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历史教学的重要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1

简论历史教学的重要方法

林秋筠

林秋筠福建省泉州九中362000

摘要:课堂教学是历史课教学的基本形式,是传授和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历史教学历史知识重要方法

一、开放课堂空间,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求异能力是创造能力的核心,求异就是换一个角度、换一种观点、换一种方法来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如:关于“戊戌变法”的性质,教材正文引用的观点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脚注又介绍了部分学者认为其是“一次失败了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的观点。这是允许师生们探讨的问题,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对两种观点展开讨论,只要言之有据、述之有理,采纳哪种观点都是可以的。通常情况下,绝大多数学生因好奇心所致,对教材正文以外的另类观点比较感兴趣,讨论问题时,思维更趋活跃。

二、史论结合,提高学生思维的判断力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主要特征,自然应是理论教学的主要方法。教学中,应努力做到史与论的有机统一。我们反对只给学生灌输历史知识、用一大堆史实充塞学生头脑的唯史料法,也反对脱离具体历史事实、进行空洞理论说教的唯理论法,更反对史与论不能有机统一、乱贴标签、牵强附会的错位做法。正确的做法是根据具体的历史事实,以切合实际的理论加以分析,使学生的心中有豁然开朗之感。如讲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时,师生在共同总结出本阶级的历史特征为国家分裂、战乱不休、民族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后,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对此进行分析:佛教的兴盛及与宗教相关的石窟艺术、绘画艺术的涌现,范缜光辉著作《神灭论》的出台。陶渊明美妙的田园诗以及表现北方劳动妇女勇敢、机智的《木兰辞》等文化现象正是国家分裂、战乱不休社会现实的体现与写照;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和《敕勒歌》又反映了民族融合的历史特征;而祖冲之的圆周率等科技成就,又是当时经济发展推动的结果。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教师通过一例,举一反三,使学生在学习类似历史现象时能够正确运用相关原理进行理解和分析。

三、要从“记忆——复制型”传统教育方式中走出来

这是目前中学历史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从事历史教学难以逾越的一道障碍。应该教育学生不能成为书本的奴隶,不能淹没在书本知识里浮不上来。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曾说过:“哪里没有爱好,哪里就没有记忆。”课堂教学既是培养学生爱好的主阵地,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渠道。由于历史学科的综合性及其独特功能,教师的主导作用对课堂效益的高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授课艺术,从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的程式化教学中解脱出来。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比单纯地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探究意识,鼓舞学生探索知识。

只有教师善于突破书本和考试的束缚,学生才能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终有所获。

四、淡化书本权威和自身权威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不能一味地“填鸭式”教学。应该允许学生思维的多元化,大度地接受学生在探索中所犯的错误,培养学生敢为人先的勇气。

教学最主要的就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向他们灌输知识。我们在教学中对课本的应用要充分但是也应该适当。可以教给学生该怎么样去分析课文,怎么样用关键词去进行概括,怎样及时地、有意识地联系相似的知识并进行比较,怎样运用旧有的知识结构去同化新知识以丰富、发展新的知识结构,怎样运用记忆与复习策略等。但是关键是学生能够积极尝试运用这些学习策略、方法,学会自主学习历史教科书及其它学习资料。我们的目标是让他们的学习有一个新的飞跃,因此而爱上学习、享受学习,并且自己形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不能人云亦云。

五、注意营造情真意切的教学境界

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发自于内心的自然流露的真情实感,营造激情奔放的热血情境,形成感慨万分的情感空间。在这样的氛围下,历史的真实感化学生,先辈的真情感染学生,师生课堂内情感交流、互动发展,学生对先辈的高尚情操、爱国情感才能理解、接受,进而产生强烈的共鸣,爱国进取情感真正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思想感情。情感境界讲究真,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以发自内心的强烈感受而不是虚情假意的表演,必须以栩栩如生的理解认同而不是苍白无力的解说,去激活学生内心,才能产生内化的激情,才有师生的真心互换、情感交融。这实际上也就牵涉到历史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教师有深厚的内功,才会有激越的情感。

历史教学,虽然涉及的是历史上的事物,但也具有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这是因为通过历史教学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了解人类的过去,又能够促进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发展和历史意识的生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使学生学会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来认识人类社会。

综上所述,教学中,始终坚持史论结合的方法,掌握基本的历史理论,不仅使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掌握基本的历史理论,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到学习历史理论不是生搬硬套、为学理论而学理论,也不是把历史理论当作纯知识来学习,而是只有掌握理论、运用理论,才能准确、科学地认识历史,提高自身思维的判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