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泻的治疗方法与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慢性腹泻的治疗方法与体会

徐翠华

徐翠华

(黑龙江省农垦北安管理局逊克农场医院164423)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腹泻的治疗方法与体会。方法对2014年7月~10月我院收治的44例慢性腹泻患者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结果44例患者在经过治疗均治愈出院,未出现1例死亡病例。结论根据慢性腹泻患者的临床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治疗方法治疗慢性腹泻患者,患者的总体疗效较好,值得临床的广泛推广。

【关键词】慢性腹泻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3-0172-02

正常成人每天排便1次,成形,外附少量黏液。但每天排便2~3次或每周排便3次者亦属正常范围。腹泻(diarrhea)是一种常见症状,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小于2个月,绝大多数小2~3周。慢性腹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4年7月~10月我院收治的44例慢性腹泻患者,其中男20例,女24例;年龄22~72岁;病程2~7个月,2~4个月有30例,4~7个月14例;小肠吸收不良型20例,功能性腹泻15例,药源性腹泻5例,非感染性炎症4例。

1.2方法腹泻是症状,根本治疗是病因治疗。在腹泻未得到控制时,需要支持治疗及必要的对症治疗。

1.2.1因腹泻而引起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及营养不良应给予相应的处理。

1.2.2病因处理针对病因治疗是最有效的,急性腹泻者多为细菌感染性腹泻,抗生素治疗至关重要,常用的有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头孢类等。感染控制后2~3天停药,勿随意更换或过早停用。慢性腹泻者应在明确病因后再予适当处理,不可盲目应用抗生素[1]。

1.2.3止泻剂的合理应用应切记,腹泻主要应针对病因治疗,盲目止泻非但无效反而会影响腹泻对机体的保护作用(如感染性腹泻),甚至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时可致中毒性巨结肠)。但由于过度频繁的腹泻会引起患者不适,难以忍受,严重腹泻还可导致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所以短期内使用止泻药有时是必要的[2]。对于功能性腹泻合理应用止泻药则是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①吸附剂:白陶土、活性炭、思密达等用于轻症腹泻。②收敛剂:次碳酸铋、次硝酸铋、鞣酸蛋白用于分泌性腹泻。③阿片类:勿用于感染性腹泻。可用罂粟碱、樟脑酊、可待因、老年体弱者应注意呼吸及中枢抑制作用,现多用复方苯乙哌啶1~2片临时口服。④钙通道阻滞剂:可用硝苯地平、硫氮唑酮、匹维溴铵等。⑤其他:如小檗碱(黄连素)、盐酸咯哌丁胺等。

1.2.4对症治疗伴痉挛性腹痛者,可用抗胆碱药;必要时可合用地西泮之类的镇静药。长期腹泻可致营养不良性贫血,可酌情给予叶酸、维生素B12治疗。

1.2.5饮食调节

1.2.5.1口服补液:腹泻病人由于大量的排便,导致身体严重缺水和电解质紊乱,此时必须补充大量的水分。含有氯化钠、氯化钾和葡萄糖、枸橼酸钠的补液盐是理想的选择,因为它们能补充体内流失的葡萄糖、矿物质,并且调节钾、钠电解质、水分酸碱平衡;而胡萝卜汁、苹果汁、西瓜汁等不仅能补充水分,而且可以补充必需维生素,也是很好的补充品。它们都是防止机体因腹泻而脱水和虚脱的良方。

1.2.5.2流质饮食:腹泻期间应食用清淡的流质食物,如米汤、面糊等。最需要避开的食物包括豆类、甘蓝菜等。其他含有大量不易吸收的糖类的食物也会加重腹泻。这些食物包括脂肪、小麦及含麸质食物如面包、面条及其他面粉制品、苹果、梨子、李子、玉米、燕麦、马铃薯等。避免喝碳酸饮料。

1.2.5.3消化酶:用餐时服用富含胰酶的药物(如达吉、得每通、泌特等),有助于帮助消化。

2.结果

44例患者在经过治疗均治愈出院,未出现1例死亡病例。

3.讨论

发病机制及分类:正常人每日约有8~10L液体进入十二指肠,其中2L来自饮食、其余来自消化道分泌。食糜到达回肠时,糖、氨基酸和脂肪已基本吸收,电解质和水亦已大部吸收,在结肠再吸收小部分电解质和水,至直肠仅约100ml,如果存在吸收减少或消化道分泌增多等因素就可产生腹泻。临床上根其发生机制的不同常将腹泻分为以下几种[3]。渗透性腹泻:由于肠腔内容物渗透压增高,促使大量水及电解质被动进入肠腔,导致腹泻。常见于:不易吸收的糖类,如甘露醇、山梨醇等。消化不良:临床上主要是由于先天性双糖酶缺乏所致的乳糖不耐受腹泻胃空肠吻合术、迷走神经切断术后、短肠综合征,及胃结肠瘘等亦可引起渗透性腹泻。黏膜转运障碍: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氯泻、先天性盐泻等。小肠吸收不良:小肠吸收不良与渗透性腹泻常有密切关系,但两者并不等同。吸收不良除了因糖吸收不良导致渗透性腹泻外,尚可伴有脂肪和蛋白质吸收不良,脂肪吸收不良也是腹泻的重要原因。脂肪消化不良:主要见于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黏膜因素:见于成人乳糜泻、Whipple病、B脂蛋白缺乏症等。妨碍了脂肪的吸收;色氨酸等被小肠的细菌降解,氨基酸的吸收也受影响,造成蛋白质吸收不良;同时还可引起炎症和肠黏膜损伤,使吸收不良加重。分泌性腹泻分泌性腹泻是当肠细胞分泌功能增强或吸收减弱或两者并存时,由于水和电解质的净分泌增加而引起。能引起分泌性腹泻的促分泌物大致有以下几种:细菌肠毒素:某些细菌能产生促进肠道分泌的肠毒素,这些毒素仅促进肠上皮细胞主动分泌,并不引起肠黏膜的明显损伤。内源性促分泌物:体内产生的某些肽、胺和前列腺素等物质均具有促进肠道分泌的作用。渗出性腹泻:多种病原体均引起肠道炎症性病变丽致渗出性腹泻,如痢疾杆菌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所产生的内毒素,可使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微绒毛萎缩,甚至导致肠黏膜坏死和形成浅溃疡,引起肠功能紊乱和渗出性腹泻。肠道运动异常:肠道运动减弱,可使肠内容物滞留,造成肠道微生态失衡而引起腹泻;肠道运动增强,则使肠内容物通过太快,水分未被充分吸收而致腹泻。

参考文献

[1]朱培成.慢性腹泻治疗体会[J].陕西中医.2013.34(1):123-125.

[2]陈有智.慢性腹泻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9):115-116.

[3]王全智.慢性腹泻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0):309-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