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地图、技术路线图和技术预见融合集成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1-11
/ 2

专利地图、技术路线图和技术预见融合集成研究

叶继涛

1.专利地图、技术路线图和技术预见融合集成研究的背景1.1概念理解。在研究专利地图、技术路线图和技术预见融合集成的背景之前,要搞清除技术预见、专利地图和技术路线图的含义。1.1.1技术预见。对于技术预见定义,目前公认的是英国技术预见专家马丁(B.Mar)的观点,就是对未来较长时期内的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系统研究,其目标是确定具有战略性的研究领域,以及选择那些对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最大化贡献的通用技术。1.1.2专利地图。专利地图就是将专利信息进行图表化归纳和“地图化”,将总申请专利获准件数、各个国家、公司、发明人、各个专利被引用情形、技术生命周期等专利统计分析信息整理成图表。形象的讲,专利地图就是政府产业决策部门和企业负责人与竞争对手进行博弈、对抗、合作的“作战”战略情报地图,有了它,决策者就可以做到“知此知彼,百战不殆”。1.1.3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图是对某一特定技术领域的未来延伸的看法,并将这些看法图示化,这些可视化的图表集中了集体的智慧和最显著的技术变化的驾驭者的看法。1.2国内外实践。技术预见、专利地图与技术路线图作为科技决策的辅助工具,在国外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应用的层面包括跨国的、地区性、宏观的、中观或微观等层面,大大提高了科技管理水平。技术预见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起源于美国的技术发展趋势预测,经过改进后演变成技术预见,很快为其他发达国家所运用。日韩政府提供专利地图免费服务,大力推广专利地图应用,如今在日本,专利地图的使用率达86%;韩国政府为了协助企业利用专利信息,在许多技术领域收集专利信息并制作成专利地图放在官方网站上,供企业免费下载。专利地图、技术路线图在我国还处在研究的起步阶段。在中国大陆,相关机构开始了专利地图和技术路线图的研究,比如,信产部的手机行业专利地图已初具雏形,但国内对专利地图的研究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总的看来,大陆地区在专利地图以及技术路线图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真正深入研究专利地图的机构和人员很少,炒概念的居多。1.3融合集成背景。从大的趋势来看,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各国政府正在积极探索政府治理模式改革,建立服务型政府,需要加强决策过程中借用“外脑”资源,需要相关利益人积极参与决策过程,凝结共识。同时,决策科学化需要不断创新决策方法,增强科学决策。从科技管理过程来看,科技发展战略的制定需要汇集全社会的智力资源,群策群力,科技发展规划的实施需要前瞻性的技术路线图,自主创新需要有专利地图分析。1.3.1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必然选择,科技决策科学化民主化需要创新决策方法。科技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社会化本身也是需要随着外界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每一种科技决策辅助方法也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背景,需要加强不同的决策辅助方法之间的优劣互补和综合运用。1.3.2科技规划实施需要前瞻性技术路线图来支撑。每年如何来如何落实这些规划的项目,这是新时期科技决策难点,往往是“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到头来还不如领导的一句话”。而技术路线图在解决科技发展规划的实施上具有自己独特的作用,通过专家的群体智慧,并运用科学的咨询决策程序,形成技术发展的发现需求、发展能力、发展路径,可以根据他来监督科技研发的执行情况。1.3.3自主创新的落实要系统综合的决策信息系统。为落实我国的自主创新战略,2006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刚要确定了未来15年力争取得突破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这些重大科技专项如何具体化实施,不能只依靠科技精英和个人权威说了算,而是需要制订详细的技术路线图,并建立在科学依据的基础上,包括专利数据分析、技术的网络文本数据信息、人才、技术发展现状信息、产业发展信息、政策法规信息。同时,还要根据外界环境变化和技术发展,动态修改技术发展路线图。

2.专利地图、技术路线图与技术预见关联融合研究在研究专利地图、技术路线图与技术预见差异的基础上,从预见理念的融合与发展、预见原理的对接与关联、预见方法综合与集成等方面融合研究,不断完善预见方法。2.1技术预见与专利地图的差异比较分析。①定性与定量的差异。目前通用的技术预见方法有定性的,有定量的,还有技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但主要的技术预见方法多数是定性的,如头脑风暴法、关键技术法等都是定性技术预见。而专利地图主要是通过对公开专利数据的检索,某个领域的专利在国别、法人、申请时间、发明人的数量分布情况,通过模型计算技术的生命周期,侧重数量上的分析。②着重现状与未来的差异。目前专利地图是侧重过去的技术现状展开描述,对未来的技术发展预测也是短期的,一般是1~2年的预测。而技术预见跨度为5~15年。③宏观与微观的差异。技术预见一般用于大领域整体扫描和宏观预见,或者大专题的行业技术预见,而专利地图一般适用企业的产品技术预测,多数应用在企业的技术规划中,属于微观或中观层面的预测。2.2技术路线图与技术预见差异比较分析。传统的技术预见更加倾向于如何选择关键技术和通用技术,从技术预见的定义也能说明这一点,技术预见就是要选择那些能为社会发展带来最大利益的关键技术和通用技术。而技术路线图包括了空间和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反映了在给定时点上科学技术项目、产品项目和市场开发之间的联系,时间维度表示各类别及其之间联系的演变,这样就可以使技术项目在执行的过程中有据可依,公众也可以根据技术路线图来监督技术执行主体的管理情况。2.3专利地图、技术路线图与技术预见融合。专利地图、技术路线图和技术预见在我国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未见到相关文献来研究它们之间的融合集成。本文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探讨它们之间的融合集成,首先是理念上的融合,这是前提和基础。其次是预见原理的对接与关联,这是构建科学性预见的关键。最后是预见方法的综合与集成。2.3.1预见理念的融合与发展。自本世纪初技术预见自己本世纪初引入我国的科技管理之后,国内很多研究人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建立一套比较适合中国国情的技术预见活动开展方法。国内学者认为技术预见的基本理念是“整体化前瞻,系统化选择,最优化配置”。但从实施效果来看,这些方法组合对落实“整体化前瞻和系统化选择”比较有效,但在落实“最优化配置”的效果有限。因此,首先通过专利数据的客观分析,可以有效弥补专家报告的主观性和个人因素。其次,通过技术路线图与技术预见的融合,可以弥补传统预见方法在最优化配置的无能为力,增强预见项目可执行性。再次,技术路线图的理念强调过程性,通过技术路线图解决问题的价值体现在制定过程,而不是路线图本身,在制定过程碰撞火花,形成共识。2.3.2预见原理的对接与关联。一是技术预见与专利地图的关联可以体现以下几个方面:通过专利地图分析国外的发展态势,通过专利地图分析国内的研发态势,通过专利地图分析和找出地方的研发优势。专利技术一般只是一种技术构想,并没有产品化,因而专利技术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前瞻性,代表了未来的技术方向。因此,构建基于专利地图的技术预见方法,可以预见未来技术的发展走势,为自主创新装上导航器。二是构建基于路线图的技术预见方法,把技术预见的基本理念、基本假设和原理应用到技术路线图中来,融合专利、产业经济和相关政策信息,使预见的趋势、需求和聚焦的重点可以用图示来表示。促使技术预见“有路可循”,自主创新有路可走。2.3.3预见方法综合与集成。1989年,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了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一是完善技术预见方法体系,即加强专家组法、文献计量法、专利地图法、情景分析法和技术路线图法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用,建立综合的预见方法体系:在研究现状与基础主要使用文献计量(基础领域、国内外比较)、专利分析(高新技术领域)、专家组法(产业技术领域);在研究未来需求时借助情景分析法和专家组法;在支撑5年规划时应用大规模德尔非法进行整体扫描预见,在专题技术预见应用技术路线图法、德尔菲法和专利地图法。

3.构建综合科技决策工具模式,促进产业自主创新技术预见方法综合集成目前在国内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综合预见方法,开发技术预见软件,建立技术预见信息库,提高辅助决策效率,长期开展战略产品的综合预见研究,促进产业自主创新。同时,加强对技术预见作用的宣传,充分认识技术预见的社会公益性,加大对技术预见长期投入,推动技术预见成果的社会化。3.1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综合预见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科技决策的重要辅助工具——技术预见,目前已经发展了多种预见方法,但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因此,首先研究和改进技术预见方法,把每一种技术预见方法的应用范围、预见原理、预见程序、预见效果、方法特点、长处短处都研究清楚,再根据这些要素把不同的预见方法进行排列组合,建立综合集成的预见方法。其次,建立规范的综合预见方法程序,根据不同的预见方法集成组合以及相应的预见开展程序。再次,建立规范的预见研究报告模板,根据选择的不同的预见方法组合,建立相应的预见报告研究模板,使预见报告的逻辑更加清晰,内容简洁有力,便于决策参考。3.2开发预见软件,促进科技决策自动化。根据不同预见方法的原理,建立预见数学模型(包括公式化的模型、逻辑模型、看量化的模型),然后根据数模模型来编写计算机程序,运用某种合适的技术语言建立比较友好方便软件界面,实现不同预见方法的模块化。有了专门的技术预见软件,用户只需要掌握软件的操作,就可以自动撰写技术预见报告,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技术预见的研究效率,缩短研究周期。3.3建立信息库,促进科技决策信息化。信息是科学决策的基础,没有有效的信息来参考,决策资讯工作就无从谈起。因此,要高技术预见工作,就必须建立系统的技术预见信息库,并能将预见信息库定量化、数据化,转化为数据库,能被预见软件识别和运算(数学计算和逻辑运算)。我们认为,综合基础的技术预见信息库至少要包括:专利数据库、技术清单库、专家库、文献数据库、调查统计数据库等。同时,要运作好信息库,需要预见人员平时不断收集相关的数据信息,分类整理,并把这些信息编码化和代码化,然计算机能够识别和计算。3.4开展战略产品的综合技术预见研究。作为我国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载体和体现形式,战略产品是产业技术自主创新的最终商品形式,因此,战略产品的细化规划需要科学谨慎对待,否则,一旦决策失误,便偏离了自主创新的方向,损失不可估量。同时,战略产品属于新兴产业领域,技术发展迅速,具有长期性、带动性和战略性,需要经过长期培育才能发展起来。因此,开展战略产品的综合技术预见,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有助于提高产业技术竞争力。首先,开展战略产品的综合技术预见,能有效提升战略产品决策管理的水平。其次,专利地图与技术预见结合,为战略产品的自主创新保驾护航。最后,专利地图与技术预见融合,有利于提高战略产品发展建议水平和科学客观性。3.5转变观念,强化认识技术预见公益性。技术预见政府职能的社会衍生,是政府科技管理“谋段分离”的产物,是为了强化政府的管理职能,而将决策咨询专业化、社会化,提高决策咨询的水平。因此,首先政府转变观念,不应认为技术预见可有可无的东西,应该把政府层面的技术预见当作一项公益性的事情来推动,应当作政府的社会事业来投入,有稳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保持预见机构的独立性,不受其它非公共利益的影响。其次,政府部门加强对技术预见服务资源的整合和协调,引导技术预见承担机构与社会科技信息库资源拥有单位开展合作,以此来充实技术预见的情报信息,提高技术预见的可靠性。参考文献

[1]丁云龙、谭超.作为技术预见工具的技术路线图及其应用前景[J].公共管理学报,2006(4):39~42

[2]叶继涛.基于路线图的技术预见方法探讨[J].科技与经济,2008(2):3~6

[3]叶继涛.技术预见与专利地图关联研究[J].科技与经济,2007(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