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整复术在口腔修复患者中的应用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牙周整复术在口腔修复患者中的应用疗效分析

王玮 刘玲珍 董婷婷 钱丽莲 隋学芹

大庆油田总医院口腔内科 黑龙江大庆 163000

【摘要】目的 探讨牙周整复术在口腔修复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15年10月 ~2016年10月来我院口腔科行口腔修复的患者54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观察组行牙周整复术,对照组未行牙周整复术,随访1年,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及牙根萎缩情况,同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患者口腔功能恢复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口腔恢复良好率96.27%,明显高于对照组81.48%,牙龈萎缩发生率3.70%,低于对照组18.52%,口腔修复满意度96.27%,高于对照8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口腔修复患者中采取牙周整复术可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可改善牙龈及牙槽髓的高度,提高修复与固定的质量,同时能满足患者对牙齿美

观性的需求,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关键词】口腔修复;牙周整复术;临床效果

口腔修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除修复牙齿外,还需对其牙周组织进行修复。在口腔修复术中,由于个别牙错位及缺失牙牙槽嵴形态异常情况的发生,不仅影响口腔修复的整体效果,同时也影响牙龈美观性。而在口腔修复过程中应用牙周整复术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出血量少美观性好等优点,易被人们所接受。故我院对54 例行口腔修复患者的患者采取牙周整复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 2015年10月 ~2016年10月来我院口腔科行口腔修复的患者54例口腔修复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对照组男14例,女13例,年龄23~56岁,平均年龄(34.2±3.6)岁;个别牙错位17例,牙槽嵴缺损引起牙龈颈缘不协调10例。观察组男15例,女12例,年龄22~54岁,平均年龄(34.4±3.5)岁;个别牙错位16例,牙槽嵴缺损引起牙龈颈缘不协调11例。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均符合入组标准:详细询问病史,经全面口腔检查,均符合口腔修复指征;认知、智力、听力、语言功能正常,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排除重要脏器严重疾病、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精神智力障碍者;无口腔修复术禁忌证;征求患者同意,签署入组协议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口腔修复方法,行全身性检查,详细询问病史,对无手术禁忌症患者实施口腔修复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牙周整复术治疗,消毒后进行局部麻醉,采用染色剂标记需要切除的牙龈长度和形态,高频电刀进行切除。切除部位标记后,涡轮钻修整牙槽嵴,在修整后部位做临时冠,打开翻瓣。涡轮钻将牙槽嵴去除,修正平面,牙周膜纤维彻底刮除后清洗,做好复位及缝合工作,切口可通过牙周塞治剂进行保护。若患者牙槽嵴严重缺损,根据缺损程度进行处理,移至牙槽嵴缺损部位,应采用人工骨材料羟基磷灰石填塞,常规缝合切口。手术完成后,嘱咐患者采用含漱液漱口,3次/d,术后1w拆线,观察1个月左右,等到牙龈愈合后,接受牙冠修复术,在此同时,对牙龈缘部进行科学、适当调整,提高舒适度和美观性。

1.3 观察指标 对全部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了解患者恢复情况,治疗有效:口腔症状显著改善,牙龈恢复良好,牙周情况正常,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牙龈萎缩发生率。采用我院自制口腔修复效果满意调查表,主要包括修复体颜色、形态、咬合情况、美观度、咀嚼功能等,总分为100分,分为非常满意:评分≥90分;基本满意:评分在70~90分;不满意:评分<70分,满意率=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情况分析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27%,和对照组患者比较明显提高,同时观察组患者牙龈萎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比较[n(%)]

有效率

牙龈萎缩发生率

观察组

26(96.27)

1(3.70)

对照组

22(81.48)

5(18.52)

χ2

7.6845

13.4214

P

0.0051

0.0002

2.2 满意率比较 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对口腔修复满意率明显上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口腔修复满意率比较[n(%)]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13(48.15)

12(44.44)

1(3.70)

26(96.27)

对照组

12(44.44)

11(40.74)

4(14.81)

23(85.19)

χ2

10.7845

2.0142

9.7845

9.7845

P

0.0008

0.1425

0.0015

0.0015

3 讨论

近年, 随着口腔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口腔修复技术日益成熟,口腔修复在牙科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口腔修复是临床应用人工装置修复各种缺失牙如牙列缺失、牙列缺损、牙体缺损、牙周病及颌面组织缺损的一种修复方式。上述牙科疾病是临床较常见的口腔科疾病,针对不同的疾病采取不同的口腔修复方法,可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口腔修复学的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牙列缺失、牙体缺损及口腔颌面缺损发生的原因、诊断方法、治疗及预防方法,通过合理设计各种修复体,经口腔修复治疗后,不仅可恢复口腔正常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保证口腔器官及全身的健康,同时也能满足人们对美观性的需求。但在口腔修复过程中,患者往往由个别牙错位或牙槽嵴形态异常现象,导致义齿修复过程中出现牙错位现象,不仅影响义牙的稳定性,同时也难以满足患者牙齿外观美观性的需求。此外,针对上述现象的发生,部分患者被迫进行牙龈瓷修复术,其治疗费用明显增加,导致患者对口腔修复的满意度明显下降。有研究显示,牙周疾病是破坏义齿修复的生理基础,同时也是影响义齿修复效果及牙齿外观美观性的重要原因。口腔修复时,若不及时对牙周疾病进行处理,往往会影响其修复效果及美观性。因此,在口腔修复前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缓解牙周疾病的症状,可达到治疗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应用涡轮钻对牙颈缘不协调部分及牙槽嵴缺损部位进行修整后,需对修整部位作临时冠, 使金属烤瓷与牙槽嵴之间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宽度,通常约为3 mm。此外,为有效避免术后发生牙龈萎缩现象,手术结束后,医护人员需详细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并告知如何清洁口腔,尤其是牙槽嵴缺损严重的患者,在修复义齿时,由于无良好的地槽结构支撑,牙龈易发生萎缩,因此术后采取正确的刷牙方法,有利于保护牙龈健康。此外,医务人员应告知患者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叮嘱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有利于保持口腔健康。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牙齿美观性的需求,口腔修复已得到人们广泛关注与重视。口腔修复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借助各种辅助材料对缺失牙或缺损牙周组织进行修复,使其恢复正常生理功能,恢复保持良好的美观性。但在口腔修复中由于牙槽嵴的缺损以及个别牙错位现象的出现,易发生牙龈萎缩,从而影响前牙牙周的美观度,严重者可能需进行二次牙龈瓷修复术,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及心理压力。因此,在口腔修复前实施牙周整复术,有效解决牙龈颈缘不协调以及牙龈萎缩的问题,可提高口腔修复效果,同时能满足患者对牙齿美观性的需求,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媛媛.牙周整复术在口腔修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5,26(21):3227-3228.

[2]刘建国.牙周整复术在48例口腔修复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