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民主环境,培养语文创新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1

创设民主环境,培养语文创新能力

王彬

王彬山东省寿光市洛城二中262700

语文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民主、平等、愉悦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条件和基础,能够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这在新课改的今天尤为突出。那么如何来创造适于学生创新的民主环境呢?

一、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引导学生参与创新

1.语文课堂上教师要营造轻松、民主的创新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都参与到创新活动中来。此时的教师不应以权威者自居,而是以引导者、促进者的身份出现;而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受体,而是一个思考者和接受者的综合载体。教师应主动走下讲台,缩小与学生的空间距离,教师在教室中站立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参与教学的强度及参与时间的长短,因此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去接近学生,来到学生中间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以达到信息共享。

2.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亲切态度当作一种奖赏和鼓励,从中感到温暖。教师要用亲切和蔼的态度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在认识上获得情感满足,主动地参与创新活动。

3.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从而形成一种敢想、敢说、敢做的气氛。

二、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的独特见解,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发现和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见解,大胆发表个人独特的看法,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标新立异,允许多种见解存在,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温暖而有鼓励性的课堂气氛能够在心理上给学生一种安全感。

三、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头脑中产生的问题越多,他们对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和新教材的兴趣就越高。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却很少看到学生向老师提问的情形。究其原因,由于教师包办,学生只好依问而答,久而久之,学生一是不敢问,二是不知从何问,让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是创新意识的一种表现,它可以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学生只有善于质疑、敢于质疑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发挥,因此教师应激励学生从探索、讨论的活动中提出问题,从新旧知识的联系、比较上发现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切实需要师生进行平等式的、互为信赖的知情交流。学生发表自我见解的表现受问题目标的制约、没有心理压力,才能敢于把自己的疑问和不同意见提出来,才能形成质疑问难的气氛,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四、给学生创造成功机会,使学生不断获得创新体验

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使学生体验到创新带来的乐趣。

1.让学生参与知识创新的形成过程。教师应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善于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打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让他们动脑、动手、动口去获得新知识,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创新的愉悦。

2.课堂上都有发言交流的机会。教师应积极创设生动和谐的气氛,为每个学生提供发言和交流的机会,提倡学生上讲台,提倡学生七嘴八舌,提倡标新立异、互相交流。学生常常为自己独特的见解、优美的朗读而感到喜悦和欢欣。

3.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成绩。语文课即将结束时,教师应注意精心设计让学生表达收获创新的环节,如演讲、知识竞赛等。通过这一环节,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自己所取得的进步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