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对比剂外渗护理干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碘对比剂外渗护理干预分析

刘凤梁仁容(通讯作者)

(重庆市中医院重庆400021)

【摘要】目的:探讨降低CT增强扫描碘对比剂外渗。方法:选取我院200例采用碘对比剂注射剂行CT增强扫描检查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注射碘对比剂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后碘对比剂外渗发生2例,发生率为2%。对照组发生碘对比剂外渗11例,发生率1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降低CT增强扫描碘对比剂外渗率和外渗程度,保障患者安全。

【关键词】CT增强扫描;碘对比剂;外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8-0269-02

由于注射碘对比剂的浓度大速度快,故易发生碘对比剂外渗,多数碘对比剂通过高压注射器静脉给药,受血管弹性、操作技术等客观条件的影响,静脉注射过程中可能发生外渗。合理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因对比剂外渗给患者带来的伤害程度。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例采用碘对比剂注射剂行CT增强扫描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22例,女性78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31.5±4.7)岁。随机将200例患者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检查部位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CT增强扫描前30min给予患者500~800mL水化治疗。抽取生理盐水少许,20G密闭式静脉留置针排气后,行肘静脉注射,固定留置针,保留静脉通道。患者于CT检查床上取仰卧位,双手高举放置于头两侧,高压注射器抽取碘对比剂,连接高压注射器连接管。3~6mL/s流速经留置针行静脉高压注射。检查完毕后,分离留置针和高压注射器,观察患者30min,无明显不适,拔除留置针。检查后1d内患者饮水量2000~3000mL,以促进碘对比剂排除体外。干预组在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固定静脉留置针前仔细观察患者血管回血情况,确定穿刺血管回血良好后固定静脉留置针。对于血管状况较差肿瘤化疗患者,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留置连接管方式进行对比剂增强扫描[2]。根据患者检查位置的不同,适当减小碘对比剂流速。在高压注射对比剂前先高压注射0.9%生理盐水20mL,确保穿刺部位通畅,没外渗后再注射对比剂。增强扫描过程中仔细观察高压注射器压力的变化,重视碘对比剂注射前护患之间的交流,做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

1.3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后碘对比剂外渗发生2例,发生率为2%。对照组发生碘对比剂外渗11例,发生率1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碘对比剂外渗是临床常见的不良事件,指碘对比剂在使用过程中自血管渗漏到周围软组织中,使局部组织渗透压增高,产生皮下组织疼痛、肿胀、麻木、溃烂、坏死等改变。碘对比剂外渗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物结构、阳离子和高渗性等因素有关。发生外渗后,通常表现为患肢明显不适或功能受限。

3.1碘对比剂外渗原因分析

3.1.1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自身的技术熟练程度以及穿刺经验丰富与否与CT增强扫描中对比剂外渗有很大关系,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障碍,患者穿刺部位移动幅度大或者弯曲;留置针固定不牢固,在消毒液未干,患者出汗等皮肤固定胶布容易剥离滑脱。护理人员观察不到位,粗心大意,责任心不强等等都可以导致药液外渗。

3.1.2注射针头选择不当针头管腔大小与流速不匹配,形成高压水枪注射效应,相同的流速,针头管腔越小,注射压力越大,发生药液渗漏的几率也越大;通常情况传统蝶翼头皮钢针针尖硬,针梗短,针尖斜面大在进行静脉穿刺时容易将血管刺破导致药液外渗。

3.1.3对比剂注射速度对比剂的浓度过高、注射速度过快,对血管造成很大的冲击力,而这种力量一旦超出血管所能容纳的药物量,就会出现外渗。由于CT增强扫描过程的速度很快,因此要求对比剂的注射速度也要快。一般增强扫描需要选择在1秒钟内将3—4ml造影剂注射完毕,而且造影剂浓度高粘稠度大,因此快速的注射使得对比剂外渗的几率也增大。

3.1.4患者自身的因素CT增强扫描中发生对比剂渗漏的原因是多种的,其中患者自身因素引起渗漏也是较为常见的原因,经过化疗放疗的肿瘤患者,以及一些皮肤病、消瘦、有效循环差、糖尿病,血管显露不清、肥胖、神志不清等等的患者也容易出现药液外渗。

3.2碘对比剂外渗预防措施

3.2.1穿刺前充分评估血管评估患者有无碘对比剂外渗的高危因素如糖尿病、乳腺癌术后、化疗、淋巴和(或)静脉引流受损、意识障碍、老年血管硬化、肥胖、肌肉松弛等。留置针穿刺前去除穿刺侧肢体上手表、手镯、戒指等物品,以免发生外渗后因严重肿胀影响肢体血液循环。

3.2.2选择合适的血管进行穿刺外渗与注射部位有关,肘正中静脉、前臂头静脉及前臂贵要静脉注射组外渗发生率低。外周静脉条件差者,可选用耐高压中心静脉导管进行碘对比剂注射。乳腺癌患者术后避免在患侧进行穿刺,因患者常出现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如在患侧上肢行静脉注射对比剂则容易发生外渗。尽量避免在肢端及浅表静脉穿刺,以减少碘对比剂局部渗出及注射造影时所发生的疼痛。

3.2.3选用合适的留置针使用静脉留置针行CT增强扫描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靠。选用与注射流率相匹配的留置针和高压注射速率,既达到诊断目的又能使碘对比剂成功注射为宜。直型留置针一次性造影成像成功率显著高于Y型留置针,且留置针折叠破裂和针帽端侧漏发生率也显著低于Y型留置针。建议对非危重、中途无需应用其他药物患者,宜选用直型留置针。

3.2.4提高留置针穿刺技巧合理控制穿刺角度,发现回血后再进针少许,穿刺时力争一针见血,避免穿刺针在皮下潜行过长距离,首次穿刺不成功严禁同一条血管二次穿刺。穿刺成功后,以10ml生理盐水测试管道是否通畅。

3.2.5妥善固定留置针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建议使用透明敷料粘贴牢固,即可防止候诊过程中因胶布松脱发生导管移位,也便于观察外渗情况。对于欠合作的成年或儿童患者应使用夹板固定,防止针头移位。

3.2.6碘对比剂加温至37℃研究证明碘对比剂的黏度与温度成反比,非离子型碘对比剂温度从20℃加热至37℃时,其黏度几乎下降50%。故使用恒温箱将碘对比剂加温,可以有效降低外渗发生概率。

3.2.7合理控制注射速率对部分血管条件差的患者,护士应及时与技师沟通,或在申请单上做一明显记号,在满足诊断需要原则内选择最小剂量和最慢流速。合理控制流速和碘对比剂给药剂量是缓解血管压力、减少渗漏事件的关键。

3.2.8生理盐水高压预注射帮助患者摆好检查体位,注意穿刺肢体的保护,以免移动检查床时针头滑出。高压注射碘对比剂前先预注射生理盐水20ml,再注射碘对比剂1ml,确认无外渗后再进行碘对比剂高压注射,可有效降低外渗发生率。护士应告知患者注射过程中会出现一过性全身发热的症状为正常反应的药物反应,不要紧张,避免肢体移动导致留置针移位。

本研究中,干预组碘对比剂外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实施有效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碘对比剂外渗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患纠纷,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梅英,张伟勤,张斌.CT增强检查造影剂外渗的护理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0):185-186.

[2]管骅.CT增强扫描病人造影剂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全科护理,2015,13(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