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旅游地理课堂效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7-17
/ 2

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旅游地理课堂效率

邱天武

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旅游地理课堂效率

重庆市经济贸易学校邱天武

摘要:本文结合中职学生的现状和旅游地理课教学特点,具体阐述了教师借助多媒体从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学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课堂结构的优化等方面,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提高课堂效率,以及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多媒体课堂结构优化建议

中职学校饭店、旅游服务、文秘等管理专业开设的《旅游地理》课,是学生从业所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但它涉及的识面广、知识点多而分散,呈现给学生的一幅幅图表、一大堆地名和统计数据等,需要记忆的内容多。学生感到一看就会、一听就懂、一记就混,抓不住重点又枯燥乏味。教师如果仍采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材一张图”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的注意力就会游离,产生听课疲倦,出现睡觉、讲话、开小差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旅游地理》课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设置一种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的效率将得到极大地提高。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中职生源大多数是中考的失败者,读职校也许是他们无奈的选择。这些学生不但成绩差,纪律观念差,而且他们玩性大,学习主动性、自觉性、积极也差,厌学情绪严重,生活习性和行为风尚也差。他们自尊、自卑、自弃、自以为是和逆反等个性心理状况更显突出。《旅游地理》课怎样使中职学生一开始就能产生学习的欲望,尽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就得看教师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这一环节中,如何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多媒体课件是集演示声音、图像、视频、动画、文字等静、动于一体的信息技术。运用网络收集和筛选的相关素材,加工、整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教学情景,比较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求新、求奇的心理状态。如运用多媒体导入,可先播放一段与课题有关的动听的视频歌曲,悠扬的歌声加上背景画面,一种意境让学生浮想联翩;或朗诵一段诗词,富有韵律的诗词加上背景音乐,立刻触景生情,被其富有磁性的、悦耳动听的声音吸引住;或播放一段大自然风光图片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叮咚的泉水、百鸟的叫声、动物的嬉戏、花草树木的随风摇曳,让学生自由欣赏、自由议论、自由感叹,以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例如:在讲述“新疆旅游区”这一节时,先播放《新疆好》视频歌曲,学生往往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或者哼唱声音,歌曲刚结束,此时的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教师则提出,请同学们说说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歌词或景色,由此顺利地引出了教学内容。讲台湾时,播放一首《阿里山的姑娘》视频歌曲,激发同学们想了解高山族、走进台湾欲望;讲杭州市时,可以演示游客与潮水赛跑的画面;讲气候旅游资源时,演示海市蜃楼的画面;讲名山大川时,又可演示相关的景点画面。仅仅课前2、3分钟,学生已陶醉在大自然神奇的美丽之中。由此导入新课,学生看后心潮起伏,学习的激情早已在教师设计新颖的开头教学之中被调动起来。

当然,教学情境的创设不只用在课前的导入,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并逐步的扩展、深入、充实,这样就能不断地激发、推动、强化和调整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实践等活动。

二、运用多媒体突出学习重点、谈化学习难点

旅游地理的一些重难点内容,用多媒体以图像的形式,动态地加以分解、组合,把那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过程化,揭露事物的本质特征,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力的提高。如云南的“路南石林”,它的形成是坚硬的石灰岩床区域经地壳运动抬升、断裂后,部分岩石被水溶解、冲刷而成;黄山的“松鼠跳天都”、“猴子观海”、海南的“天涯海角”、青岛崂山的“石蛋”等景观,它们的形成是坚硬的花岗岩岩石在球状风化和差别性风化的作用下,分别形成各种维妙维肖的象形峰石。这样的知识点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难以用语言完全表达清楚,学生也难以听懂。利用多媒体再现这些奇特造型的发生、发展过程,它的新颖性、多样性、直观性和趣味性,使本来比较枯燥、抽象的知识就变得更加形象、直观,不仅可以使学生很容易理解,而且容易记忆这种类型旅游资源的典型代表。这样,既突破了教学的重点、谈化了难点,实现了精讲,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优化课堂结构,促进自主学习

《旅游地理》课运用多媒体教学,还能帮助教学走向教懂、教准、教活、教精,促使学生乐学、善学、勤学、活学,师生共同进入教与学的自觉状态和最佳状态,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如《黄河中下游旅游区》有关“北京市”的内容,我的授课过程为:情境创设→问题导向→分组合作→领取任务→查询信息→小组交流→合作提高。

①情境创设:播放《故乡是北京》视频歌曲来创设教学情景。

②问题导向:歌曲播放完后及时提出问题:a.从歌词和画面中你认识了北京的哪些著名的景点?(认识了天坛、北海、“芦沟桥的狮子、潭柘寺的松、红墙碧瓦的太和殿”)b.看到了北京的哪些景象?(“高耸的大厦、旋转的厅、电子街的机房、夜市上的灯、心潮欢涌的王府井”)c.嗅到了北京的哪些文化气息?(“紫藤古槐四合院、京腔京韵”)d.勾起了你对北京的哪些食欲?(“道不尽那名厨佳肴色香浓、油条豆浆家常饼”)通过视频让学生真正看到了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北京的过去、现在和日新月异的明天……赞叹真情、向往之感油然而生。

③分组合作:将全班学生分成天安门广场、故宫、北海和团城、天坛、雍和宫、颐和园等学习小组。

④领取任务:学生根据分组,通过抽签在“任务”栏里领取各自的任务,然后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组成2—3人的小组。

⑤查询信息:学生围绕学习主题,上网搜集信息,并加以归类、整理。

⑥小组交流:课堂上安排由小组推选代表讲解,该小组学生可做补充,其他小组根据讲解的内容可以提问让其作答。每组的时间控制在3~5分钟。

⑦合作提高:教师引导全班同学对每个发言人都进行正面评价,充分肯定其优点。然后根据小组讲解的情况作恰当的点评,对学生理解有偏差或错误的问题教师予以补充、指正,对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予以归纳梳理并板书或展示,保证学生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既增强了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又提升了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也促进了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四、多媒体教学的几点建议

1、恰当使用

多媒体的介入虽然会使课堂活泼生动起来,但有时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整节课使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切换,没有一个字的板书,课堂容易形成学生“满堂看”。

2、控制容量,注重过程

课堂上“展示”课件的速度过快,学生思维跟不上,必要的课堂笔记无法进行,这种“过电影”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对所学知识没有进行吸收、消化。因此,课堂上必须控制教学的容量,留有一定时间让学生思考、消化、作笔记。

3、突出重点,简洁为上

课件制作应以简洁为上。课件制作得十分艳丽、花俏,主题不清晰、重点不突出。有的教师在课件里刻意穿插一些与教学内容不相干的插图、动画甚至一些宠物,表面上看起来“课件不错”,“很有动感”,事实上却淡化了教学的内容。课件内容的过分渲染造成了喧宾夺主,学生往往会分心去欣赏动画“效果”却忽视了教学内容。

4、与传统教学手段互补

一节课究竟是用多媒体手段还是用传统教学手段,这得看具体的教学内容。如传统的“三板”(板书、板图、板画)在教学活动中的优势仍然不能低估。简易、正确、快速的地理版图,可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强记忆,还可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联系。例如:讲旅游交通铁路干线,教师边讲边画,学生边听边看,寥寥几笔,既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又使繁杂的铁路图变得清晰易懂,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板书,字简意赅,常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增强对知识的记忆。比较多媒体在屏幕上切换交通路线、再现讲授提纲的学习效果强的多。一节课可以用多媒体手段,也可以用传统教学手段,还可以两种教学手段在同一堂课使用。只要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才是我们的目的之所在,所谓“教无定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5.课堂的有效管理

中职生源多来自乡镇中学,由于习惯了“上课听讲”的传统教学方式,他们在网络课堂中不是漫无目的地浏览网站信息就是干脆去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不顾老师设置的讨论问题,有的学生甚至玩游戏或者聊天。所以,在网络课堂教学中,既要运用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些常用的诸如巡视、表扬、批评、提问等管理方式,还可以通过计算机实现对不按要求操作的学生进行黑屏;或者老师可以作为一名参与者加入到某个小组的活动中,一起进行探究学习。这样一方面了解了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对一些自制力较弱的学生的一种监督。

2009年6月2日完稿

附:作者简介

邱天武,男,1953年4月出生,重庆市忠县人,西南师范大学地理系大学本科毕业,重庆市经济贸易学校高级讲师,中国地理学会会员,中国管理科学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地理教学、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