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趣味教学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2

初中语文趣味教学初探

翟春枝

河南省上蔡县邵店一中翟春枝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很多教育家也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也认为,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体验,促使学生全神贯注于学习活动,积极主动地寻幽探胜。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来说,认清趣味教学的重要性,积极在教学实践中推行趣味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趣味教学是实现教学目的和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趣味教学,并以此提高教学质量。趣味教学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所以,初中语文教师立足语文教材,充分开展趣味教学,通过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乐中施教、学趣并重。

趣味教学有两个层次的内涵,一是教学内容有趣味,学生乐于接受;二是教学方法有趣味,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融入课堂教学,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力。这就需要教师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利用初中学的好奇、好动、求新的心理,创造一个和谐活泼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让学生在愉悦中接受知识,掌握技能,最终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综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认为趣味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二、教师应在趣味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1.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趣味教学中,课堂氛围更加和谐,教师不仅是良师更是益友。普遍存在一种情况:学生喜欢哪位老师就会自然而然地喜欢他(她)所教的那门课,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其仪表教态、教学语言、人格与学识等都会展现出魅力,学生崇拜老师,就会努力去模仿,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便产生了。在课堂上,老师亲切、温和、风趣;课堂下常与学生交流沟通,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的独特感受。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更有趣味。

2.激发学生的兴趣也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引导。

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过高,要多表扬鼓励,时常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即便是面对差生,也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切忌对学生挖苦讽刺,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当学生在课堂上有精彩的表现时,我就说:“你真棒!”或者,“以前没注意,没想到你懂这么多”。结果学生们兴趣盎然,争先恐后地发言。

3.教师的表情、姿态、手势、语言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

教师讲课讲到兴奋时,不妨手舞足蹈,有时甚至可以模仿课文中人物的口气、动作、姿态和表情,以感染打动学生。我在上课讲到兴奋时,情不自禁手舞足蹈,有时模仿课文中的人物动作、姿势和表情来感染打动学生。如《狼》中屠户起初惧狼的表情、继而御狼、杀狼动作,以及狼的狡黠形象我都是边讲边演,这样整个课堂情趣盎然。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偶尔说两句学生熟悉的流行歌词、俗话谚语、名言警句等,使教学语言变得更加幽默诙谐,从而引起学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听得津津有味。

初中生都喜欢听故事。我们在讲课时,可以迎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结合课文内容,适量地给学生介绍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讲诸葛亮的《出师表》,就顺便讲一讲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许多故事性较强的课文都可以用此法,讲的时候应该有所选择,围绕教学目的。

4.在导课、课堂提问等方面充分调动学生兴趣。

好的导语从上课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让学生启开思维的大门,点燃智慧的火把,是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重要环节。如在讲《狼》时,就说:“你们小学时应看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电视剧,里面的灰太狼想方设法抓小羊却一直吃不到,狼一点也不可怕。真实的狼到底有着怎样的本性,如果人遇到狼将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这样的导语顺应了学生们的业余爱好,能够一下子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课期间,也可以用引人入胜的提问激发学生兴趣。例如《故乡》一课,文中描写闰土形象时采用了对比手法,分析这一形象时,教师可提问: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对比,中年闰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红活圆实的手,说话滔滔不绝,说的都是海边无穷无尽的稀奇事;中年闰土:布满皱纹的“灰黄的脸”,“松树皮的手”。)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年小英雄变成一个“木偶人”,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样对比启发,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主动,利用多种方法进行趣味教学

1.课堂节目竞赛。

预先通知同学们要准备的小节目。比如古诗抢背、文学常识抢答、成语接龙、一分钟演讲等等,学生准备片刻后进行。这样能使学生情绪高涨,精神饱满。由于初中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因此可以采用激将的方法,如为了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大家积极发言,就可以说:“刚才女同学回答了几个问题都很正确,有人说女生比男生更聪明,男生们服气吗?”这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此外,还可以采用分组等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竞赛。

2.学生表演。

组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好形式。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变色龙》、《范进中举》、《孔乙己》等课文,情节富有戏剧性,人物形象鲜明,都适合编成话剧演出,借以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在讲解小说或戏剧时,让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才能,再现整个情节,这样使学生对小说和戏剧的基本情节及人物性格有更好的了解。如教《皇帝的新装》时,可采取分角色朗读方式,让学生进入角色,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有助于学生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此外,还可以组织语文实践类型的表演活动。如模拟“班级新闻联播”,让学生收集整理与之相关的素材、采访等,让学生有自由想象和组织的空间。使学生深刻地体会语言的意义,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奋发进取的精神。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讲授《孔乙己》一课时,我让学生续写课文,想象假如孔乙己没有死而生活到现在,他会从事哪一种职业。结果学生们的续写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有的说孔乙己当了教书先生,还有的说孔乙己当了会计,更有人说孔乙己成为了书法艺术家,等等。在交流过程中,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快乐,而且又锻炼了联想的能力,更让同学们认识到幸福的生活是靠脚踏实地的劳动换来的。

四、充分利用环境和辅助条件进行趣味教学

1.亲近自然,实地体验。

如《春》一文用了大段的景物描写,描绘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人们迎春的情景。可在春光明媚的日子带学生走进大自然,引导同学们仔细观察每种花草的颜色、形状、大小、味道,以及其它植物和有关的昆虫,对照课文中“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的语句让大家体会联想和想象的写作手法。孩子们成了课堂的主角,他们学得快乐、学得投入。

2.利用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图片展示,放映幻灯、电影等手段,尽可能调动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去学习内容,把课文内容与实际情境、事物联系起来,进而使学生对学习对象获得深刻、完整的理解,并且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受到熏陶、得到教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国四大古典名著都有相应的电影和电视作品,初中语文教材中《智取生辰冈》等课文,可利用已拍成的电视剧,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剪辑,进行教学。

3.利用同学们感兴趣的时事进行教学。

如在讲《伤仲永》一课时,我举了一个电视上宣传的一个高中生14岁就考上名牌大学的例子,接着说:“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成为神童,古代也有神童。”由此展开教学。并要求学生利用网络等手段搜集当代神童的事迹和他们的生活现状,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动手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语文趣味教学是一个永远值得探讨的话题,除上述方法外,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语文知识本身的趣味性进行教学。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进行趣味教学,都必须服从教学目的,避免喧宾夺主。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教师根据自身情况,自觉的把趣味教学方法融入到本人的教学实践中去,力求达到“用兵之妙,存乎一心”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