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发展实体经济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1

对发展实体经济的几点思考

王晓华

莱州市委党校

摘要:实体经济指物质的、精神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生产和服务,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是实现转型升级的主要承载。当前,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全力做好实体经济这篇大文章,是我们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关键举措。

关键词:发展实体经济思考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深刻变化,正处在增长速度的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三期叠加。在经济新常态条件下,机遇与挑战并存,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很大。

一、实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1、实体经济本身的问题,比如成本高,融资难,外需不足等。企业内忧是劳动成本的提高,按劳动法,企业用工必须买五险。比如:我市的石材产业,处于传统产业边缘化,企业自身缺乏打造百年企业的打算,打品牌的企业少,半途而废,而进行多元化发展引进科技的少。而制造业面临的困境:一是市场拉动不了,产品同质化,二是劳力紧缺,三是资金紧,四是科技创新少。政府扶持企业,许多企业资金转移,投房地产,炒股,不务正业,许多企业亏空。

2、虚拟经济冲击。近来年,电商发展迅猛,但线上线下尚不能协调,冲击实体店经营模式,使大批个体经营户也转向虚拟经济,炒股票,炒房产,理财产品,特别是民间借贷异常火爆,极大地冲击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和转型,使实体经济陷入困境。

3、环境生态的要求提高。我市产业比较低端,石材、塑料、化工等高污染行业的存在,给我市造成环境生态压力,节能减排任务重。

二、发展实体经济的几个对策建议

1、正确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

一是要积极推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如果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金融资产和交易就没有坚实的基础。发达稳健的实体经济对提供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实体经济,企业是基础。要抓园区建设,中小企业创业园等,抓招大商大招商,促企业落地,尽快开工投产,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二是适度发展虚拟经济。适当发展虚拟经济,对提升实体经济有推动作用,要积极探索虚拟经济的新形式和交易方式新技术,促进实体经济证券化、货币化和资产证券化开发,创新保值增值的金融衍生工具,作为虚拟经济的重点。要注意引导虚拟经济回归实体经济。房地产、政府的土地财政就助长虚拟经济发展,挤压实体经济,要采取措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2、提振企业家发展实体经济的信心。由于实体经济投放成本高,产出周期偏长,利润空间有限。近年来,我市实体经济发展受到较大的冲击,必须尽快解决难题,提振实体经济企业家的信心。要“智转慧”的创业创造创新,提高企业家素质,坚定发展实体经济。

3、发挥市场决定作用,从改革入手,搞好银企关系。要处理好银企关系,为实体经济松绑,出台减税优惠政策和小额贷款规则等,鼓励上市直接融资。当前贷款贵、贷款难的一个关键就是金融主管部门要牢牢抓住“利率”这个牛鼻子

4、发展实体经济要注重人才支撑。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度是人才的竞争。市委市政府提出“人才、人口、人气”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是非常正确,对我市的实体经济将起关键的作用:一是培养一批新型的企业家,做好企业创二代的接班引导工作。市商会配合市有关部门正在做这项工作,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人才和技术工人队伍;二是大招商、招大商,引进科技含量较高的大中型企业,加速科技孵化,改造提升现有企业,引进人才支撑企业的发展、创新、壮大和上市;三是石狮市实行居住证制度,走在全省全国的前面,这种制度大大提高了外来务工人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大量有熟练技术的工人和管理人员留在石狮,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5.企业要加强精细化管理,在两个“全产业链”上实现突破。一是在全产业链融资上加快突破,在上中下游各环节,依托产业投资基金、工业信托、融资租赁等金融业态,创新实体经济融资方式;实行新的企业融资改革,利用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开展境外人民币贷款融资业务,降低融资成本。二是在全产业链管理上加快突破,着力引进和培育创新领袖、创新团队,实施技术、营销模式、售后服务、金融保障四位一体的全产业链创新,坚持技术创新与精细化管理创新、尖端创新与微创新有机结合的多元化创新,建立起大企业与中小企业联动的创新集群。

6、坚持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的发展理念。发展实体经济如何找到“发展与绿色”的平衡点,让新兴产业跑赢落后产业,已经成为我市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严峻问题。政府更应该依靠市场力量和政府政策引导力量,实施绿色治理,实行严格生态环保标准和节能减排,善于调动微观主体实现绿色发展的积极性。同时,要抓建设国家生态市,加快新型染整产业园循环化改造,清洁能源拆除集控区的烟囱、导热油炉、抓观景风貌提升,水系环境治理,跨境流域治理和“四绿”工程和新型社区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无污染少污染的高科技企业,尤其是发展服务业,减少第二产业的比重,建设市强民富宜居文明的新城市,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