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施工中的膨胀混凝土施工工艺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建筑结构施工中的膨胀混凝土施工工艺分析

李颖

关键词:建筑;结构施工;膨胀混凝土;施工技术

1膨胀混凝土材料的特点

膨胀混凝土对于混凝土开裂问题可以进行有效地解决,是其技术应用的重要目的之一。在混凝土中,加入ZY膨胀剂,可以通过其对混凝土中水泥的化学反应,造成混凝土适量膨胀。混凝土在发生适量膨胀时,可以与钢筋产生适当的预应压力,从而对混凝土收缩时造成拉力进行抵消,最终达到防止混凝土开裂的目的。根据建筑结构位置的不同,对ZY膨胀剂的用量进行调整,对于收缩应力较大部位采用膨胀加强带,对于收缩压力较小的未知结构,采用微量膨胀混凝土,达到对收缩拉应力良好的补偿。

2膨胀混凝土施工工艺原理

当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环节时,必须对混凝土质量做出认真的把握,其施工流程一般包括下面几项主要工作内容:对钢筋的清理环节、钢筋梳理与检验、工程模板检查验收、水泥级配、涂刷单纯的水泥浆液、水泥浆就地浇筑施工及混凝土后续管护等过程。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尤其关注无缝施工过程的作业,遵循建筑构架的实际情况,尽量减小缝隙的总面积,追求以最少量缝隙或达到无缝衔接。工程用料主要以掺和速效膨胀剂的水泥为主导成分,进而实现下一步混凝土浇注过程的顺利完成。在施工进程当中,必须将混凝土结构应力做完整、详细的测试,确保混凝土结构应力满足对应的标准指标数据,而且总体构架和编制图纸相统一,能够顺利进行不间断模式的浇筑过程。在进行混凝土强度性能的选取时,能够依照图纸要求的设计强度进行供给,增加化学膨胀剂的加入量。当进行后续的浇筑膨胀加强带且实施回填时,必须在其两旁混凝土已完成浇筑7天以后。在建筑施工环节当中,应当依从浇筑程序,从浇筑小膨胀混凝土开始。在进行加强带区域的浇筑环节时,要选用大膨胀混凝土。

在进行工程钢筋整理的过程中,务必加强对膨胀加固区域的就地温度测试,增强应对温度应力耐力。当平衡及调整钢筋的总用量时,必须切实保障缓冲钢筋与加固表面的垂直状态,并且一定要延伸到加固区两侧的50cm区域内。缓冲钢筋的品质必须与构筑筋完全相同,缓冲钢筋的外径尺寸必须比构筑钢筋在长度上少1~2歸位,设置在建筑顶板上的缓冲钢筋一定与其面筋紧密捆绑起来,建筑墙壁后侧的缓冲钢筋亦应绑扎于所关联的表面钢筋和底筋的上部。

在施工过程中,膨胀混凝土的掺入比例大小尤为关键,应当切实保障膨胀水泥的掺和配比与性能检测时掺和配比例完全相同,并且应将取样测量误差的允许范围缩小到1%以内。在混凝土的搅拌、混合进程当中,其搅拌混合过程所需用的时间应当严格控制,确保混凝土产和搅拌均匀。在实施混凝土浇筑过程之前,一定要将模板与钢筋间的空隙做以彻底清理。在浇筑带应设置振动设施,须将振动部件各自设置在混凝土的卸料部位及混凝土坡脚,确保混凝土内部结构均达到密施状态。另外,在混凝土浇注中,也要避免混凝土的集中堆积,在振捣时要注意形成自然流淌的坡度,再进行全面振捣。振捣过程要严格执行相关施工规范,对振捣时间、强度、深度等多项内容进行控制。

3建筑结构施工中的膨胀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3.1膨胀加强带的设置

在进行膨胀加强带设置的同时,可以将其在两侧设置固定的铁丝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防止混凝土因缝隙不同,配比不一致而导致的渗入,从而影响加强带的稳定。因此,在施工时,必须注重混凝土的浓度,配比,在浇筑过程中外侧混凝土可以加入6%~8%的ZY膨胀剂,加强带部位可以加入8%~10%的ZY膨胀剂。这主要是因为混凝土结构的受应力不同,所以在浇筑的过程中要特别的注意结构和设计的要求,不能将其所有的浇筑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值内,这样很容易影响建筑施工的质量,同时还会因为其程序错误而导致建筑施工的延期,为此在考虑加强膨胀带稳定度的同时必须清楚的了解,它与设计图纸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应的位置变化,一般会使用2m宽的膨胀带来代替,最终的目的就是实现连续浇筑。但这样都不能很好的实现对膨胀带的加强,其中有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无缝设计”,顾名思义就是不希望混凝土之间产生大量的缝隙与裂缝,但这只是传统意义上的说法,现实中是不存在无缝设计的,只能说将裂缝降到最低,根据结构情况,将ZY膨胀剂作为基本的混凝土补偿材料。

3.2绑扎钢筋的注意事项

膨胀加强带(后浇膨胀加强带)部分要增加部分温度应力的补偿钢筋,增加的补偿钢筋的位置垂直于加强带,设置间距为水平构造筋的两倍,补偿钢筋要延伸到加强带两侧50cm,其材质与构造筋相同。直径要小于构造筋1、2个规格,顶板上膨胀加强带部分的补偿钢筋直接绑扎在其对应的面筋上,而墙板后浇膨胀加强带部分的补偿钢筋须绑扎在其对应的面筋和底筋上。加强带的两侧用免拆模板网或密孔铁丝网拦起,并采用钢筋绑扎牢固,其中墙体的后浇膨胀加强带的两侧设钢板止水板或橡胶止水带,铺设的铁丝网搭接部分不超过5cm。

3.3膨胀混凝土施工

通常来讲,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可以在浇筑带的两侧布置震动器,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混凝土浇筑的比较均匀,不易堆积。第一次布设时,可以选择在混凝土的卸料点处,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够解决混凝土振实过程中受力均匀。第二次布设时,可以选择在混凝土的坡角处,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够解决密实度的问题。防止混凝土因为受力不均而引起的堆积。在一切准备就绪好以后,就可以对混凝土进行搅拌。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搅拌的时间必须符合其建筑施工的要求,时间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这样都会影响混凝土的使用。每个浇筑带的宽度应根据现场混凝土的方量、结构物的尺寸、供料速度、泵送工艺等情况预先计算好,避免冷缝的出现。自防水混凝土的振捣必须密实,不能漏振、欠振、过振。振捣时间宜为20~30s,以混凝土开始泛浆和不冒气泡为准。振捣时快插慢拔,振点布置要均匀,在施工缝、预埋件处加强振捣,以免振捣不密实,造成渗水通道。振捣时应尽量不触及模板、钢筋、止水带、以防止其位移、变形。

4结束语

膨胀性混凝土应用在施工中对施工质量控制起到了积极作用。做好对施工各个环节的控制与管理是提升施工技术的关键,并能够确保浇筑作业得以连续进行,对一些特殊的土木工程施工有很大意义。除了在建筑结构施工中应用膨胀性混凝土以外,在隧道工程、自来水、地铁等大型工程中都可以应用膨胀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而推动施工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建涛.微膨胀混凝土的应用与研究[J].山东建材,2007(03).

[2]王骞,朱丽,曲艺,邢占东.膨胀型混凝土变形性能分析[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