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莫西沙星与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20
/ 2

分析莫西沙星与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

赵晔 赵南 孟庆丽 滕建华 张丹丹

哈尔滨市结核病防治所 150001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联合应用莫西沙星与抗结核药物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上合理的选择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相同例数的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莫西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脑脊液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蛋白质以及压力均明显降低,氯化钠以及葡萄糖均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上述脑脊液指标改善更加显著(P<0.05)。结论 联合应用莫西沙星与抗结核药物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患者脑脊液指标得到显著改善,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莫西沙星;抗结核药物;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临床效果;脑脊液

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能够使脑实质发生栓塞或者软化,容易造成患者出现偏瘫、智障、神经受压迫、眼睑下垂以及神经麻痹等问题[1]。本文观察分析了联合应用莫西沙星与抗结核药物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上合理的选择用药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相同例数的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38例。其中,研究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35-74岁,平均年龄(57.29±6.54)岁,病程5个月-9年,平均病程(4.13±0.84)年。对照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33-75岁,平均年龄(57.25±6.31)岁,病程7个月-7年,平均病程(4.19±0.79)年。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结核类药物进行治疗,主要措施包括降低颅内压、抗结核化疗、激素治疗等方法。巩固期7个月,异烟肼每日口服5 mg/kg、利福平每日0.45~0.60 g、吡嗪酰胺每日15~30 mg/kg顿服。研究组患者在采用常规结核类药物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加入莫西沙星进行联合治疗。抗结核类药物治疗方式同对照组,配合每日行静脉滴注0.4~0.6 g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巩固期改为每天口服0.4 g盐酸莫西沙星片。

1.3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显效为症状、体征消失或明显缓解,脑脊液常规检查恢复正常;有效为症状、体征有所缓解,脑脊液检查中蛋白质及白细胞计数显著下降,压力检查恢复正常;无效为症状、体征无缓解,脑脊液常规检查基本无变化。②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脑脊液中葡萄糖、蛋白质、白细胞数、氯化钠以及脑脊液压力等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如表1所示,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

38

22(57.89)

14(36.84)

2(5.26)

36(94.74)

对照组

38

13(34.21)

16(42.11)

9(23.68)

29(76.32)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脊液指标比较

如表2所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蛋白质以及压力均明显降低,氯化钠以及葡萄糖均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上述脑脊液指标改善更加显著(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脑脊液指标比较(x±s)

组别

时间

氯化钠(mmol/L)

葡萄糖(mmol/L)

白细胞(×106

蛋白质(g/L)

压力(mmH2O)

研究组(n=38)

治疗前

97.22±12.14

1.33±0.34

280.25±30.33

2.82±0.59

276.96±28.44

治疗后

136.12±21.05

2.97±0.65

16.14±3.02

0.36±0.11

142.63±15.24

对照组(n=38)

治疗前

96.89±11.24

1.37±0.35

281.25±31.06

2.93±0.64

274.49±26.38

治疗后

109.24±12.03

2.32±0.51

47.44±6.53

0.84±0.17

189.14±19.97

3 讨论

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容易对脑部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严重者还会出现偏瘫、智障等问题。抗结核治疗的原则遵循早期、联合、适量、全程,在选择抗结核药物的同时还要保证药物可以通过血脑屏障,且在通过后仍具有较高的药物浓度[2]。但是,在临床治疗中发现,仅使用抗结核、激素及降低颅内压的药物的治疗效果欠佳。莫西沙星是一种新型的抗菌类药物,相比于传统的抗菌类药物,其具有更好的抗结核活性,能够较好的穿越脑部屏障,达到抗菌的作用。说明莫西沙星与抗结核药物联用治疗的方式可有效帮助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有效改善病情,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帮助患者恢复健康[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32%;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白细胞、蛋白质以及压力均明显降低,氯化钠以及葡萄糖均明显升高。综上所述,联合应用莫西沙星与抗结核药物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患者脑脊液指标得到显著改善,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春晓,张崇,曹建玺,等.莫西沙星与抗结核药物联用综合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8):2085-2086.

[2]潘静.莫西沙星与抗结核药物联用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5):104-106.

[3]陈宇.莫西沙星与抗结核药物联用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74-76.