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大出血的护理体会吴婵玉李宝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产后大出血的护理体会吴婵玉李宝仙

吴婵玉李宝仙

吴婵玉李宝仙(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妇产科834000)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大出血的原因及护理体会。方法:对在本院发生产后大出血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患者成功止血,母婴安全。结论:制定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案,是挽救患者生命,减少母婴死亡的关键。

【关键词】产后大出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6-0225-02

产后大出血是指产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500ml,或者产后24小时至6周时间阴道内异常出血。产妇精神过于紧张、胎盘滞留、凝血功能障碍、子宫收缩乏力等是产生产后大出血的主要原因。产妇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可迅速发生失血性休克,危及孕产妇生命安全,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1]本文对自2007年3月~2012年3月笔者所在科室住院分娩出现产后大出血的58例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了导致产后大出血的原因以及护理体会。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07年3月~2012年3月笔者所在科室住院分娩出现产后大出血的58例病例。其中在本院分娩52例,外院分娩以后以产后出血转入院6例,年龄最小者20岁,最大者42岁,平均30岁。7例为双胎妊娠其余为单胎妊娠。分娩方式:剖腹产36例,阴式分娩22例(其中吸引产2例,臀位牵引2例,顺产18例)。出血量:500-1000ml25例,1100-1300ml16例,1400-1600ml10例,≥1700ml7例。

1.2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49例,占84﹪;凝血功能障碍2例,占3﹪;胎盘因素4例,占6﹪;产道损伤3例,占5﹪。有妊娠合并症29例,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50例。有产前检查50例,无一次产前检查8例。转规:治愈55例,占95﹪;死亡0例,占0﹪;转院3例,占5﹪。

1.3护理措施

1.3.1抢救护理

(1)一旦病人出现产后大出血,抢救人员应立刻到位,指定一人负责指挥,其他人员分工合作使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神志变化。观察皮肤、粘膜、嘴唇、指甲的颜色,四肢的温湿度及尿量,及早发现休克的早期征兆。密切注意子宫复旧情况。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必要时使用留置针头。做好输血前的准备工作,以维持足够的循环血量。正确掌握静脉输液的速度,以免输液过快、过多而发生肺水肿。

(3)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及时地吸氧,采取双鼻导管流量4~6L/min。吸氧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吸氧的效果。

(4)经手按摩子宫底,刺激子宫收缩,从而使子宫壁血窦闭合。

(5)迅速协助医生抢救,边查原因,边及时有效地止血,准确收集并测量出血量、颜色、气味及有无凝血块等。

(6)取平卧位,必要时取头低足高位,有利于下肢静脉血回流,注意保暖,预防并发症。

(7)置导尿管,保持尿管通畅,注意尿量及颜色,做好各种记录,特别是生命体征变化及出入量。

1.3.2一般护理

(1)保持环境清洁,室内通风30min,每天2次,定期消毒。

(2)保证产妇充足睡眠,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饮食,多食富含铁的食物,宜少量多餐。

(3)病情稳定后鼓励下床活动,活动量应逐渐增加。

(4)早期指导,协助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可刺激子宫收缩,以利恶露排出。

(5)保持床单的清洁、平整干燥,经常更换卫生垫,使滋生细菌的培养基减少。

(6)保持会阴清洁,每日用0.5%的碘伏棉球擦洗外阴二次保持会阴清洁,并用有效抗生素。

(7)还应指导产妇及家属如何加强营养,促进身体早日康复。并使其明确产后复查时间、目的、意义使其能按时接受检查,以核实其身心康复情况调整产后指导计划,使其恢复的更好。

1.3.3心理护理

(1)护理人员应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同情心,耐心听取病人的叙述,给予心理支持。

(2)适当地告诉产妇有关的病情,增加产妇对病情的了解,增强其安全感。使患者感受到温暖,增加康复的信心。

(3)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如抚摸或帮其擦汗等,传授产妇一些放松疗法:参与照料婴儿、与婴儿沟通,听音乐等,分散其注意力。

(4)医护人员在为产妇诊疗护理过程中,以精湛的业务水平、强烈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良好的服务态度,赢得产妇及家属的信任感,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结果

58例产后大出血的患者经过积极抢救,精心护理后均无生命危险,全部都达到了有效的止血,得到了成功的救治。对患者进行的产后42天随访中,无一例出现相关并发症。

3体会

3.1做好产前产时的监测及时发现导致产后大出血的高危因素,及时给予恰当的预防治疗措施,对减少产后大出血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产后大出血的孕妇多为高危妊娠者,且有大出血的高危因素如:产后大出血史、人工剥离胎盘史、剖宫产史、5次以上分娩史、2次人流史、子宫肌瘤史、高血压、贫血等病史。妊娠期有:双胎、羊水过多、巨大儿、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分娩期有:宫缩乏力、产程延长、急产、难产、阴道手术产、剖宫产术、胎盘滞留等。[2]

3.2产后大出血抢救其重要的一环在于及时发现与处理。因此,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科学态度做好病情的观察,对产妇要严密观察其子宫收缩情况,注意阴道流血量及宫底的高度。当产妇出现产后大出血时,工作人员必须保持镇静,有条不紊地做好抢救工作,同时以良好的沟通技巧与产妇交谈,消除其恐惧心理。积极配合医生争分夺秒地做好各项工作。[3]

3.3产后大出血高危因素和孕妇保健水平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孕产妇接受保健水平越低产后大出血后不良结局的危险就越高。因此,我们必须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全民的卫生保健意识。

3.4产科人员要严格观察,特别是严格掌握缩宫素的应用指征使用缩宫素时要严格执行使用常规,严密专人观察,记录宫缩情况,确保产程安全有效,把产后大出血的发病率降至最低。

3.5提供心理支持,认真做好心理护理。产妇发生大出血之后虽然生命得以抢救,但由于大量失血,产妇面临体力差、活动无耐力、生活自理有困难等问题。对上述情况应鼓励产妇说出自己感受,及时给产妇及家属提供心理安慰和帮助,指导其如何加强营养,有效地纠正贫血,逐步增加活动量,促进身体早日康复。做好出院指导,嘱其出院后继续观察子宫复旧及恶露情况。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殷继荣,肖小云.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医学信息,2009;2611-2612

[3]张运平,刘晓红.产后出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