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幼儿心理,增进幼儿交往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把握幼儿心理,增进幼儿交往能力

陈文琪

上海市徐汇区枫林幼儿园

一、根据幼儿心理,实时鼓励。

幼儿的心理是非常脆弱的,非常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而影响情绪,也因为他们刚从父母及长辈的万般呵护中来到幼儿园这个集体生活中,心理上还非常不适应。往往表现为,胆小害怕、性格内向、不愿与参与活动、不愿与人交流,心理依赖性大等特点。这些都是幼儿园孩子的基本心理表现,也是幼儿教育中老师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实际问题。在实际幼儿教育活动中老师必须把握幼儿的这些心理特点,实时引导和鼓励,以此培养他们树立自主学习,自理生活和结交伙伴的勇气。

例如,在班级中,小辰是个胆子非常小的男孩子。刚刚来到幼儿园时不敢自己坐下,不敢去玩滑滑梯,也不愿同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即使是参与某个游戏,也只是坐在游戏区当一个安静的观众,坐一会就会找老师说"老师,我不想玩了,我想陪你"。他在幼儿园中凡事都需要老师的陪同,他总会对老师说:"老师,你陪着我好吗?你可以抱抱我吗?我只想陪着你,不想玩"之类的话,和别的孩子也交流甚少。

老师通过分析了解到他害怕与人交流,与人一起玩耍,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对老师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于是鼓励他说:"小辰,你长大了,是个懂事的孩子,也是一个勇敢的小小男子汉。你看那边的小朋友们都玩的非常开心,他们都很希望能和你一起玩,你愿意同他们一起玩吗?"孩子听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心里很是高兴,轻声告诉老师说"其实我想和他们一起玩,但我怕他们不喜欢我"。老师鼓励道:"放心吧,大家都很欢迎你,都想和你一起玩的,去吧勇敢一点。"就这样,胆小的小辰在老师的鼓励下愿意参与到其他小朋友的游戏中去。通过这次老师的引导参与,小辰的胆子变得大了点,也开始愿意参与同伴活动了。

二、恰当分析幼儿心理,促进幼儿快乐交往

幼儿普遍具有极强的心理依赖性,遇到任何问题都会依赖长辈和老师去帮忙解决,缺乏自主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意识。老师在日常教育中必须重视这一问题,要注意引导孩子去独立处理问题,以培养其自主能力,降低其依赖性。

例如,在某一天的早上,班级的小舞台里小朋友们都在进行表演游戏唱歌。这时,小辰从小舞台里跑了出来说:"老师,老师,他推我。"老师听到后先没有去观察小舞台的情况。基于老师对于小辰的性格特点的了解进行分析,老师认为,他所谓的推人应该只是被其他小朋友轻轻的碰了一下.因为很多时候他都会将同伴的一点小触碰理解成打人或推人,这是一种典型的夸大事实的现象,也表明了他内心缺乏安全感。老师对他说:"小朋友们要友好相处,你自己去告诉那个小朋友,推人是不对的,应该让他改正。"

然而,过了一会,小辰又跑过来和老师说:"老师老师,又有小朋友推我。"这次,老师和他一起回到小舞台里查看,发现有小女孩小寻在表演唱歌,而且并没有任何异常。老师问小辰说:"是哪个小朋友推你?"他指指表演的小女孩小寻。老师问道:"小辰,你在小舞台里想做什么,她才推你的?"他回答说:"我想上来表演,她不让我上来。"然后老师和小寻说:"小辰也想表演,你们一起表演好吗?"女孩小寻点点头,和小辰一起开心地表演起歌曲小兔乖乖。老师在看到他们一起表演后,还问道,说:"你们表演的真好!我们除了带上好看的装饰头饰,还可以用什么一起表演啊?"小辰马上反应到:"可以拿小铃铛伴奏。"说完,他马上将乐器小铃铛拿给小寻。他们一起合作唱歌伴奏表演了起来。再也没有来说过谁推谁了。

三、找准幼儿心理问题,实时协调交往问题

以小辰为例,他因为胆子较小,与小朋友们的交流存在难度,而且相比较一般小朋友的依赖性更强,需要老师在日常教育中特别留意并进行重点引导教育。老师也更需要针对其具体事件进行分析,找准其心理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

事例中,小辰由最初不愿意去参与集体活动和同其他孩子玩耍,最后转变为愿意主动去小舞台里进行表演游戏,说明了他的意识性在发生转变。他不再只是做一个观众,希望通过积极参与来获得认同,希望自己可以进入表演中做一个表演者。但是,在与同伴交往中,他还不会使用语言交流,在发生问题时没有去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反复的去求助于老师,依赖于老师,缺乏和同伴的有效沟通。例如未作试探性询问"我也能表演吗?",或是当女孩有推他时,未对女孩说:"你为什么要推我?这样是不对的!"这些也表明他内心依然非常脆弱,胆小,没有沟通的意识。所以当老师带着小辰一起去查看事件的原委并了解实情后,为小辰做了一个有效沟通的示范。老师询问小女孩:"这个小朋友可以和你一起表演吗?他也很喜欢表演。"结果小女孩高兴的同意了,事情通过沟通得以圆满解决,小辰不仅获得了一起表演的机会,而且还主动去寻找表演的道具和乐器.表明孩子内心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知道主动去创造和同伴玩耍的机会,以获得他人的认同,这也是沟通交流的一种形式。

四、正确引导幼儿,培养交往能力

幼儿安全感的缺乏和多变的情绪是幼儿园老师在一日活动中教育教学的最大难点。因为他们思维意识还未形成,独立性较差,在生活及学习活动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非常依赖老师的帮助。某些孩子一离开父母就变得非常胆小孤僻,不愿意同他人,也不愿同其他孩子一起参与活动。这些往往造成教师教学的困难,孩子心理也会排斥并且压抑不健康。所以,老师必须了解和把握幼儿的这种心理,在教学活动中保持充分的耐心,做到保持倾听并进行关心和询问,一起帮助孩子处理并解决问题,以防止伤害到孩子幼小的心灵。

事件中的小辰在幼儿园里,把老师当作最亲近的人,凡是都寻求老师的帮助,如果老师因为孩子多次的主动寻求帮助就感到厌烦,对孩子态度粗暴,不加理会,或者加以训斥,就会严重的伤害到孩子的内心。使得他失去在幼儿园唯一的信任和依靠,变得更加胆小和内向,甚至埋下其他的心理隐患。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和家长都要引起重视,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去启发和培养孩子的应对能力,树立交往和参与的意识,锻炼其独立性。比如,鼓励孩子去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同父母一起外出时,让孩子主动与其他幼儿问好一起玩,鼓励孩子结识新朋友并积极参与共同游戏。正确面对各类活动中的无意碰撞,学会礼让和彼此理解照顾,建立同龄友谊,增进交流。又如,创造提供机会,逛商场,问路,饭店点餐时与不同的人进行交流,在交往中尝试敢于表达.其次还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孩子的兴趣爱好,比如,画画,音乐,表演等,针对孩子的兴趣点去重点培养孩子的学习热情,加强其知识构成和学习意识培养。以此,促进孩子心智健全,保持身心健康。

五、结语

幼儿教育是一门综合性较强且涉及内容较多的教育活动,老师不仅要完善教学的相关设计,还要充分把握幼儿心理,注意教学活动中孩子的性格培养和品质提升,增强孩子的交往和沟通能力以及活动参与中相互协作的意识。

六、参考文献

[1]姜丹.针对学前教育如何做好幼儿心理教育的探讨[J],教学研究,2015(02):276

[2]张敬.表演让幼儿走进故事[J],学前教海,2015(6):1

[3]王晓芳.浅析幼儿教育方法[J],教育理论,2017(09):168

[4]黄冠坤.幼儿心理教育探析[J],教育论坛,2016(23):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