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例隐匿性中耳炎误诊为分泌性中耳炎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3-13
/ 1

11例隐匿性中耳炎误诊为分泌性中耳炎临床分析

张志敏李国义李全胜陈向军

张志敏李国义李全胜陈向军(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耳鼻咽喉科十堰442000)

【摘要】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隐匿性中耳炎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11例隐匿性中耳炎误诊为分泌性中耳炎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误诊病例经手术证实均为隐匿性中耳炎,术后听力均有提高,无复发。结论:隐匿性中耳炎因为没有鼓膜穿孔及耳漏病史,临床症状与分泌性中耳炎相似,极易误诊为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久治不愈,或疗效欠佳者要警惕中耳乳突内存在隐蔽性病变,颞骨薄层三维CT扫描是减少误诊最重要的诊断方法。

【关键词】隐匿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误诊;颞骨CT

【中图分类号】R76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9-0092-01

隐匿性中耳炎是指具有完整鼓膜的中耳乳突炎症,中耳内存在肉芽组织、胆固醇肉芽和胆脂瘤等病变[1]。由于无鼓膜穿孔和耳流脓病史,病变发展隐匿,临床症状与分泌性中耳炎相似,临床上容易误诊。为了提高对隐匿性中耳及乳突炎的认识,对我科收治的11例(13耳)隐匿性中耳及乳突炎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10年5月间我科收治的11例(13耳)初诊为分泌性中耳炎后经手术证实中耳乳突内有肉芽组织、胆固醇肉芽肿或胆脂瘤等的隐匿性中耳及乳突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中耳胆固醇肉芽肿6耳,中耳肉芽组织4耳,中耳胆脂瘤3耳。11例中男6例,女5例。年龄8岁~50岁,平均29岁。

1.1.1病史特点:病程0.5~20年。13耳次均主诉有主观听力下降,11耳次耳闷,8耳次低音调耳呜。9耳曾多次行鼓膜穿刺术且有7例抽出液体,5耳曾行1~2次中耳置管术。

1.1.2临床检查:13耳鼓膜均有颜色改变,呈暗灰色、棕色或蓝色,11例患者均不同程度鼓膜浑浊、内陷。纯音测定及声阻抗检查采用AA220声阻抗听力计(丹麦国际听力设备公司生产)。纯音测听传导性聋9耳,混合性聋4耳;语频听阈(0.25~4.00kHz)气导的平均值为(44.25±5.50)dB。鼓室压曲线B型7耳,C型及低峰型6耳。高分辨率颞骨CT扫描显示: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密度增高,部分鼓室、鼓窦内有软组织影像。

1.1.3临床治疗:11例(13耳)患者均曾初诊为分泌性中耳炎,其中9耳曾多次行鼓膜穿刺,且有7耳曾抽出淡黄色或咖啡色等中耳积液,穿刺后患者耳闷感有好转,听力提高不明显,3耳曾行l~2次中耳置管术,11例患者经按分泌性中耳炎行鼓膜穿刺或鼓膜置管疗效均欠佳。经过颞骨高分辨率CT检查明确中耳病变后取耳内切口行乳突根治、鼓室探查术并行鼓室重建术。术中发现所有病例中,乳突气房、鼓窦及鼓室内均有积液或胶冻样分泌物,4耳呈咖啡色,9耳呈棕黄色;其中中耳胆固醇肉芽肿6耳,中耳肉芽组织4耳,中耳胆脂瘤3耳。

2结果

术后1~3个月复查纯音测听,听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气导改善40dB2耳,30dB6耳,20dB3耳,l0dB2耳。鼓室功能曲线显示:A型9耳,C型3耳,B型1耳。所有患者随访0.5~4年,恢复良好,听力均有改善,无复发。

3讨论

隐匿性中耳炎是指具有完整鼓膜的中耳慢性炎症,中耳内存在肉芽组织、胆固醇肉芽肿或胆脂瘤等病变[1]。由于无鼓膜穿孔及耳漏病史,病变发展隐匿,临床症状与检查结果与分泌性中耳炎极其相似,均有耳闷感、听力下降、鼓膜颜色变暗或鼓膜有内陷,甚至部分患者行鼓膜穿刺可以抽出液体,而且行鼓膜穿刺或鼓膜置管甚至有一定的疗效,因而极易误诊为分泌性中耳炎,误诊的后果严重者可以导致颅内外并发症,如迷路炎、脑膜炎、脑脓肿、面瘫等。其后遗症有鼓室硬化、鼓室粘连、粘连性中耳炎、听骨损害、感音神经性耳聋等。隐匿性中耳乳突炎症状虽然隐蔽,但并非无迹可循,如反复出现的感染、轻微耳痛或耳闷感,不明原因的耳鸣、听力下降或眩晕,若耳镜检查正常,要考虑本病的可能。分泌性中耳炎久治不愈,或疗效欠佳者要警惕中耳乳突内存在隐蔽性病变[1]。对于上述情况,我们认为,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检查是做出正确诊断的前提,纯音测听、声导抗等检查可反映中耳、内耳的功能状态,有助于诊断本病,而颞骨薄层三维CT扫描是最重要的诊断方法[2],对显示中耳病变的程度和范围,确定是否手术治疗很有帮助,是减少误诊的重要辅助检查。

参考文献

[1]邓云,陶自珍,黄世凡.隐匿性中耳炎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医学工程,2007,15(10):842-844

[2]谢红波,李子平,杨旭峰.颌面部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05,13(1):4-6

作者简介:张志敏(1978.11-),男,本科,住院医师,研究方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临床知识及技能。通讯作者:李国义,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