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体育课实施专项教学模式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2

中职体育课实施专项教学模式探索

陈宝强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山东泰安271024

摘要:中职体育专项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利于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确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地位,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掌握一定的体育专项技能,感受体育活动的乐趣,体验体育运动带来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中职体育教学专项教学模式探索

中职校体育专项教学模式的实施,突破了传统的“传习式”体育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确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地位,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掌握一至二项体育专项技能,感受体育活动的乐趣,体验体育运动带来的身心健康,从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一、中职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中职校学生平均年龄在15~18周岁左右,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精力极其旺盛,活泼好动,个性张扬,对体育运动怀有深厚的兴趣,大部分同学特别钟爱某项体育运动。

传统的体育教学法,以单一、固定的教材为框架,以老师为中心,在统一指令下,不管学生有兴趣与否,硬把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完全忽视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育思想,课堂教学显得毫无生机,学生疲于应付。长期下来,同学们完全失去了对体育课的兴趣,形成了学生爱体育,但讨厌体育课的怪异现象。

此外,中职校体育教材内容很大一部分与初中阶段是重复的,其中一些基本动作在初中阶段学生们都已经掌握了,这样难以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望,缺乏学习动力。

二、开展专项教学模式的若干探索

体育专项教学就是取消传统的以原班级为单位,以单一、固定教材为前提进行的教学模式,变为让每位学生按照各自的爱好与自身体质状况,采用自愿报名形式,重新组建班级,选修某项体育项目的体育课。这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

根据现有的场地、器材、师资等条件,我校开设了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体育舞蹈、传统武术、散打等多项体育项目供同学们自主选择,满足广大同学们对体育课程的需求。兴趣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原动力。同学们通过学校计算机选课系统,自愿报名参加各自喜爱的体育项目,上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尝到了体育活动的乐趣,感受到了体育运动带来的身心健康,由此爱上体育运动,养成了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体育专项教学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体育专项技术水平,为学生展示体育专项技术水平提供了平台。部分同学从小就有从事某项运动练习的经历,现在通过体育专项教学的专业强化训练,专项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涌现出一大批在各体育项目上有着较高水平的同学。同时,在体育专项教学教程中,挖掘出了一大批从事某专项运动潜质的人才,储备了各体育专项人才资源,为参加各专项体育比赛提供了参赛选手,改变了以往有比赛任务时匆忙应对的被动局面。

体育专项教学的开展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要求。由于体育专项教学是学生以自愿报名参加为前提的,在专项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加以分别对待,采用“分层次”教学形式,针对各个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体差异,提出不同的技术要求,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三、开展专项教学的建议

1.将田径项目列入体育专项教学科目。田径是体育运动的基础,素有“运动之母”之称,因此,在设立体育专项教学项目的同时,应将田径项目列入体育专项教学科目,提高学生的田径运动技术水平,丰富体育专项教学项目内容。

2.加强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掌握专项运动技术的基础,教师在体育专项教学的同时,应加强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深刻阐明良好的身体素质对掌握单项体育技能的重要性,避免学生走入“重专项技术,轻身体素质”的误区。中职校一个单元体育课为90分钟,建议在一个单元专项体育课中安排20~30分钟进行一般身体素质训练。

3.完善体育专项教学课堂学生管理机制。在实施体育专项教学过程中,部分同学在选择运动项目时过于盲目;或者,由于身体素质和体育能力的差异,无法完成该体育专项教学任务时,应给予再次选择运动项目的机会。建议在进行体育专项教学学生报填志愿时,设立有关专项咨询活动,为学生报填志愿提供服务。同时,可增设为期一个月的“试训期”,让学生在“试训期”中亲身体验所参与的运动项目是否适合自己各方面的情况。

4.加强师资培养。体育专项教学对体育教师在专业技能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专业技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专项体育技能的掌握。建议鼓励体育教师走出去进修、培训。同时,在招聘体育教师时,要加强专项体育技术技能的考核,优化体育教师队伍,合理调整体育教师专业结构,满足学校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专项教学的师资需求。

5.加大体育投入。体育专项教学对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议学校加大对体育方面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健全现有的体育场所,合理规划体育运动场所,避免有的场地过于拥挤、有的场地过于空闲的现象,最大限度地提高场地的容量和使用率,合理增加各项专项所需的体育器材。

作者简介

陈宝强,男,1963年7月出生,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人,现工作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本科,中教一级,主要从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