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地下三层站设备层布置对车站建筑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浅议地下三层站设备层布置对车站建筑的影响

段建勇

中交铁道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97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迎来地铁建设高潮,地铁建筑设计越来越模式化,成熟化,而地下三层车站也越来越常见。由于车站设计受各种边界条件影响很大,车站建筑布局各异,内部功能布置也因环境条件不同有所区别。设备层布置在地下一层还是地下二层,对车站建筑有着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地下三层;功能布局;设备层;国际机场站

1.引言

城市地铁车站按照建设层数不同,一般分为地面站、地下一层地面厅站、地下二层站、地下三层站和地下四层站。地面站一般设置在非道路下,并且轨面有条件抬升出地面;地下一层地面厅车站一般与侧式站相关联;地下四层站较少,只有在特殊地段环境下才可能会有,并且线站位规划时一般都在尽量避免出现地下四层站;地下二层站是最常规形式,以标准站居多,经济实用,已经标准化成熟化;地下三层站也是常见形式,但是随着城市线网规划日趋成熟,换乘节点越来越多,出现三层站的频率也逐渐增大。本文重点针对没有配线、没有开发需求的标准地下三层车站的建筑设计及功能布局进行分析,并结合具体案例阐述设备层布置在地下一层或者地下二层的优劣。

2.地下三层站的类型

2.1地下三层站的设置条件

如果没有特殊的控制条件,一般车站设计主要还是以地下两层站居多,而设置地下三层站的主要因素有:

1)场地长度受限,两层站布置不下。

2)受外界因素影响,线路标高抬不起来。

3)两线交叉,其中一条线路为地下三层。

4)其他因素。

其中前三点因素最为常见,基本是做三层站的决定因素。

3.地下三层站的功能布局

一般情况下,地下三层站分为站厅层、站台层和设备层。根据设备层布置位置的不同,可以分成两类。

3.1设备层布置在地下二层

国内通常是把设备层布置在地下二层,从而形成站厅层(地下一层)—设备层(地下二层)—站台层(地下三层)的常见格局。这样布置的好处是:

1)出入口提升高度小。出入口基坑浅,基坑规模相对较小,土建造价较小。从地下一层站厅到地面的通行时间短,电、扶梯设备造价低,经济实用。

2)方便与地下二层的换乘站实现厅到厅的同层换乘。

3)设备层集中布置在中间一层,设备布线相对较短,可以直接连通上下两层。

设备层在地下二层的纵断面示意图

当然,这种“三明治”式的布局,弊端也很明显,主要有:

1)车站主体内,站台层至站厅层的公共区楼扶梯贯穿设备层,对设备层的切割空间比较大,造成空间浪费较多。

2)车站出入口覆土厚度(埋深)与地下二层无异,对于有深埋需求的出入口不合适。如附属上方有较大埋深的市政管线,需适当下压附属埋深的情况。

3.2设备层布置在地下一层,站厅层布置在地下二层。

这种布置格局较为少见,一般不适用于和地下两层站同层换乘的情况。其缺点很明显,如出入口提升高度大,附属规模偏大;设备层到站台层的管线长度较长。但是在某些特定环境下,这种布置模式也有其特殊效果。以下以乌鲁木齐市地铁1号线国际机场站为例,简要阐述设备层布置在地下一层时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效果。

设备层在地下一层的纵断面示意图

4.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1号线国际机场站建筑设计

4.1设计概况

车站位于乌鲁木齐市地窝堡国际机场T2航站楼南侧的地面社会停车场内,是地铁1号线工程的终点站同时是与远期5号线的换乘车站。车站主体位于地窝堡国际机场T2航站楼南侧地面停车场下方,沿东西向布置,斜穿停车场。车站东侧紧邻进T2航站楼落客平台的高架路;西侧紧邻出T2航站楼落客平台的下匝道;南侧为机场快速路。

国际机场站总图

国际机场站主体为地下3层双侧式车站,其中地下一层为设备层,地下二层为站厅层,地下三层为站台层。车站主体采用明挖法施工。车站出入口直接与地下二层站厅层连接。

车站外包总长为179.1米,宽度为41.7米。站台长度为140米,匹配6A编组车长。中部岛式站台宽10米,侧站台宽6.95米。

4.2车站建筑布局

4.2.1地下一层为设备层

设备层满布1号线和5号线的设备用房。车站的附属风道与地下一层连接,分别布置在左右两端,充分利用了设备集中布置的优势。由于设备层的使用空间较为集中,实际利用率较大,进而节省下较大的空间。这就为挑高站厅公共区创造了条件。

在公共区上方,设置了中庭,挑高了站厅公共区的空间,创造了良好的建筑空间。

4.2.2地下二层为站厅层

站厅两端布置车站主要设备与管理用房,中部为公共区。由于是两线换乘站,站厅横向宽度达40米,空间较大,常规3.2米的建筑高度与此不协调,会给人以压抑之感。本方案则充分利用上层设备空间富裕的条件,将负一层中部打开,形成巨大的建筑中庭。中庭挑高达12.1米。此高度的立柱,常规截面的柱子高细比过大,不利于应对新疆地区的8度设防等级要求。为了应对这个不利因素,设计将立柱设计成“Y”字型高柱,从而有效解决了结构受力问题,同时柱子横截面也不至于做的过大而有碍观瞻。

站厅施工现场图

4.2.3地下三层为站台层

本站为地铁1号线和5号线的换乘站,双侧式站,布置形式为“一岛两侧”。由于车站较短,站台层主要是站台公共区和两端少量的风室设备用房。

4.3车站建筑效果

作为乌鲁木齐市的门户站,本站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车站装修设计要求体现“大美新疆”的特色,给人以强烈的地域印象。结合车站建筑空间的客观条件——挑高中庭,公共区装修巧妙的借鉴新疆特产?——天山雪莲花的形状,演绎出大气蓬勃的视觉空间。

5.结束语

地下三层站的设备层不是在地下一层还是地下二层,没有规范界定,两种情况均有力有弊。但不同的布置位置对车站建筑设计的影响还是比较大。车站设计应突破思维定式,从具体工程实际出发,选择切合实际的设计方案,往往会收获不同凡响的效果。本文通过梳理地下三层站的设计思路,并结合国际机场站的的实际设计案例,分析不同条件下的方案优劣,为类似工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站厅中庭装修效果

参考文献:

[1]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乌鲁木齐市地铁1号线精装修03标(华通设计顾问工程有限公司)设计素材。

[4]利敏.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中关于以人为本理念的探讨[J].地下工程与隧道,2010(9):121-125.

[5]欧阳杰.机场轨道截图车站的规划设计[C]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建设部地铁研究中心,2003;367.

[6]刘学军.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设计思考.中国城市轨道交通(2004).第二届城市轨道交通中青年专家论坛.第十六届地下铁道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中国铁道出版社: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