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人格特征与有效课堂管理的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2

论教师人格特征与有效课堂管理的关系

于晓杰

关键词:教师;人格特征;课堂管理

作者简介:于晓杰,2002年毕业于内蒙古民族大学,主要从事心理学教学工作及教师心理研究,多次参加全国及地方组织的论文比赛并获奖。

有效课堂管理包括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有效教学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是一种有意识的、深思熟虑的行为。它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有效学习是针对无效学习和低效学习而言的,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恰当的策略对学习内容进行主动的加工,在一定时间内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自身获得发展的过程。教师作为课堂管理的主导者,他的人格特征的感染力是不容忽视的。

一、教师人格特征对有效教学的影响

一位教师的人格特征主要体现在情感特征、意志特征和领导方式等方面。

(一)教师的情感特征

1.是否爱岗敬业,积极进取

如果教师对教育事业无限地热爱与忠诚,并乐意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为祖国培养下

一代的崇高事业,就会在教育工作中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义务感。走进课堂就精神饱满,气宇不凡,教学时全身心投入,抑扬顿挫的语调极富表现力,包办的激情感染着学生;不断地走动,总是使用丰富夸张的手势、不断的微笑来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与学生通过眼神的交流,鼓励所有的学生参与进来,引导所有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很耐心,坚定地认为学生能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反之,抱着一种“混饭吃”的态度进行教学活动,必然使之乏味无趣。

2.是否热爱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首先,爱是教育的感情基础。爱是人的天性,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孩子出生后,最先得到的是父母之爱,进入学校后,教师成了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物,“爱”的要求也自然转到

教师身上。

其次,爱的交流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师的工作对象不是毫无生气、静止不动的自然材料,而是有思想、有个性、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社会人。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泛爱。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

“爱满天下”,就是要求教师要爱护每一个学生,无论他的家庭背景好坏,他的长相美丑,甚至他的道德品行优劣,在课堂管理中教师都要一视同仁,真诚地关心和爱护他们。

3.是否具有热心和幽默

教师的热心和幽默能够很快建立一个支持性的、轻松的、令人满意的课堂环境,使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感到心情舒畅,没有任何压抑感。教师自己也会因课堂焦虑水平的降低而言谈得体、举止大方,课堂教学效果随之大大提高。

热心的教师会经常微笑,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表示赞赏;对学生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感兴趣,并向学生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喜好和意见;鼓励学生接近自己,向自己敞开心扉;将学生的意见、感觉、想法主动纳入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愿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并帮助学生取得成功。这样的课堂关系是积极向上的。

幽默不仅抵消紧张,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自信与安全感,促进师生间的信任,减少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课堂上,当教师不自觉地出了错误时,不要掩盖,轻松自然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诚心向学生学习,会更加融洽师生关系。对课上的突发事件,教师机智地幽默一下,会活跃课堂气氛,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讲课中,教师也可有意引入一些有趣的话题,将内容与幽默巧妙地结合起来,会使这节课教得更有效。

(二)教师的意志特征

教师的工作是复杂、琐碎、细致而艰苦的劳动,没有充沛的精力和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是难以胜任的。

1.是否目的明确,执著追求

教育教学工作搞得好的教师,一定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努力达到目的的坚定意向。现实中,大量优秀教师在教育教学乃至科研中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障碍,正是由于他们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执著追求,才激发他们披荆斩棘、排除万难去获得成功。

2.是否明辨是非,坚定果断

教师具备了这一品质,才使教师在面对课堂教学中各种复杂的情况和问题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对问题有周密的思考和分析,以利于迅速地做出抉择。

3.是否处事沉稳,自制力强

“教师的这门职业要求于一个人的东西很多,其中一条就是要求自制。”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常会为一些不如意的事情而感到苦恼,甚至产生急躁情绪。在这种情况下,特别需要教师沉着、自制、有耐心。教师沉着从容、处事不惊,学生自然会受到感染和触动,心悦诚服地接受和配合。

4.是否具备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

学校工作事无巨细,样样有教育。教师在承担教书育人的繁重任务中,就像妈妈一

样关注着孩子的朝夕和点滴,如果没有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就会使教师疲于应付教学,课堂上也会无精打采,有效教学更是无从谈起。

(三)教师的领导方式

教师的领导方式对授课方法和教学效果是有影响的。强硬专断型的教师通常不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授课以“灌输”为主,很少去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造成一旦教师离开课堂,学生学习就明显松垮的现象;放任自流型的教师往往不注重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授课也不启发学生思考,教学效果自然也不会好。现代教育心理研究表明,只有民主型的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发挥出个人的最大潜能,使教学有效。

二、教师人格特征对有效学习的影响

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学习也是有前提的。要有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激励学生学习的各种课堂要素,学生的主观努力等等。

(一)教师人格特征受喜欢会促进课堂和谐

在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心灵的接触,教师的要求和意见如果被学生看作是出于对他们的关怀和爱护,则在他们的情感上就会产生肯定的倾向而被愉快地接受。相反,同样的要求和意见,假如被学生认作是教师故意的刁难,他们就会紧闭心灵的大门,无动于衷,严重的还会引起抵触情绪和对抗行为。可见,师生之间的信

任和友爱对教育工作的影响是很大的。教师对学生一贯而真诚的爱是师生间信任的基础,也是使学生做出良好“反作用”的前提。同时,教师的爱是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的一个重要源泉。实践证明,当教师主动接近学生,一次次待以真情实意时,爱的暖流就会在学生渴望着的心田里激荡,引起“回流”,并由此产生“交流”和“合流”。学生受到感动、感染和感化,便会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敬慕心理,从而使师生间的思想贯通、关系协调。

(二)教师人格特征受喜欢能激励学生学习

学生喜欢的教师通常能真正尊重和相信学生,鼓励和支持学生,帮助他们获得认同感,承认学生的努力与潜力,满足他们渴望得到喜爱、成功的需要。课堂上,教师会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对学生的发言给予激励性评价;会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给予充分肯定;会帮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多条路经,允许学生有选择的余地。但学生遇到挫折并准备放弃时,会帮助他们继续。“让我们一起试着做下一步”,“不要放弃,你快要完成了”,这些鼓励性的话语使学生明白:教师知道并同情他们的努力,相信他们会完成任务。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自由地参与课堂教学。

三、结语

有效课堂管理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当前注重研究有效课堂管理策略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把目光放在影响有效课堂管理的一些因素上,比如教师的人格特征。因为如果从这些影响因素入手,很可能能够找到有效课堂管理的新途径。笔者也正式基于此,对教师人格特征与有效课堂管理的关系作了粗略探讨,希望人们高度关注教师良好人格的塑造,发挥教师积极人格特征对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谢世腰,王力.课堂管理与班级管理[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郭亨杰.心理学学习与应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杜萍.课堂管理的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内蒙古牙克石市大兴安岭高级中学

邮政编码:022150

OntheRelationshipbetweenTeachers’PersonalityCharacteristicsandEffectiveClassroomManagement

YuXiaojie

Abstract:Theeffectiveclassroommanagementisasuperartforteachers.Teacher’spersonalitycharacteristicshaveimportantinfluencesontheeffectofclassroommanagement.Inordertoprovidetheoreticalsupportforeffectiveclassroommanagement,thepapermainlydiscussesthefunctionsofteachers’personalitycharacteristicsbyanalyzingeachfactorofteacher’spersonalityandstudents’psychology.

Keywords:theteacher;personalitycharacteristics;theeffectiveclassroom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