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激情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9-19
/ 2

用激情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覃丹妹

覃丹妹(平南县平南镇中学广西平南537300)

语文是情感的语文,带着丰富的情感色彩,一篇散文,一首古诗,一句名言,哪个不具有情感呢?我们语文教师对这样的知识和文化的传授,无不需要激情的支撑。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缺乏的就是激情,这样往往使得一些老师上课,虽然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课堂气氛却十分沉闷、枯燥乏味,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于是就有学生睡觉、玩东西、偷看小说、东张西望,这样的语文课让学生品尝到的大多是枯燥和痛苦,教学效果当然是显而易见的。那么,怎样才能用激情打造出一个高效的语文课堂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体会,总结出了以下的几点做法。

1.注重自身形象,传递激情

有人把课堂比作舞台,一堂课,就是一场精彩的演出。作为“主要演员”的老师,其形象、气质、精神状态,将会影响和感染教室里的每一位学生。其言语、神态、举手投足都要有吸引力,有感染力。“演员”要用自己对剧本的透彻理解,用渗透情感的语言,用富于激情的动作,将学生带入到预想的境界,再挖掘出剧本的内涵,表现出剧本的特色,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我们是农村中学,平日上课,有的老师不大注重自身形象。上课时随随便便穿身衣服,有时甚至衣衫不整,精神萎靡。有时满脸通红,醉眼朦胧地步上讲台。面对这种形象的老师,学生怎会有心思听其讲课呢?还不如大睡一觉痛快。这就要求老师走进课堂之前整理好自己的仪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必须是精神饱满、情绪昂扬地走进教室,使学生望之而精神一振,端坐静盼,这样自然就营造了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从而奠定了一堂课的成功基础。为了课堂需要,有时还可以通过服装的变换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一次,我在上《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时,有意识地换了套较明亮的新衣服,一进教室就吸引住了学生的眼光,我还故意在讲台美美地转了两圈,学生开心得鼓掌大笑。于是我就趁机围绕着“新装”,自然地引入了新课。结果每位学生都情绪高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教师为人师表,就应作好表率,用我们自身形象和风度去感染学生。在课堂中精神饱满,用激情去点燃孩子们的心灵。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2.利用课堂导入,“煽”起激情

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精彩的课堂好比优美的文章,文章开头写好了,就能吸引读者,让人趣兴味起,有经验的老师都比较注重新课的导入。精美的课堂导语,能使学生对你这堂课一见钟情,有先声夺人之效。像一块磁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唤起他们求知的欲望,使每一个人都积极思维,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来。因此,我们应该精心为每堂课都设计精美的导语。我在上杨绛的《老王》这篇课文时,为这篇课文设计了这样的导语,“老王怎么这么傻,这么楞呢?与作者非亲非故,为什么要给他们送鸡蛋呢?杨绛是个知识分子,为什么写这么一个拉三轮车的老王呢?”全班学生听到这一句,很是意外:是呀,这是怎么回事呢?于是,大家就叽叽喳喳投入到议论中。注意力便情不自禁地集中了起来。为了一开始便抓住学生的心,顺利进行教学,还可借助音乐、视频等音像手段,可以用音乐和图象引起学生听觉和视觉的震撼,给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激情。我在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时,我就利用多媒体《好汉歌》音乐导入,从一开始,学生就被精彩的画面和气势磅礴的歌声所吸引和感染,自然趣味盎然,兴致百倍。这堂课自始至终,没有一个人偷懒睡觉,每位学生都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课堂上激情飞扬。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其它如《安塞腰鼓》、《水调歌头》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导入。当然,教学内容不同,教师的素质和个性不同,导语的设计方法也就各有不同。我们不管采用哪一种导语设计方式,都要达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情绪的目的,都要为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与讲课的内容紧密相联,自然衔接,“煽“起学生学习的激情来。

常言道,响鼓还需要重槌擂,老师要用课堂导入这一“重槌”敲响课堂“响鼓”第一槌。这一槌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激活,让学生的激情在碰撞中燃起。

3.指导深情朗读,调动激情

出色的导入创设了课堂的基本情调后,读书就成了不可或缺的抒情渠道。人的情感是具有感染性的。

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情感可以相互影响,彼此产生相同的情绪体验。因此教师有感情的朗读显得尤其重要。教师在朗读时,一定要满怀感情,恰当的朗读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情感是互动的,当我们投入朗读时,就给学生做了很好的示范,必会唤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在师生共鸣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学生热烈的回应和活跃的思维,达到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我在上高尔基的《海燕》时,就率先进行了范读,我高亢、有力充满激情的朗读赢来了学生的满堂喝彩。所以指导学生的朗读,我们老师很有必要先来一次范读。

在指导朗读的时候,要让学生根据不同课文的情节,不同的情感表达,根据不同人物的神情、语言、动作、心理的活动等,读出不同的感情来。课堂朗读的时候可以采取自由读、配乐读、对比读、重点研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再现文中描述的情景,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展。如教《变色龙》一课,可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学生想象警官奥楚蔑洛夫当听到狗的主人地位不同时的心理状态,结果学生朗读绘声绘色,听者也感受到作品的内涵。

诸如此类适合朗读的课文非常多,老师只要指导好学生的朗读,就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充满激情,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而且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

4.创设生动情境,引发激情

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并随着情境的变化而有所升华和深化。语文教学之中,教师若能紧扣描写人物的细节、把握事物的具体神态,设置适宜的情境,将课文内容用图画、录像或实物等方式直观反映出来,让学生通过情感体验去感受、去品味,就可以达到与文章的作者激情相融情感共振之目的。教学时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美之所在,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引导学生去发现、感受、品味蕴涵在字里行间的人情美、自然美、语言美。电教媒体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将行、声、色、光综合运用,能有效地渲染气氛,创设生动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课文内容、思想情感。

比如学习朱自清散文《春》,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无限美好的春天图景,结合课堂上所描述的意境,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反复品味“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真正感悟春天的风采,唤起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学习《听潮》一文,可以运用作者所描述的意境,从情态和声音两个方面让学生想象“海睡”时平静美和“海醒”时的雄壮美,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和作者的心融为一体。学习《皇帝的新装时》,可让学生表演展示新装的课本剧,让学生能形象地体会到皇帝的虚伪和可笑;学习《核舟记》时,可让三个学生模仿文中三人读书的情景,学生自能对文中所写心神领会;又如《孔乙己》中孔乙己给孩子们茴香豆时,看到他们都望着碟子,便“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这一细节写出了孔乙己贫穷饥饿的境况,突出了他极度恐慌的心理。教师若变戏法一样,也用手去罩住一碟豆子,现身示例,模拟情境,学生定会对孔乙己悲惨遭遇持同情态度,不再对孔乙己心灵孤寂只有在年幼无知的儿童面前才偶尔开怀一乐抱讥讽嘲笑之态。

通过这样经常性的置身于可知可感环境的情感体验,同学们的学习激情与课文中包含的“献身正义、嫉恶如仇、鞭挞邪恶、改造社会、一诺千金”等情感便融为一体了。

总之,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体会到,语文课只要注意上述的四点,一节语文课就拥有了激情,学生的学习激情会四射,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也不再是一句空话。当然,用激情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绝对不是要热热闹闹的表面效果,而是让学生变“厌学语文为乐学语文“。让我们每一个老师都挥洒生命的激情,弹拨动听的情感之弦,谱写语文教学的魅力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