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南宁市特色小镇建设的有效路径——非遗特色小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3

推进南宁市特色小镇建设的有效路径——非遗特色小镇

梁妮1陈钰文2

1.南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西南宁530028

2.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广西南宁530022

摘要: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通过分析南宁市特色小镇建设情况,结合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情况,提出非遗特色小镇是南宁市特色小镇建设和非遗保护传承有效结合的新路径之一。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小镇;非遗特色小镇

2018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国各地都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南宁,处在打造“南宁渠道”,打好“东盟牌”、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等战略背景下,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以保护传承非遗的角度和视野来分析南宁市特色小镇建设,对探索创新具有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和道路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一、南宁建设特色小镇的基本情况

(一)特色小镇的本质意义

“特色小镇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以产业为核心的社区营造,产、城、人融合,生产、生态、生活兼顾的发展理念”。特色小镇在国内缘起于浙江。2015年,浙江省将建设特色小镇列入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一批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旅游功能的特色小镇,作为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和改革创新的载体。但“特色小镇”并非浙江首创,北京、天津、黑龙江、及云南、江西等地都曾提出过建设特色(小)城镇。而浙江特色小镇提出“产城融合共生”的发展模式却得到一致的看好。所以特色小镇特点在于特色,核心要素是产业。

(二)南宁特色小镇建设进展

目前南宁特色小镇的挖掘、建设尚处于起步初期。201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提出培育一批广西特色小镇。2017年,南宁市公布了首批南宁特色小镇培育名单:分别为横县校椅镇(现代农业)、六景镇(工贸物流),青秀区伶俐镇(航空旅游、生态养生)、马山县古零镇(运动休闲),隆安县那桐镇(现代农业),武鸣区双桥镇(特色全域农业旅游),邕宁区八鲤(高端制造),高新区林科小镇(林业科研创新)等共8个特色小镇以及发展方向。2018年初第一批广西特色小镇名单公布,南宁市获得两个:茉莉小镇—横县校椅镇和林科小镇—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广西14个国家级特色小镇名单上,南宁市横县校椅镇位列其中。

(三)南宁特色小镇存在问题及难点

一是起步晚。目前南宁市缺乏一定的龙头企业支撑,在立足于特色,以产业为核心,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上明显经验不足。二是制度保障上待完善。南宁特色小镇培育阶段验收评估细则于2018年年初刚印发实施,制度建设还在摸索阶段。三是创新集聚及产业层次不高。南宁市目前初步认定22家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但进入自治区级别的仅有9家。其中特色小镇融入度不高,没有打响招牌,产业集聚度远远不够,行业影响力和商业模式及创新有待加强。四是规划及发展要素上受制约。《南宁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提出构建“一区两片”,即中心城区、文化旅游发展片区、县域经济发展片区空间结构。但目前除上林至马山有二级公路连通外,马山至隆安、隆安至上林仍需借道而行,基础设施配套落后,交通轴和产业轴都不明显。

二、非遗特色小镇的概念和建设意义

(一)何为非遗特色小镇

非遗作为一个区域或族群的名片,天然具备成为特色小镇的“特”字来源。例如浙江的黄酒小镇、贵州的茅台小镇、成都的宽窄巷、佛山的岭南新天地,其实都是非遗的文化空间呈现。特色小镇不过是依托这些本土的特色文化来凸显其“特”,进而将产业链条延伸至旅游、文创等范畴。而非遗特色小镇是依托自身区域、族群的非遗资源培育、建设为非遗鉴赏、传承、休闲、体验、观光、旅游,宜居宜业,彰显非遗特色的风情小镇。文化部非遗司原巡视员马盛德指出,理想中的“非遗特色小镇”应该是这样的小镇:“能让非遗成为民众自身的生活,这些民众就住在自己的街道里,这些街道本身就很有传统的味道,可能它的饮食文化是最主要的特色,可能那里的传统工艺是它最主要的特色,也有可能是当地的民风民俗非常有特色……游客到这个地方来,能融入当地生活,能有区别于大城市的有特色的新鲜感受。”非遗特色小镇,关键在“特色”二字,这个特色应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形成一定的氛围,把非遗与当地老街、建筑和民众常态化的生活结合在一起。在这个小镇里,要“见人见物见生活”。

(二)南宁的非遗资源丰富

非遗特色小镇的建设,既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保护和传承非遗的有效途径。南宁是一座有着169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丰富多彩,2007-2017年10年期间,公布了七批共17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及六批共133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截至2017年底,南宁市县(区)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共405项,主要集中在城镇和乡村。依托这些丰富的城镇乡村非遗资源,创建非遗特色小镇非常有优势。目前南宁市非遗保护方式主要有立法、建立数据库、建设传承基地和传承示范户、文化生态保护区等。从非遗特色小镇概念上看,首先源于地域,可以是一个村镇、一个集群、一个街区等。这个地域内的非遗资源突出,至少有1项以上,主题突出、特色明显,传承保护有效的市级以上非遗名录项目,且当地群众支持和参与度高,有较广泛的影响。为此,从南宁本身的城镇地域特性来看,非遗特色小镇是推进南宁市特色小镇建设的有效路径之一。

(三)建设非遗特色小镇有何意义

非遗特色小镇是解决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缓慢,房地产热,经济冷,特色产业不热不冷的最佳平台,是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系列问题的集大成者,可以解决当前社会很多发展不均衡问题的有效途径。

1、保护非遗,创特色小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遗是各族人民独特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世代相传、活态流传的非物质形态的民族历史文化,具有其独特性和丰富性。依托当地特色非遗资源创建特色小镇,是不同于其他地域而独有的传统文化资源,是特色的、鲜活的、独有的特色,是对非遗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的保护,也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有效方式。

2、传承非遗,助推小镇发展。非遗特色小镇,就是以特色非遗资源为基础,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方式,传承和弘扬独具特色的区域传统文化,影响和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区域。非遗特色小镇意味着发展特色产业,吸纳非遗全产业链从业者的参与,包括非遗传承人、设计人员以及各类相关机构、企业,为房地产业实现由中心城市向城郊和农村腾挪提供了具有吸引力的新契机,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展。

3、发展非遗,提升文化自信。打造非遗特色小镇的过程,是发展当地非遗、弘扬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通过增强和发展文化软实力,提升百姓文化自豪感和幸福感,坚定民众文化自信,为当地文化场馆建设、文化礼堂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开拓空间。

4、依托非遗,振兴乡村繁荣。打造非遗特色小镇,将保护非遗的主体转向社会大众,通过非遗保护传承方式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坚持弘扬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前提下,依托非遗特色小镇的建设,带动乡村文化旅游、乡村文化节庆等衍生产业发展,提升乡村整体文化生态,振兴乡村繁荣发展。

5、创化非遗,实施精准扶贫。非遗资源基本集中在城镇和乡村,掌握非遗技艺的也基本是农民,将非遗和扶贫结合,是让非遗更好地传承发展,也是攻坚扶贫的重要方式。非遗,不能单单停留在保护层面上,而要走进市场,走入生活,才能衍生更强的生命力。通过把“非遗”与“扶贫”紧密结合,积极探索“精准扶贫、技能就业”的非遗帮扶模式,通过技术传授和技艺培训,探索出适应市场、具有市场生命力的非遗衍生产品,实施非遗精准扶贫。

三、如何构建南宁非遗特色小镇体系

(一)依托本土固有非遗资源,找准特色,独创一格

特色是小镇发展成败的关键。南宁已具备条件,五县七城区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各有特色,比如武鸣区的壮族三月三、骆侗舞、罗波庙会,青秀区的芭蕉香火龙、麒麟舞、庙会文化,江南区的平话山歌、春牛舞、旦家婚礼,兴宁区的多声部平话山歌、南宁民谣、开年习俗,西乡塘区的南宁傩舞、大王节、下楞龙舟节,良庆区的壮族嘹啰山歌、香火龙舞、香火球,邕宁区的广西八音、壮族抢花炮、点米成画,横县的壮族民间故事百鸟衣、南山白毛茶、茉莉花茶制作技艺,隆安县的红良打铁、构树造纸、壮族芒那节,上林县的四六联民歌、瑶族山歌、瑶族猴鼓舞,马山县的会鼓、三声部民歌、壮族刺绣,宾阳县的炮龙节、壮族织锦、邹圩陶器等。可以依托这些当地固有的非遗特色资源,根据个性化和差异性创造与众不同的非遗特色小镇,打破千篇一律的城镇化风格。

(二)依托非遗类别中可市场化的项目,强化产业,有镇有产

南宁市非遗代表性项目有十大类别,分别是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和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这十大类别中可市场化、产业化和商品化的项目主要是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这三大类别。当然,其他类别项目也可以市场化,比如观赏性的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与杂技、民俗。又比如壮族的刺绣、服饰、织锦,点米成画、五色糯米饭、扬美豆豉、宾阳酸粉、生榨米粉,横县鱼生、大棕,扬美沙糕、梅菜,灵马鲶鱼、高峰柠檬鸭,以及茉莉花、白毛茶,南宁铁鸟酱料、邹圩陶器,壮医经筋疗法、药物竹罐疗法,等等。将这些非遗项目产业化,通过占有市场,从而实现南宁居住的城镇,有产业有发展,更有持续性。

(三)依托非遗资源的丰富多彩,植入文化,有镇有文

南宁古属“百越之地”,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居住着壮、汉、苗、回、满、侗等35个民族,拥有浓郁的本土文化。同时又具有岭南文化,明清以后广东商人,逐渐进入广西经商,到达邕州(今南宁)横州(今横县)等地,将岭南文化传播至南宁。非遗发展传承既依存当地人文环境,又依托丰富多彩的非遗资源,通过深入挖掘涉及48个民族、84个镇、15个乡、3个民族乡、22个街道的405项县(区)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可以着力于本土文化资源,利用个性化的非遗资源,从外到内,从建筑到人文,积极打造有文化、有传统、有特色的南宁非遗小镇。

(四)依托乡村非遗的多样,整合资源,共筑强镇

从现有的非遗保护和传承方式来看,南宁过去的十多年,基本是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的方式方法还比较单薄,产业化发展和传承基本没有什么创新和联动,主要依靠项目本身的单一发展和市场化,随着南宁城镇化发展、时代变迁,某些项目存在濒危和失传风险,比如壮族干栏营造、构树造纸、壮族织锦、油纸伞、传统制陶技艺等,随着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离世或年轻一代不愿承传等因素,正慢慢消失。纵观整个南宁市,集中性的非遗产业几乎没有,非遗特色小镇的建设更是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走在非遗产业前沿的主要有依托五色糯米饭非遗项目而创办的广西壮乡民俗文化有限公司,从壮乡传统美食和民俗切入,传承创新壮乡民俗食品,形成开发、生产、销售一条龙服务的非遗产业化。而非遗特色小镇的建设,目前代表性的主要是青秀区南阳古岳的非遗小镇,小镇依托的是出生于南阳镇的文化名人古笛而建,吸引了壮族织锦、壮族服饰等一些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创建工作室,但由于古岳本身文化底蕴稍薄、交通环境不佳,原住民不多且不是按特色小镇标准建设,更多的放在了旅游和开发上面,目前正想办法转型,朝非遗特色小镇方向努力发展。为此,南宁的非遗特色小镇建设迫切需要整合资源,做大做强特色小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说的那样,让人民群众“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通过非遗小镇的建设,让老百姓既能守住养育自己的一方水土和文化,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能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构筑宜居宜产的特色小城。

非遗特色小镇是推进南宁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路径,也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手段。推进非遗特色小镇的建设,探索“非遗小镇+保护”、“非遗小镇+旅游”、“非遗小镇+扶贫”、“非遗小镇+产业”等保护发展模式,积极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备、产城融合、富有魅力的非遗特色小(城)镇,极力推动南宁市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彦成,“非遗小镇”的营造逻辑[J].产业地产,2017.14.027.52-55.

[2]曾江,慈锋.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特色小镇建设[J].宏观经济管理,2016年第12期:51-56

[3]朱莹莹.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嘉兴市为例[J].嘉兴学院学报,2016年3月第2期第28卷:49-56.

[4]陈爱红,竺蓉.探索非遗保护传承新路径:宁波打造“非遗特色小镇”[N].中国文化报,2017年5月12日,第005版.

[5]卢森林,平懿,吴丽华.非遗资源融入旅游文化小镇保护与利用研究[J].旅游管理研究,2015年12月下半月刊: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