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4
/ 2

当前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龚信花

身份证号码: 37132819840428****

蒙阴县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山东临沂 276200

摘要: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而制定的,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城市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落实和执行城市规划,为人们创造更优更好的人居环境。近年来,国民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逐步加快。然而,在城市建设中,仍然存在重建轻管,资金投入不足,城市设施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规划建设;存在问题

引言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之快,是前所未有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提供了重要的基本保证。但也必须清醒认识到,在快速发展的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如不认真加以分析总结,纠正过失的做法,势必给城市留下历史的创伤。

一、城市规划建设的含义

城市规划建设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即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所谓城市规划是指根据城市的地理环境,人文条件,经济发展状况等客观条件制定适宜城市整体发展的计划,从而协调城市各方面发展,并进一步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综合部署和统筹安排的一项具有战略性和综合性工作。所谓城市建设是指政府主体根据规划的内容,有计划地实现能源、交通、通讯、信息网络、园林绿化以及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将城市规划的相关部署切实实现的过程,一个成功的城市建设要求在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人工与自然完善结合,追求科学与美感的有机统一,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共赢。

二、目前城市规划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1城市规划缺乏权威和严肃性

城市规划作为一个城市的“龙头”,其重要性可想而知,所以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更应突出体现,一旦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经充分论证确定后,就不应该以政府领导的更替而改变。一换届,一换领导,规划马上跟着感觉变,而且这种规划改变往往是以领导者个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且这些规划改变往往过分重视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极大地消耗了城市资源,导致城市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影响了城市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以上问题自然引起民众的意见,规划的权威性难免受到置疑。

2.2城市规划没有充分体现出“以民为本”的原则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从规划编制过程来看,民众参与程度远远不够。第二,在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地方官员往往越俎代庖成为左右规划的主体,或者由于种种原因而使领导意志和判别是非好恶的标准成为规划的出发点,规划人员难免受其影响,使规划的独立性和公允性被打破,造成规划与现实的脱节,民众的需求也得不到必要的反映。第三,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不强,极大降低了民众对规划的信任和关注。

2.3规划实施的重视和实施手段的贫乏

通常情况下,城市项目的设计主要源于自政府。政府通过对城市进行相应的设计,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不断提升城市的建设水平,打造独特的城市特色,进而不断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城市规划管理部门面对城市的重点地段或者大型的开发项目时,通常情况下会遇到规划控制指标之外的问题,例如建筑协调、公共空间控制等。通常情况下,难以应对的就是这些控制性详细规划。因而,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重视城市设计的重要原因就是对城市设计的期望。但是由于城市设计的编制标准,以及评价体系等还没有建立和完善,管理机构和管理程序等也需要做出完善,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程度的困难出现在不同地方实施的城市设计中,追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实施城市设计的手段。

2.4观念滞后

城市更新和保护观念比较陈旧和落后,把城市更新简单地理解为拆旧的、建新的,且拆除得越彻底越好,在更新中重视硬件的更新,讲究规模,追求高、大、洋,缺乏有机的、自然的、历史的、连续的更新理念。而且保护的观念十分淡薄,普遍缺乏保护意识,在历史文脉、传统风貌、城市特色保护的认知程度上存在很大的差距。

三、应对策略

3.1用科技创新改善涉及人居环境的有关领域

城镇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聚地,也是各类污染集中的地区。规划工作必须围绕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研究气象环境与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努力控制城乡建设活动可能造成的污染。在污水资源化、建筑节能、化学建材、建筑用钢、智能交通、住宅产业现代化等影响和制约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的几个关键领域,加强科研攻关,加强技术集成,加大技术推广应用力度。

3.2加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对于具有历史文化遗产的城市风貌应当加大保护的力度,同时对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进行充分的挖掘,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之成为城市的特色,进而不断提升城市品质、扩大城市的影响力。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对于濒临毁坏的珍贵文物古迹进行积极的抢救,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对于有价值的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通过采用系统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保护,同时将城市不同历史时期的遗迹组织起来,进而形成保护体系 。

3.3加强公众参与,确保城市规划公开性

在对城市进行规划的过程中,通常会涉及不同利益主体的行为,其中开发商、投资者、社区组织、普通市民、中央与地方政府等都与规划存在关联。因而,在今后,关于城市规划信息公开制度、公众参与程序等,在我国城市规划法制中必然进行完善,构筑起顺畅的利益表达的机制,进而在城市规划中,尽量满足不同利益主体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当地政府,涉及国家秘密和他人商业秘密外的信息外,其他信息要予以公开,申请查询有关规划信息的法定程序市民同样需要拥有。在法律上,对于政府公开的城市规划和开发信息的范围、时机、方式等制度必须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政府有关部门在做出有关城市规划的行政行为时,需要聆听相关利益主体的声音。通过举行公听会的方式,决策城市规划与开发的重大问题。

3.4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必须配套,不能欠缺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实施城市规划,完善城市功能,推动城市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的先行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定要按照城市规划配套建设,道路先行,水电气跟上。不能顾此失彼,出现马路“拉链”现象。

3.5园林绿化、生态环境必须重视,不能掉以轻心

现代化城市的竞争不光是经济的竞争,更重要的是文化的竞争,环境的竞争。全市“一环九射”工程成绩优异,合理规划每条路,路面绿化率达60%,园林绿化是城市的“肺”,通过它进行吐故纳新。保护生态环境是以人为本、亲和自然、恩泽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

3.6统一协调,科学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

规划要做到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不应千篇一律,各种社会服务建设要齐全。必须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市场效益等方面来制订和实施。强化规划管理,规划一经确定,要坚持不变,通盘考虑,综合协调,不能形成一任领导一张图,要做到一张蓝图画到底。既要考虑城市的总体布局,又要考虑每一个区域的布局。

四、结束语

城市是一个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空间,是一个物质文化高度集中地地方,城市与环境也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支撑的统一体,针对以上的城市建设规划中存在问题和对策可以看出,一个城市的建设更应该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不仅要在城市规划建设中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的严格要求设计,更要在规划、设计和实施建设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陈炬文.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02):5.

[2]张春楠.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管理分析[J].居舍,2018(3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