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病例分析法教学模式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临床病例分析法教学模式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达娃扎巴

临床病例分析法教学模式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达娃扎巴

(西藏藏医学院;邮编:85000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病例分析法教学模式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4级藏医临床本科班中,选择2个班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人。对照组给予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临床病例分析法教学。结果:观察组期末考试成绩、2次标本辨识测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学习能力的问卷调查各项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实施临床病例分析法教学模式,可明显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成绩。

【关键词】临床病例分析法;系统解剖学;传统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17-0461-02

系统解剖学是其他临床医学课程的基础,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后续学习能力和临床业务水平。系统解剖学理论知识丰富,涉及的

医学名词多、形态结构复杂,不容易学习,难以记忆,往往使学生在学习时产生畏难情绪;另外,部分学生对尸体标本有恐惧心理,也导致其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且传统“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更使学生觉得课程枯燥、乏味,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差,导致教学效果往往不佳[1]。因此探讨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主动性,以提高教学质量势在必行。我院将临床病例分析法教学模式纳入系统解剖学的教学,以期探索一种适合系统解剖学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在2014级临床医学本科班的系统解剖学教学中,选择2个班共88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人。

1.2方法

1.2.1实施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由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所列知识点讲授、学生听课的方式。观察组采用临床病例分析法教学。每堂课由教师选择与所授系统解剖学内容相关的临床病例,在明确教学目的、要求或知识点讲授之后,通过多媒体课件、文字、录象等形式展示给学生,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将课堂理论知识与临床病例分析相结合,鼓励学生针对病例提出相应的解剖学问题,然后分组讨论、小组归纳总结、教师总结点评,以激发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对重点和难点问题,举一反三,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2.2教学效果检测(1)根据期末考试成绩、标本辨识测试成绩进行检测2个班采用同一期末考试试卷,总分100分。标本辨识测试进行两次,每次10题,每题2分。(2)问卷调查,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学习主动性、临床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索取知识能力、应用知识能力、知识理解能力、对知识的记忆力、对标本的兴趣、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10个部分,每项20分,共200分。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包,均数比较用t检验。

2结果

2.1两组考试成绩比较观察组期末考试成绩、2次标本辨识测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问卷调查结果比较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人体解剖学知识量较大,专有名词多,几乎占医学专业词汇的1/3以上,而与解剖学名词相关的术语就更多。不仅使学生学习、记忆困难,也使教学难度大大增加。而传统教学模式师生缺少互动,课堂气氛枯燥,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和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抵触心理,因此教学质量往往受到影响。

病例分析法原创于哈佛大学的法学院,近年来,逐渐被多个学科应用于教学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3]。本组资料中,观察组采用病例分析法后,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标本辨识测试成绩、学生学习能力的问卷调查评分均高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组。提示临床病例分析法应用于系统解剖学的教学中有明显优势。表现在(1)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临床病例分析法所选案例均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病例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取主动查阅资料,认真学习。将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临床病例相结合,增加了学生的新鲜感,且可以举一反三,使学习和记忆变得较为容易。教学模式更灵活机动,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增加了学生自豪感。从而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2)提高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对临床病例分析进行分析、归纳,提出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仅巩固了相关理论知识,也使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拓展。另外,临床病例分析还注重强化实践教学,通过病例展示,学生对标本、模型不再陌生,相反,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从而增强了对临床实践的感性认识,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间的联系能力进一步增强,为临床学习奠定了基础。(3)提高了教师自身素质。病例教学法开展的前提是病例设计和编写。要求编写的案例具有真实性、启迪性、趣味性、典型性[4],将所授内容、启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嵌入其中,要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衔接,要有一定的深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解剖学知识、临床医学理论知识、病例选择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及授课经验。还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引导能力,指导学生根据病例提出相关解剖学问题,并根据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解答。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学习、认真查阅资料、编写教案,不断提高其知识水平和能力。

总之,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采用临床病例分析法,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基础医学知识的兴趣、主动性和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索取知识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天宝,李方,陈斌,等.人体解剖学教学中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6):878-879.

[2]贾建新,史二栓,方刚,等.临床病例分析法教学模式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6):949-951.

[3]崔娟,高建岭.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临床应用解剖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34):4732-4734.

[4]何祖江,王湘军.人体解剖学教学方式改革的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3):144-146.

性别:男,出生年月:1982、07、22,籍贯:拉萨,学历:本科,现在职称: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