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临床问题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老年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临床问题分析

李燕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收住入院的血液透析患者100例,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和非老年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透析前的实验室指标,随访一年后的预后情况。结果:临床一般资料方面,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患者在透析方法、低血压、糖尿病发病率无显著差异,P值>0.05;老年组患者的冠心病发病率高于非老年组,透析龄少于非老年组,高血压发病率低于非老年组,且P值均<0.05,有统计学差异。实验室指标方面。两组患者透析前的血肌酐、白蛋白、C反应蛋白有显著差异,P值<0.05;两组患者透析前的血红蛋白、胆固醇、尿酸无显著差异,P值>0.05。随访一年的预后结果比较,老年组患者死亡11例,其中7例是由于心血管事件;非老年组患者死亡6例,其中3例是由于感染。结论:老年患者透析需重点注意心血管事件,这是造成其死亡的主要因素。此外,加强老年透析患者的营养,延长透析时间,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血液透析;老年患者;临床问题

步入老龄化社会后,老年透析患者日益增多,由于基础疾病较多,生理特点不同,在临床实践中面临着生存时间较短、预后较差等情况[1],如何改善这种情况是一个难题。本研究通过对本院老年透析患者进行分析,了解其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以期望为改善老年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收住入院的血液透析患者100例,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和非老年组。其中老年组58例,男性38人,女性20人,病程1-3年;非老年组42例,男性26人,女性16人,病程2-4年。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并本着自愿原则参加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2]。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采用德国贝朗血液透析机(B.BraunMelsungen)进行透析,透析面积1.6m2,血管通路采用半永久血液透析导管和动静脉内瘘,透析方式为普通透析和透析滤过两种方式,血流量维持在300mL

/min左右,透析液流量以500mL/min为宜,透析时间3.5小时,每周3次,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低分子肝素、体外肝素等抗凝。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透析时间、透析方法、低血压、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冠心病发病率。实验室指标:血肌酐、白蛋白、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胆固醇、尿酸。预后情况:死亡人数及其诱发原因。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3],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应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χ2检,P值<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脱落情况

老年组1例1次未透析,无拒绝进行相关检查者,无中途退出者。非老年组0例未透析,无拒绝进行相关检查者,无中途退出者。

2.2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透析方法、低血压、糖尿病发病率方面无显著差异,P值>0.05;老年组患者的平均透析龄(28.31±7.62)月,低于非老年组的(39..48±11.17)月,P值<0.05,有统计学差异;老年组的高血压发病率低于非老年组,P值<0.05,有统计学差异;老年组的冠心病发病率高于非老年组,P值<0.05,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

2.4两组患者预后结果比较

随访一年的预后结果比较,老年组患者死亡11例,其中7例是由于心血管事件;非老年组患者死亡6例,其中3例是由于感染。

3结论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非老年透析患者,老年透析患者的透析龄、高血压发病率较低,冠心病发病率较高。此外,实验室指标提示老年患者透析前的血肌酐、白蛋白较低,但C反应蛋白较高。结合随访一年后的预后情况可知,老年透析患者主要死亡原因是由于心血管事件引起,尤其要重点关注老年冠心病患者;老年透析患者存在营养不良和炎性指标较高情况,应叮嘱患者加强营养,注意预防感染,必要时可给予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综上所述,加强老年透析患者的营养,延长透析时间,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管哲星,李京,季青青,马宇,王辰.老年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临床问题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6(12):26-27.

[2]罗丽花,管保章,黄思博,刘璠娜,尹良红.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J].临床肾脏病杂志,2016,16(06):350-354.

[3]谷娟.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临床特点分析及护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12):27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