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沟通在学生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7
/ 2

心理沟通在学生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

林秀凤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石角镇第一中学 ,广东 清远 511545

摘要:学生时期的教育对人生的发展具有奠基作用,而心理素质对人的发展又尤为重要。好的心理教育犹如春天的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灵。因此,当代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从而塑造学生的良好道德素质,为他们打好人生基石。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育德;心理沟通

1心理沟通与德育的关系

目前我国学校的德育工作存在着不科学、没效果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基础设施建设不齐全的学校问题尤其突出。要想让德育发挥其应有的效果,班主任就应该首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因此,心理沟通就为德育工作的展开充当了支撑的作用。缺乏针对性的德育工作无疑是失败的,要想让德育工作有效且具有针对性,就必须将心理沟通作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纳入考量范围之内。心理沟通的重要手段就是以心理学为工具,通过沟通、交流、评估的方式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而通过心理沟通掌握的一些学生心理状况,为德育工作的展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德育的主要内容分为爱国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两方面。德育对学生价值观的养成是十分必要且有益的,但是如何将社会化的价值观灌输进学生个人的价值体系之中,将其内化为学生的人格,则需要进一步努力——通过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去引导。对学生来说,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处理好自我、家庭、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因此,心理沟通对于德育工作十分必要。

另外,德育想要提高效率,离不开心理沟通的支持。最理想的结果是:用最少的成本和时间精力达到最大的育德效率。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运用心理干预是十分有必要的。德育要达到的效果,不仅仅体现在德育对象懂得了多少道理即道德认知,更体现在德育对象做出了多少道德行为。低效率的德育就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效果只是停留在给德育对象灌输了一大堆大道理这样的层面。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必须经过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这两个阶段,一如人们常说的“说的容易做的难”,这就是道德行为形成的心理规律。而且,根据心理学原理要让效果落实到行动上,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会更有效。没有感动就很难产生感触,也就不会有感悟,道德认知就很难在学生身上产生内化的效果。对于那些本来就存在反向认知的学生,如果直接晓之以理的话,不但无效,还可能会起到反向作用。在现实中,不少家长、教师对子女的“反复叮嘱”往往没有效果,大多是因为违背了按照上述心理规律行事。长此以往,不仅教育者浪费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的发展也会产生阻碍作用。

2心理沟通的重要性

在当代,教育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重视。但是,由于父母工作等原因,真正将家庭教育落实到位的却实属不易,学生与家长之间往往缺乏有效沟通。另外,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结构较为简单,学生与同龄的沟通机会也大大减少。长此以往,学生的心理状况将得到恶性发展,由于没有有效的心理沟通导致的心理问题与不健全的心理素质的问题也会随之产生。而且,受互联网的影响,学生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加上学生的好奇心强,自制力差等原因,网络里的一些消极的内容往往对学生心理产生负面影响,黄色暴力的内容往往使学生道德意识单薄,甚至是产生心理扭曲。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有效的心理沟通是十分有必要的。作为班主任,应该尽到班主任在德育方面应该起到的作用,与学生建立平等心理沟通的桥梁,给学生灌输科学积极正能量的道德观与道德体系,多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心理素质良好发展。

3心理沟通的技巧

一方面,班主任应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我们除了具备合格的教育能力之外,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心理知识的储备。只有班主任业务娴熟,才能为学生传授知识,答疑解惑。而只有班主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心理知识的储备,才能以身作则,感染学生,传递积极正能量。另外,老师还应该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做一个出色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沟通应该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尽量避免只喊口号的现象,应该将教材作为载体,以生活为依托,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与成长。

另外,应该转变形式教育理念,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位。打造良好的沟通环境,做一个真诚平等的“知心人”。发现问题时,,班主任应该和心理老师做到联动,既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也促进学生心理压力的疏解。当学生受到考试、家庭、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时,往往容易出现状况。因此,及时有效的心理沟通就显得十分重要。比如说班主任通过举行“让我们说说心里话”这样的活动,为学生疏解压力提供合适的渠道。

我们还应该结合网络时代的特点,促进德育与心理沟通的有效结合。网络好比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当网络的弊端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时——网恋、沉迷网络游戏、道德意识薄弱……我们应该构建一批网络心理健康师,结合网络的特点,掌握学生在网络上表现出来的心理状况,从而构建一个以网络为平台的沟通渠道。

最后,班主任在进行育德教育的时候应该立足于实际,关注学生的行为变化,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展开工作,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沟通,从而建立起老师与学生之间有效的沟通渠道,则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进一步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小结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沟通桥梁,做到有针对性的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者肩负的“灵魂工程师”的使命。

参考文献

[1]马宁. 探讨德育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J]. 学周刊, 399(15):176.

[2]占发明. 浅谈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7):17.

[3]王颖. 德育教育在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应用[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9(3).

[4]于海峰. 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J]. 才智, 2017(09):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