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治疗老年椎体压缩骨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治疗老年椎体压缩骨折

张宗奎吴红

【关键词】PKP老年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骨折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是一种新的脊柱微创技术,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通过椎弓根或直接向椎体内注入人工骨,以达到增强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腰背疼痛,甚至部分恢复椎体高度的目的[1]。近年来PkP逐渐推广用于脊椎血管瘤、骨髓瘤、溶骨性转移瘤和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顽固性疼痛等患者,具有增加椎体强度、稳定椎体、止痛作用。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点,以至骨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代谢性疾病。骨质疏松症是常见病,其后果可造成低能量骨折。脊柱骨折以胸腰段椎体屈曲压缩骨折最常见,骨折后可造成腰背痛、后凸畸形和劳动力的丧失。

我科自2009年-2011年起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kP)对5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51例,男8例,女43例。年龄60~84岁,平均73.2岁。有外伤史43例,无明显外伤史8例。临床表现为腰背部剧烈疼痛者40例,单纯下肢放射痛2例,腰扭伤后腰背痛并下肢放射痛9例。均经X线片、CT或MRI证实为椎体压缩骨折,均有骨质疏松表现.其中单椎体骨折34例,双椎体骨折11例,多椎体骨折6例。1.2手术操作患者俯卧位,术野常规消毒,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采用经皮穿刺双侧(或单侧)椎弓根入路,进针点局部麻醉,导针经皮穿刺于椎弓根影的外上缘确定进针点及进针角度、深度。导针深度达椎体中心即可。沿导针旋入工作套管于椎体后缘前方约1.0cm处,退出导针,钻头扩孔达椎体前缘后方0.5cm处,放置球囊于椎体中心略偏前处,注射造影剂扩张球囊,X线透视下观察球囊扩张及骨折复位情况,当椎体复位满意或球囊达椎体终板时停止注射,尽可能避免过度增压球囊破裂。退出球囊,在X线透视下将调配好的骨水泥(处于拉丝期)缓慢注射入椎体,并观察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X线严密连续观察骨水泥缓慢充盈,严禁骨水泥外漏。每个椎体注射骨水泥量为3.0~5.0ml。1.3术后处理术后保持脊柱过伸观察10~20分钟,以待骨水泥聚合反应完成。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6小时,静脉点滴抗生素3天,卧床4~6小时后可佩戴腰围保护下床活动。3~5天出院。手术时间30~70min,平均40min,出血量极少。

1.4疗效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和患者主观满意度分级体系进行疗效评估。主观满意度分级:1级:疼痛消失,满意;2级:疼痛减轻,满意;3级:疼痛减轻,不满意;4级:疼痛无改变;5级:疼痛加重。

本组51例患者术后10~20min疼痛症状开始缓解,全部病人术后疼痛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术后住院3~7d(平均5d),术后1~3天,胸、腰背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无症状加重者,未出现脊神经损伤症状,其中9例出现骨水泥于椎体前方少量外溢但无症状。51例患者中48例在术后24h均述疼痛显着减轻,其中36例患者的VAS评分降低≥4分,8例≥3分,6例≥2分,12例<1降分。术后随访6个月~24月,平均1.5年,疗效稳定。平均VAS评分:术前7.2分,术后24h下为3.0分,最后随访时2.6分。主观满意度91%。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状况,疼痛症状无复发。2结果本组51例患者全部完成手术,单椎体手术时间30~60min,注入骨水泥3.0~5.0ml。44例患者术后当日疼痛明显缓解,术后平均VAS评分(2.7分)较术前(8.3分)有了明显下降。术前压缩椎体高度相当于受伤前的56.9%,术后高度恢复到78.6%。术后6个月全部患者疼痛均缓解。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15月,且随访期内无一疼痛复发,骨水泥渗漏,椎体高度压缩等情况发生。

3讨论3.1作用机制:PkP主要作用机制是:(1)骨水泥注入后,聚合时产生的热量可使椎体内部及周围神经组织变性甚至坏死。(2)强化压缩或塌陷骨折椎体,显著提高了椎体抗压强度,增加了椎体稳定性,制止了引起疼痛的微小骨折。[2]3.2注射剂量:注射骨水泥剂量,文献报道2~10ml不等,颈椎2.5ml,胸椎5.5ml,腰椎7.0ml[3],本组病人应用的骨水泥剂量3.0~5.0ml,平均4.0ml,疗效满意。我们认为结合病人椎体压缩骨折部位及压缩程度,胸腰椎体注入骨水泥3.0~5.0ml是安全有效的。

3.3适应症与禁忌症:PkP治疗时要掌握好适应证禁忌症,椎体成形术的适应证主要是:①椎体后壁完整,脊柱后凸程度较轻;②骨质疏松患者椎体骨小梁间隙大,注入骨水泥时阻力小。禁忌症: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体质极为虚弱者,手术部位皮肤或脊柱伴有感染者,凝血功能障碍者。严重的爆裂骨折、椎体骨折超越椎体后缘不完整者,椎体骨折块移位明显者、椎体后柱受累的不稳定骨折以及椎体塌陷严重超过原椎体高度2/3者,不适用此方法治。[4]

4体会随着社会老龄化进展的加快,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在我国,年龄超过60岁的骨质疏松发病率男性为60.7%,女性90.8%[5]。老年骨质疏松引起压缩性骨折后带来的相关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们的重视。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需平卧硬板床8~12周,并进行对症、镇痛、制动等治疗,易出现褥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急剧下降。经皮椎体成形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脊柱微创手术,目前该技术已广泛应于治椎体的多种良恶性病变及骨折,随着临床研究的逐渐深入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良好,方法简单、安全,并发症少,能迅速缓解疼痛。

参考文献[1]宁飞鹏,陈博来,林定坤.经皮椎体成形术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骨水泥渗漏原因探讨[J].广东医学,2008,29(1):166.

[2]陆俭,唐天驷,杨惠林.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进展〔.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2,12(4):302

[3]DermondH,DepniesterC,GalibentP,etal.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withpolymethylmethacrylate:technique,indicationsandresults[J].RadiolClin,NorthAm,1998,36(3):631.

[4]BelkoffSM,MathisJM,JasperLE,etal.Thebiomechanicsofvertebro-plasty.Theeffectofcementvolumeonmechanical,behavior[J].Spine,2001,26(14):1537.

[5]朱汉民,王赞舜,陈淑英,等.老年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及有关因素调查.中华医学杂志,1990,70(5):248-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