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长期留置导管未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护理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气管切开长期留置导管未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护理问题及对策

徐品贤覃碧琼覃金兰黄海清

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广西南宁53002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气管切开长期留置导管未行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2月中我院的气管切开长期留置导管未行机械通气患者60例,严格按照住院编号的前后顺序进行分组,分别为参照组(30例)和分析组(30例)。分析总结在进行临床护理时的发现的问题,再给予分析组相对应的护理方案。结果参照组的痰痂形成率明显高于分析组,且气管套管脱管发生率也高于分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气管切开长期留置导管未行机械通气患者进行临床护理会出现气管套管脱管、痰痂形成等问题,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对策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痛苦,减轻患者家属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

关键词:气管切开;长期留置;护理对策和问题

前言

气管切开是关键时刻抢救患者时建立的有效呼吸道之一。气管切开长期留置导管患者在临床护理中易发生气管套管脱管、套管堵管、管壁痰痂形成、肺部感染和误吸等问题,其中以套管脱管和管壁痰痂形成最为常见[1]。气管切开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减少呼吸道异物堵塞现象,降低发生突然呼吸困难引起窒息的几率[2]。而我院为提高对患者的护理效果,现采取对策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的气管切开长期留置导管未行机械通气患者60例,严格按照入院时间的前后顺序进行分组,分别为参照组(30例)和分析组(30例)。参照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16:14,年龄为26~95岁,平均年龄为75.31±2.25岁;呼吸科患者12例,ICU患者18例。分析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15:15,年龄为28~85岁,平均年龄为76.21±2.12岁;呼吸科患者16例,ICU患者14例。通过对比以上两组基础资料,发现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我院设立一个气管切开导管管理小组,对全院气管切开长期留置导管患者进行现场跟踪调查,在调查过程中每天都将观察结果上报组长,并将收集的资料汇总记录起来,对护理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分析组由管理小组成员全程参与,每天对各科室进行现场督察,对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引导,观察临床护理效果后及时反馈,再对护理人员进行加强完善相关技能培训。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管壁痰痂形成率、气管套管脱管率。满足以下中任一条件即为痰痂形成:①患者咳出痰痂;②吸痰时在管内发现到痰痂;③发现痰痂粘附着于内套管上[3]。

1.4统计学方法

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时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应以(x±s)表示,并采用t对其进行比较,计数资料则采用卡方值2进行比较,若比较结果显示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护理问题及对策

①气管套管护理不规范:固定导管时没有规范操作导致导管易脱落发生污染或是导管固定过紧致使患者身上出现勒痕的情况,且因没有明确规定的套管更换时间及更换人,导致存在医师无时间顾及而护理人员不敢随意更换固定带和随意松紧固定带的现象。在管理小组介入后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临床知识、操作技能培训,现场指导护理人员如何应对气管导管脱落等情况的置管方法和其他急救措施。

②湿化效果不佳: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根据患者痰液的稀稠度对湿化进行调节,通常为2~6ml/h,但因护理工作量大原因,护理人员一般采用微量泵调整泵入速度的湿化量后(5ml/h)很少再密切观察。管理小组介入后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湿化知识培训,要求掌握湿化程度标准,如湿化满意:分泌物变稀薄,能够用吸引管吸1次就将气道内的痰液吸引干净且患者导管内无痰痂,呼吸安静通畅;湿化不满意:湿化过度:分泌物过于稀薄,患者咳嗽频繁,需不断进行吸引,听诊肺部时痰鸣音多,患者有烦躁不安、发绀及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现象。湿化不足:分泌物过于黏稠,吸引困难,多次吸引才将气道内的痰液吸引干净且患者可有呼吸困难、发绀或SpO2下降现象。

3.结果

如表格所示,参照组的痰痂形成率明显高于分析组,且气管套管脱管发生率也高于分析组,P<0.05。

两组管壁痰痂形成率、气管套管脱管率情况比较(n/%)

4.讨论

我院为气管切开长期留置导管患者设立气管切开导管管理小组,在小组成员现场检查临床护理中发现的问题做汇总和分析,商量对策最后减少问题的发生[4]。如:气管导管脱落问题,可对护理人员针对性的置管方法指导和培训,明显减少了气管导管脱落的发生;湿化效果不佳问题可对护理人员进行指导湿化知识培训和监督要求其掌握湿化标准程度,缓解患者呼吸道呼吸不通畅引起的痛苦。从结果中得知,参照组的痰痂形成率(33.33%)明显高于分析组(10.00%),且参照组气管套管脱管发生率(30.00%)也大于分析组(6.67%),P<0.05。

综上所述,分析组设立气管切开导管管理小组,在专业人员的临床监督、指导培训下能够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产生和护理人员的顾虑,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一定保障,同时还可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缓解患者因疾病带来的痛苦。

参考文献:

[1]王亚飞,侯彩妍.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合并鼻饲1例的护理[J].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2017,6(1):66.

[2]程瑞莲,颜美霞,王贺,等.气管切开长期留置导管未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护理问题及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6):780-782.

[3]邹欣欣,李珊.非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切开套管气囊的管理现状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7):68-70.

[4]李荟.1例高龄病人长期卧床合并机械通气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8(16):2042-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