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其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2-25
/ 2

农村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其对策

郭威

河南泌阳县致远学校 河南泌阳 463700

本文系驻马店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2019年立项《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生厌学问题的探究》(课题编号:ZJKYKT2019-249)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农村学生厌学现状

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对农村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 ,对农村教育的硬件投入也逐年加大,如改造农村校舍,改善教育手段, 如今的中国农村教育无论是在硬件上还是在软件上都远远强于以前,然而,农村小学生的厌学现象却日益增多。产生了严重的后果:阻碍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更为严重的是它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个性形成。甚至导致学生辍学,未成年就进入社会,造成青少年教育的缺失。

二、农村学生厌学原因调查分析

(一)学生生活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1、家长的原因

所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态度可能就决定了孩子的学习态度。有很多家长认为学习无用,反正学习不好照样可以外出打工,而且能挣到很多钱,足够养活自己,在学校表现如何都没有关系,成绩多少也没有影响。都知道学习是一件极为复杂的工作,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没有好的态度肯定不会有好的成绩。

在广大的农村,很多学生家长在外打工,父母与子女之间有很大的隔阂,他们忽略了自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导致父母对孩子缺乏正确的心理辅导和关心。

2、学校及老师的原因

第一,学生管理存在问题。学生的管理上,由于安全条件差,“严”的多,“宽”的少,课余、课外活动时间少,且死板单调,不能生动灵活,让学生心理上无法轻松愉快,从而就不会对学习产生多大的兴趣。

第二,教师观念陈旧。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老老师重知识传授,轻思想政治教育、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学习过于劳累。只有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产生良好的效应。还有个别老师厌恶、歧视后进生,使后进生对教师产生逆反心理,久而久之就讨厌学习,甚至公然与老师对抗。

第三,老师缺少有效的方式方法。错误的教育方式致使部分学生从小就对学习缺乏信心,未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目的。有时老师一句不经意的话,或一个不好看的脸色,就会成为学生厌学的导火索。作为老师应该正确引导,让他们改正就好。因此老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切莫伤了学生的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不会在接受教育时受到打击,从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3.社会原因:

⑴ “读书无用论”是社会上流行的思想。事实上是一种严重的错误,它造成了很多人对教育的藐视,甚至是对老师的歧视,尤其是在农村,由于思想认识的局限,在农村泛滥成灾。

. (2)享乐主义的影响。现在的农村物质条件好了,一些家长包括亲朋好友,都特别娇惯、纵容孩子,投其所好,把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都给他们,尽量满足他们的欲望,零花钱不断。社会盛行享乐风,从而使这些孩子从小就养成了乱吃零食、乱花钱的坏习惯,过早地养成了贪图享乐的恶习,也就没有学习的欲望了。

(3)不良环境的影响。是校外一些营业性娱乐场所及网吧的吸引,非法图书、音像制品的泛滥,使中学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自认为有趣的事中去,例如上网吧玩游戏等,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而产生厌学。

(二)学生自身的原因

1.缺乏信心。学生一开始没有打好基础,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难度的加深,学习起来就会越来越吃力,又不能及时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帮助,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对学习失去信心,破罐子破摔,干脆不学了。

2、学生性格。我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是内向性的学生,不善于与同学交往,内心孤独。他们在学习中缺少交流学习的机会,对于不会的问题不敢求教于同学和老师,时间就了,很多问题都积累起来,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

三、解决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

(一)提高思想认识,做好宣传工作

积极地宣传《义务教育法》,改变对学生学习的认识,学习不仅仅是光耀门楣的事,更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就业、谋生打基础。特别要注意用农民身边的科技致富的典型事例教育和宣传,使广大农民提高认识。

要通过举办家长会等形式,家长密切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子女,对子女不能放任自流。

要争取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因此,在帮助学生纠正厌学心理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指导家长与学校配合,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

(二)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始终把师德建设置于教师队伍建设首位,培养教师热爱教育、关爱学生的情感和责任意识。让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做到人为本、德为先,以自己高尚的品质、良好的修养与人格去感化、影响所教育的对象,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严谨地治学,勤奋地工作,无私地奉献,给学生一种无声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2、教育广大教师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增强创新意识,提高业务素质。教师树立教育创新观念,抓教师的继续教育,给全体教师定期进修培训的机会,确保培训次数和实效。并建立终身学习体系,鼓励教师继续深造学习,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给学生正确的心理引导。

就社会而言,通过教育体制改革、就业体制改革给学生制造实现人生理想的有利条件,使广大学生在升学、就业方面少一点心理压力,多一点进取精神,在公平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学生重拾自信,积极主动学习,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心里话,在摸清情况的前提下,进行分析归类。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找到师生心连心的通道,赢得学生的信赖和配合。作为教育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经常鼓励他们进步,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尽快从厌学情绪中挣脱出来。

总之,厌学既然有形成的原因,必定也有解决的办法,我们都应该有信心去找出原因并改变这一现况,对于厌学的学生,需要我们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密切配合,认真分析,找出原因,针对原因,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做好榜样教育,让学生自觉扭转思想。坚持尊重与关心每一个学生,尽量清除学习上的障碍,树立自信,才能适应学校教育,顺利完成学业,提升个人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