瑞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斑秃皮损中的表达[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2,31(7):415-416

[5]汪丽萍,杨青微波治疗整形外科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05(4):378379

[6]陈伟杰、周性明、李俊悦微波热凝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实验研究.中华物理学杂志,1993.15:29

[7]汪俊韬、于少军、肖炜.复方甘草甜素(美能)在肝病临床应用[J].中国药房,2002,13(8):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