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外科手术病人疼痛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8
/ 2

加强外科手术病人疼痛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鲍海娥

鲍海娥

枝江市人民医院湖北枝江443200

【摘要】目的:提高护患双方对疼痛的认识,加强临床医护人员对疼痛的管理。方法:选择普外科48例单纯阑尾切除术的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施行加强疼痛护理,对照组仍然照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在疼痛程度、早期下床活动、平均住院日、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加强外科手术病人的疼痛护理,有效降低了病人的疼痛程度,缩短了平均住院日,从而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提升了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外科手术;疼痛护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5)8-0294-02

临床工作过程中,如何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已经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临床上对于患者疼痛的处理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1]。为了进一步减少患者的疼痛,满足患者在生命质量方面提出的要求,医护人员应当为疼痛患者制定一个简便、安全、可靠的疼痛控制方案[2]。本文主要针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48例单纯阑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加强外科手术病人疼痛护理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48例单纯阑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11例,年龄17-62岁,平均年龄为(35.8±2.7)岁。将48例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8例,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多个方面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2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28例患者给予加强疼痛护理法,具体方法:手术之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与疼痛相关的理论知识,给予教育指导,手术之后对患者的疼痛进行准确的评估,采取相应的止痛方式对其进行有效处理。

1.3效果判定

①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均于手术之后第3d开展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中的内容包括:手术之后第1d下床活动状况、疼痛级别评定等。将0-5描述疼痛量表(VRSO-5)作为疼痛评估工具。②患者在出院之前,给予特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统一进行收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x2检验计数资料,t检验计量资料,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如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与下床活动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术前疼痛教育指导

大多数患者在手术之后都会拒绝止痛处理,主要在于担心止痛药会对刀口愈合造成影响,减慢手术口的恢复速度[3]。所以,护理人员应当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与疼痛相关的知识,使患者了解使用止痛药的目的与重要性,通过教育使患者及其家属走出止痛误区,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忧虑,确保疼痛护理的有效性。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引导患者及其家属参与疼痛管理的整体过程,指导患者正确表达疼痛的方式,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与掌握疼痛评估工具的疼痛性质与程度[4]。

3.2术后疼痛评估

手术之后,护理人员应当及时、有效的评估患者的疼痛,实时观察患者的疼痛状况[5]。首先,护理人员应当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实时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以及呼吸,认真观察患者的肌肉紧张度、出汗、面色、情绪状态、面部表情、体位以及姿势。按照VRSO-5与患者疼痛体验对疼痛等级进行确定,做好相应的记录。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疼痛属于患者个人的主观感受,因此会受到患者的文化背景、情绪、经验、性格以及心理等多个因素的影响,所以护理人员应当了解与掌握每一位患者的基本资料,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体态、面部表情、面色,结合患者的临床反应,合理判定疼痛程度。

3.3镇痛药物应用

镇痛药物在临床上的使用,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缓解患者的疼痛,还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当患者需要使用镇痛药物的时候,应当立即给予止痛药物进行治疗[6]。通常情况下,疼痛程度在二级以上的患者,应当给予镇痛药物,但是在使用镇痛药物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①长期使用麻醉性止痛药物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上瘾状况,因此应当交替应用。②联合应用镇痛药物,防止成瘾状况,增强镇痛效果。③早期使用镇痛药物的时候应当充分接触疼痛,在疼痛发生之前给予镇痛药物。④使用镇痛药物之前应当了解其具备的副作用、给药途径、剂量以及联合用药的效果等。

3.4疼痛护理措施

①一般护理:对于正在进行疼痛治疗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当实时观察止痛效果与不良反应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当立即告知主治医生。手术之后患者发生的疼痛有时并不是单纯刀口疼痛,长时间卧床也会造成疼痛,因此护理人员应当仔细寻找诱发疼痛的根本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例如: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呼吸调整、活动肢体、热敷、冷敷等一系列非药物方式减轻患者的疼痛感。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当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听取患者的疼痛倾诉,对患者的疼痛表示出理解,给予适当的关系与安慰,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同时,护理人员可以嘱咐患者适当的听音乐、看电视,分散对疼痛的注意力,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

综上所述,加强外科手术病人的疼痛护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疼痛,减轻患者在医疗方面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l]赵继军,崔静.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383—384.

[2]张青莲.手术后疼痛护理评估与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3B):73—75.

[3]郭晓燕,张俊华.术后疼痛护理误区探讨[J].护理研究,200l,7:385—386.

[4]胡晓红.有效地控制疼痛[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1,8:28.

[5]王晓波,徐琳,叶茜.0rem自理模式在患者术后自控镇痛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21—23.

[6]冯金娥,术后疼痛护理中的障碍分析及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36—38.

[7]黄荔红,喻荔琳.外科大手术后持续镇痛效果的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1998,13(9):59.

[8]王明英.肾移植术后疼痛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l,1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