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诊疗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诊疗分析

史秀荣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人民医院165000

摘要:目的探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3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经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后,患者自述不适症状消失或缓解,各项指标恢复或趋于正常,治疗有效率达100%。结论全面了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早检查,及早明确诊断,有助于对患者的及时治疗,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治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获得性代谢应激性肝损伤[1]。现抽选我院收治的3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3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35~62岁,平均年龄(48.5±2.3)岁。其中单纯性脂肪肝(SFL)15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14例,相关肝硬化1例。

2临床表现

2.1症状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随其病因和脂肪浸润的程度而异。除原发病外,多数无明显自觉症状,少数患者可有右季肋部隐痛或沉胀感,同时伴有食欲减退、乏力、恶心和腹胀等。半数患者可有维生素缺乏表现,如周围神经炎、舌炎、口角炎等[2]。少数患者可见黄疸、腹水。偶出现中上腹痛,伴反跳痛、发热、白细胞升高,酷似急腹症表现。

2.2体征

多有肝脏轻度肿大及压痛,大多数患者肝脏肿大可能是惟一的体征。少数患者出现脾大、蜘蛛痣、慢性肝病面容及门静脉高压等体征。

3临床诊断

3.1诊断标准

3.1.1无饮酒史或饮酒量每周<40g酒精量,随机检测血乙醇或乙醇代谢的标志物血清去铁唾液酸转铁蛋白应为阴性。

3.1.2除外其他慢性肝病,通过血清学检测HBV、HCV、铁染色等排除其他慢性肝病[3]。

3.1.3肝活检标本显示伴有炎症的中、重度大泡性脂肪变性,可伴或不伴Mallory小体、纤维化或肝硬化[4]。

3.2鉴别诊断

3.2.1病毒性肝炎

大多数脂肪肝患者肝内脂肪呈弥漫性分布,需与病毒性肝炎相鉴别。病毒性肝炎患者有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有明显的乏力、纳差、恶心、呕吐、黄疸等急性期表现。血清病毒性肝炎标志物绝大多数阳性。需特别注意,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的可能性,有时需借助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方能证实。

3.2.2其他原因的肝硬化

脂肪肝进展至肝硬化阶段时,需与其他原因的肝硬化鉴别,主要是与肝炎后肝硬化鉴别。根据流行病学史及既往史,血清病毒性肝炎标志物及影像学检查不难鉴别;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多见于中年妇女,起病缓慢,主要症状为皮肤瘙痒,伴有或不伴有黄疸。实验室检查符合梗阻性黄疸,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常阳性,免疫球蛋白IgM升高。

3.2.3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肝脓肿和肝囊肿等占位性疾病

若脂肪肝呈局灶性,大多数病例借助于B超和(或)CT检查,能明确诊断。在部分表现特殊的情况下,需借助于其他检查方可鉴别,如肝癌时有甲胎蛋白升高。必要时行肝活检、血管造影以明确诊断。

3.2.4代谢性疾病

血色病、肝淀粉样变性、肝豆状核变性、肝糖原累积病及尼曼一匹克病等可有肝大,伴或不伴脂肪肝。根据遗传背景、全身性表现、特殊的生化检查鉴别,明确诊断依靠活组织病理检查。

3.2.5可引起肝大的其他疾病

一些慢性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血液病可伴有肝大,有时需与脂肪肝鉴别。根据病史、全身性表现、实验室检查(免疫学、骨髓穿刺等)鉴别并不困难。

3.2.6急腹症

少数脂肪肝患者可有右季肋部隐痛或沉胀感,偶有出现中上腹痛,伴反跳痛、发热、白细胞升高,酷似急腹症表现。通过既往病史、影像学(主要是B超检查)及动态观察可明确诊断。

4临床治疗

大量研究显示,NAFLD不仅可导致肝病相关残疾和死亡,而且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发密切相关。为此,必须重视NAFLD的有效防治,遗憾的是至今尚缺乏治疗NAFLD的特效药物,现主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个体化的三阶梯疗法。

4.1第一阶梯

基础治疗,适用于各种类型的NAFLD。

4.1.1改变生活方式,如节食、运动、禁酒、戒烟。

4.1.2去除病因和诱因,停用肝毒药物和避免接触肝毒物质,并纠正可能存在的肠道菌群紊乱。

4.1.3控制原发基础疾病或伴随疾病,旨在通过上述措施减少肝内脂肪含量,促进脂肪肝消退。

4.2第二阶梯

保肝药物辅助治疗,主要用于NASH患者,旨在防治肝内炎症、坏死和纤维化以阻止肝病进展。

4.3第三阶梯

失代偿期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及其并发症的处理,此时肝移植可能是挽救生命惟一有效的治疗选择。

5结果

30例患者,经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后,患者自述不适症状消失或缓解,各项指标恢复或趋于正常,治疗有效率达100%。

6结论

脂肪肝也称脂肪性肝病(FLD),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肝脏脂肪代谢功能障碍,致脂质(主要是三酰甘油)在肝细胞内过多沉积,当肝脏内脂质含量超过肝湿重的5%或光镜下每单位面积含脂肪滴的肝实质细胞超过30%,即称为脂肪肝[5]。随着肥胖及其相关代谢综合征全球化的流行趋势,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现已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和我国富裕地区慢性肝病的重要病因,普通成人NAFLD患病率10%~30%,其中10%~20%为NASH,后者10年内肝硬化发生率高达25%[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包括单纯性脂肪肝(S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其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好发于40~50岁之间,绝大多数NASH患者肥胖或体重指数超过正常或伴有糖尿病、高脂血症[7]。

全面了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早检查,及早明确诊断,有助于对患者的及时治疗,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罗宇超.135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2014.

[2]冀霞.非酒精性脂肪肝病100例临床诊治体会[J].中国实用医刊,2015,(15):90-91.

[3]王静,刘洋.病理学诊断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医学信息,2015,(2):272.

[4]张媛媛,张国艳,张黎明,陈宁,尤鹏,高莉,刘心怡,刘玉兰.肝脏活组织病理检查在非病毒性肝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中华消化杂志,2017,37(11).

[5]常炜.脂肪肝患者100例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4,(16):1963-1964.

[6]张晶,胡中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传染病信息,2015,28(5):316-320.

[7]赵彩彦,曹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诊断[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3,(6):490-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